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吴石就义,陈诚自觉愧对故人,暗中帮助吴家,2000年后细节才披露

0
分享至

父亲牺牲,母亲入狱,家庭遭遇巨大变故,吴健成在回忆录中曾披露过这样一个细节内幕:“母亲出狱后,总有人悄悄送来生活用品,后来才知道是陈伯伯安排的。我的录取通知书上写着‘陈明德’,这个名字让我在台湾活了下来,也让我在美国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吴石的女儿吴学成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那些年,我们不知道恩人是谁,但每个月的生活费和突然出现的帮助,让我们相信父亲的牺牲没有被遗忘。”
吴学成不知道的“恩人”、吴健成回忆录中的“陈伯伯”,指的不是别人,而是当年台湾的二号人物陈诚。“陈明德”指的也不是别人,这是陈诚的化名。



吴石案爆发的时候,台湾正值白色恐怖,那也是国民党和两蒋父子统治台湾最黑暗的一个时期,在这个“台湾扑杀红色时代”,我们能看到的尽是残暴与杀戮,阴谋与算计,在国民党阵营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好人,每一桩每一幕,都是人性的沦丧,都是流血的惨剧。
陈诚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能让我们看到他保存人性温度的一个侧面,这一点其实挺让人感慨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来谈论、演绎吴石案中的陈诚。历史有时候就是一座湖,我们往往只能看见波澜不惊的湖面,却无法窥见湖面底下真实的人心,在小港看来,有些历史演绎,还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湖面之下,不能示人的人心。
在谈论吴石案中的陈诚,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演绎的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之间的交往——
陈诚与吴石的旧谊贯穿大半个中国近现代史,他们既是同窗袍泽,亦曾是生死战友,最终因政治立场分道扬镳,却仍留存着人性的光辉。



两人的渊源,始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吴石是第三期炮兵科高材生,以“学霸”闻名,毕业成绩常年位列榜首,日本教官甚至将其战术方案印发为范本。陈诚则晚五届考入第八期炮科,虽未直接受教于吴石,但吴石作为军校传奇人物,其治学精神深刻影响了陈诚。据陈诚副官回忆,陈诚曾私下称赞吴石为“学精”,并坦言自己“在战术推演上不及学长三分”。这种学术上的惺惺相惜,为两人日后的合作埋下伏笔。
1926年的南昌战役,是两人关系的转折点。
陈诚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第三十四团团长,在攻打牛行车站时身染疟疾,高烧昏迷。吴石时任北伐军总司令部作战科长,亲率警卫连突入战区,将陈诚背出三里地外的破庙躲避炮火。为给陈诚取暖,吴石甚至拆下自己的棉衣裹在其身上,自己仅着单衣在寒夜中守护。这段经历被陈诚视为“再造之恩”,其副官周宏涛回忆:“总长(陈诚)晚年常摩挲一枚北伐纪念章,说这是吴学长用命换来的。”
此后两人虽因职务调动暂别,但始终保持书信往来。陈诚在1928年的家书中写道:“石兄之才,当领十万雄兵,然屈居参谋之位,实为党国之憾。”这种对吴石军事才能的推崇,反映出两人在职业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与惺惺相惜。



全面抗战爆发后,两人在军政体系中形成了微妙的合作关系。
吴石历任大本营第二组副组长、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等职,负责对日情报工作,其撰写的《日本作战纲要》精准预判日军侵华路线,被蒋介石列为“最高机密”。陈诚则历任军政部部长、武汉卫戍总司令等要职,成为国民党军事体系的核心人物。两人在武汉会战、桂南会战等关键战役中密切配合,吴石的情报为陈诚的军事部署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两人的政治理念逐渐分化。吴石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接触进步思想,通过挚交何遂与中共华东局书记见面,对国民党的腐败与独裁日益不满,私下多次感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陈诚则坚定站在蒋介石阵营,主导“反共限共”政策。这种分歧在1940年达到顶点——吴石因掩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被特务告发,陈诚虽未直接参与调查,但默许了对吴石的“冷处理” 。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人的关系陷入绝境。
吴石以“国防部参谋次长”身份潜伏台湾,为中共传递《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等绝密情报,而陈诚则升任“行政院长”,成为蒋介石最倚重的副手。



因为有这样的渊源、旧谊,关于吴石案中的陈诚,小港看到了许多极为精彩的演绎——
有人讲,在吴石就义当晚,陈诚独自在办公室低吟其绝笔诗《五十七年一梦中》,泪湿衣襟。
有人讲,在吴石就义当晚,陈诚对着北伐勋章,默念“愧对故人”四个字。
有人讲,陈诚晚年在回忆录中虽未提及吴石,但在脚注中隐晦写道:“有些痛不能示人,只能让它在暗处结痂,最后长成身体里最硬的一块骨头”。其遗物中的北伐纪念章和未封口的信,暗指地下相逢,再还这笔账,这个“未封口的信”,将陈诚对吴石之死的愧疚之情展现的那样深沉、神伤······
小港查阅相关权威资料,关于吴石案中的陈诚究竟是什么态度,说法有出处的仅有以下这些——
陈诚副官周宏涛曾回忆:“总长那段时间常说‘有些痛不能示人’,后来才知道是指吴石案。”
陈诚副官周宏涛在《陈诚与近代中国》一书中称:“总长私下说过‘吴石之死,我有责任’。”
吴健成在回忆录中曾说:“陈伯伯后来告诉我们,他在父亲遇害后曾对副官说‘我对不起吴次长’。”
1950年3月2日的陈诚日记,有这样的记述:“晨接毛局长(毛人凤)电,吴石事已证实,不胜骇异。”(卷12,页376)。”
1950年6月11日的陈诚日记,有这样的记述:“闻吴石等昨日伏法,念及旧谊,不禁欷歔。”在做这样记述的同时,陈诚不忘将吴石之死归因于“自我灭亡”,同时强调“政府执法如山,不容宽贷。”(卷13,页128)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红民在《陈诚日记中的国共内战》一文中指出:“陈诚对吴石案的态度,呈现出国民党高层典型的‘理性反共’与‘私人情感’的矛盾。其日记中既无道德忏悔,亦未突破意识形态框架。”



在小港看来,尽管陈诚与吴石私交深厚,但他更深知触碰“通共”红线的代价。蒋介石对吴石案的看法是,“吴石不死,台湾军心难稳”,态度更决绝,“死要见尸”。当由二级上将蒋鼎文任审判长、韩德勤与刘咏尧为审判官的特别军事法庭,试图以“情节重大但未造成即时危害”为由该改判吴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时,蒋介石当即在呈文上做出了恶狠狠地批示:“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审判不公,并为罪犯说情,殊为不法之至,应即明该三员革除原职为要。”
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下,陈诚如果公开为吴石说情,那就是挑战蒋介石的权威,并因此让他自身的“忠诚度”大打折扣。这个时候,他最问心无愧的做法,就是一方面对吴石案保持沉默,另一方面以隐蔽的方式,用适当的理由,对吴石的家人提供有限度的援助。
吴石的夫人王碧奎因为接触过朱枫,知道吴石案的一些内情,吴石露出破绽,谷正文与其博弈的时候,为打开突破口,先抓了王碧奎,吴石被判死刑,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之后,王碧奎最初被判处了九年监禁。
陈诚在审阅案卷时,以“体恤将门遗孀、无明确罪证”为由,三次亲笔批示减刑:首次批注“暂缓办”,暂缓执行判决;随后以“妇人无知,恐系牵连”为由,将刑期减至三年;最终通过军法处施压,将刑期定格在七个月。
1950年9月王碧奎出狱后,陈诚通过副官安排其入住台北郊区的僻静民居,并以“补偿旧部遗属”名义,为其保留了吴石生前的少量存款与书籍。为避免特务骚扰,陈诚还协调保密局减少对王碧奎的监控,使其能在纺织厂找到工作维生。
吴石就义的当天,16岁的女儿吴学成和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陈诚使用化名“陈明德”为吴健成办理入学手续,使其进入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就读;吴学成则被安排至教会学校,学费与校服均由陈诚夫人谭祥亲自过问。
此后,陈诚通过副官每月向吴家转交200元新台币(约合当时普通工人三个月工资),并在吴学成发烧时,由谭祥熬制雪梨汤送至家中。
吴健成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台湾大学后,陈诚继续通过关系为其申请美国大学奖学金。1977年,吴健成以“陈明德”之名获得波士顿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深造,最终成为教授。吴学成虽因家庭负担辍学打工,但陈诚暗中安排其进入纺织厂工作,并确保她未被列入特务监控名单。
小港查阅相关资料,证实以上说法不虚。
台湾“国防部”解密档案显示,1950年至1955年间,陈诚多次以“特别补助”名义从自己的办公经费中拨款,用途标注为“遗属安抚”。其中1952年的一笔拨款记录明确提到“吴石家属”,并附有陈诚的亲笔签名。此外,吴健成的台大入学档案和美国签证申请表上,监护人一栏均填写“陈明德”,与陈诚早年使用的化名完全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做这些,陈诚都是通过副官和老部下执行,自己从未公开露面,直至1965年去世,陈诚未向家人或同僚提及此事,其救助行为的细节直至2000年后档案解密才逐渐浮出水面。



关于吴石案中的陈诚,小港以为,有一段带有演绎色彩的评述极为精彩,放在这里,权当文尾——
陈诚对吴石家属的救助,是国民党高层在高压政治下罕见的人道主义实践。他既无法挣脱“反共”意识形态的枷锁,又不愿彻底背叛与吴石的生死之交,这种矛盾在其临终前达到顶点——当蒋经国询问是否后悔未救吴石时,陈诚沉默良久后说:“在那个年代,活着的人没有资格替死者原谅谁,只能替他们记住”。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狂胜27分!火箭完爆绿军斩获3连胜!这一战,我不得不承认5个事实

狂胜27分!火箭完爆绿军斩获3连胜!这一战,我不得不承认5个事实

篮球扫地僧
2025-11-02 12:04:46
很“友好”!东契奇和里夫斯赛后互相竖中指

很“友好”!东契奇和里夫斯赛后互相竖中指

雷速体育
2025-11-01 12:42:26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连续五个季度未回购股票

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连续五个季度未回购股票

界面新闻
2025-11-02 09:48:10
中午12点30开赛的英超,为何仍会有数万球迷到场观赛?

中午12点30开赛的英超,为何仍会有数万球迷到场观赛?

懂球帝
2025-11-02 12:17:09
郑丽文正式就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队离任,卢秀燕、侯友宜缺席

郑丽文正式就职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率队离任,卢秀燕、侯友宜缺席

策略述
2025-11-01 15:25:35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阿器谈史
2025-10-30 18:57:22
去大陆先想着见谁,郑丽文回答先想见爸爸!

去大陆先想着见谁,郑丽文回答先想见爸爸!

凌风的世界观
2025-10-27 09:47:56
蒋介石唯独不敢动周恩来?如果动他:估计老蒋整个嫡系都得反!

蒋介石唯独不敢动周恩来?如果动他:估计老蒋整个嫡系都得反!

品茗谈史论世事
2025-10-31 14:48:40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米莱的胜利被最小化了

寰宇大观察
2025-11-01 18:55:03
张勋的最后六年:远离政坛,生活阔绰,死后溥仪还赐谥号“忠武”

张勋的最后六年:远离政坛,生活阔绰,死后溥仪还赐谥号“忠武”

普览
2025-11-01 21:23:29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全红婵放弃全运单人角逐系顶层决策,并不仅仅是保护身体那么简单

杨华评论
2025-11-01 19:30:01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曹操墓前堆成山的布洛芬,是这届年轻人最野的"历史梗"

小豫讲故事
2025-10-27 11:50:08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局势严峻

俄军围攻红军城,泽连斯基:局势严峻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1 22:13:18
拒绝认生父21年,却花费五百万为母亲购置豪宅,撕下所有的体面

拒绝认生父21年,却花费五百万为母亲购置豪宅,撕下所有的体面

仙味少女心
2025-10-27 20:47:26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6旬富豪专好''吃阴枣'',包养4个19岁女学生,民警破门后:禽兽不如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2 09:26:05
许家印为保命爆出三大靠山!百亿房东浮出水面,抱得美人归引热议

许家印为保命爆出三大靠山!百亿房东浮出水面,抱得美人归引热议

诗意世界
2025-09-26 10:31:06
俄乌战争告诉我们:中国,只有两个盟友。

俄乌战争告诉我们:中国,只有两个盟友。

老白观天下
2025-11-01 14:23:31
“穿个内衣就出来跑步,还要不要脸?”36岁女子晨跑,被大爷怒骂

“穿个内衣就出来跑步,还要不要脸?”36岁女子晨跑,被大爷怒骂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11-02 06:35:03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凡人侃史
2025-10-28 09:40:55
“苏超”夺冠,泰州市委书记、市长感谢球队

“苏超”夺冠,泰州市委书记、市长感谢球队

极目新闻
2025-11-02 07:56:44
2025-11-02 12:43:00
小港哎历史
小港哎历史
穿梭时光的叙述者,与你共品历史的波澜。
224文章数 5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教育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教育要闻

粉丝采访录(二):普通劳动者怎样培养子女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