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7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标普500创收盘新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0.75%,热门中概科网多数上涨,腾讯控股ADR涨近4%,拼多多、金山云涨近3%,$阿里巴巴(NYSE|BABA)$、哔哩哔哩涨超1%。
近期,随着二季报的陆续披露,主动基金二季度的增减持也逐渐浮出了水面。
内地和外资基金,2025年Q2操作有何不同?
据中金最新统计,2025年Q2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港股的市值超4379亿人民币,相较2025年Q1增长了6.5%。从行业配置层面来看,二季度在生物科技、银行与保险板块的市值占比提升较多,而在可选消费零售、媒体与娱乐、汽车与零部件的降幅较大。
具体到个股层面,相比一季度,主动基金在二季度相对较多地减仓了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鹏汽车。持有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鹏汽车以及比亚迪股份等的基金数量明显减少。
据中国基金报,美国万亿美元资管——资本集团旗下多只基金披露截至二季度末的持仓信息。其中,腾讯、网易、比亚迪股份、阿里巴巴、拼多多受到其旗下多只旗舰基金的增持。
资料显示,资本集团旗下“EUPAC基金”主要投资美国以外的公司,最新规模为1344亿美元,约合9650亿人民币。其二季度增持了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阿里巴巴、拼多多,增持幅度分别高达62.62%、206.22%、49.35%、30.69%。
“EUPAC基金”2025Q2持股变动情况
![]()
识图:腾讯控股美的集团
而其旗下另一只投资美国市场之外公司的基金——International Growth and Income Fund,则在Q2减持了腾讯控股、京东集团和美团,增持了网易。该基金最新规模为172亿美元,约合1238亿元人民币。
2025年7月以来,港股再度向上突破
6月下旬以来,几大互联网平台先后宣布投入上百亿,开启了“外卖大战”,随即其股价和估值应声下跌。以$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为例,其标的指数——港股科技(931574.CSI)呈现震荡。
但是近期,消息面上,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主要外卖平台公司进行约谈,要求理性竞争。因此,“外卖大战”对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利润压力或提前缓解。
随着压制港股科技类企业盈利前景的负面因素有所改善,港股科技指数(931574.CSI)再度走强。以港股科技50ETF(159750)为例,自7月10日以来,据iFind,截至7月23日,其标的指数涨幅为10.11%。
市场向上突破后,如何应对?
中金分析,从点位和风险溢价角度看,恒指整体的风险溢价已经降至5.6%,低于3月初和去年10月初市场高点对应的水平。但当前,互联网板块的风险溢价仍高于3月底。
同时,7月23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最新编程AI模型Qwen3-Coder。测试数据显示,其编程能力超越GPT4.1等闭源模型,比肩全球最强的编程模型Claude 4。目前,阿里已开源200多款模型,而旗下通义千问Qwen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
近期市场冲高,除了外卖大战边际降温之外,在雅江水电项目的提振下,市场情绪进一步提升。
港股市场在流动性充裕、和底部业绩相对有支撑的因素下,经济学家洪灏此前曾提出,2025年下半年港股市场可能再创新高。
对此,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中金提出,在亢奋的时候追,不如在低迷的时候提前埋伏。
具体在配置层面,一方面,港股市场优质的高股息仍是资产配置的压舱石。据Wind,近一年来,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上市的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高股息行业。
从股息率层面看,以$港股红利低波ETF(SH520550)$的标的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为例,截至7月23日,其股息率为5.7%,远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1.66%和A股红利低波100指数的4.42%。
另一方面,在成长侧,随着AI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作为中国科技核心资产,港股科技资产的长期逻辑依然成立。
港股科技50ETF(159750)其前十大成份股包含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汽车、中芯国际,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多个科技赛道。
#中国下半年将掀起人形机器人应用热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投资推荐。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因投资境外市场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以及港股通机制下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