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在长沙去世后,身后事如何操办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袁老生前曾有过遗愿,希望丧事一切从简。但新华每日电讯在5月22日发布了题为《建议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的文章,有些网友还提出了为袁老举行国葬的建议。理性分析下,国葬和降半旗似乎都很难成立,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爱护粮食、贯彻“光盘”就是对袁老最好的缅怀。
国葬是什么呢?是以国家名义为有特殊功勋的人举行的葬礼。很多国家都有国葬仪式,美国前任和现任总统可享国葬,日本部分皇族可享国葬,但1949年建国之后,我们至今没有公开的、正式的国葬规定。1949年之前,蔡锷、黄兴、廖仲恺、孙中山、黎元洪、段祺瑞、张自忠、佟麟阁等都是国葬。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两院院士钱学森在2009年逝世的时候,由三军仪仗队抬棺,覆盖党旗,但也并未称“国葬”。钱老对于国家的贡献巨大,与袁老地位相差无几,由此可以推断,袁老葬礼的规格应与钱老差不多(袁老一生未曾入党,是否可追认为党员?)。袁老生前“一切从简”的意愿,也确实应该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五条规定,四种人逝世,下半旗志哀。其中前两种人都是领导人,第三种人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第四种人是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1999年5月12日,天安门广场降半旗,为在南联盟使馆牺牲的新闻工作者们志哀;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全国和各驻外机构降半旗,为汶川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志哀;
2020年4月4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们致哀。
2021年5月22日晚,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降半旗仪式,悼念袁隆平院士。这也让“降半旗”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袁老一生为人低调,他身上的“朴素”和“低调”十分难得。万物由心,袁老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不会忘记;袁老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们也不会忘记。每当我们摆好碗筷,准备进餐的时候,我们能心怀感恩之心,想起袁老,也许就是对他在天之灵的告慰。
昨天跟孩子聊起袁隆平院士,他一脸惊诧,因为他曾经在书上读到过袁老的种种事迹;今早跟孩子吃早餐,他吃完准备离开餐桌时我把他叫住,只因他的碗里还残留着几颗米粒,我对他说:“纪念袁隆平爷爷最好的方式,便是我们善待粮食、珍惜粮食”。
如今饥荒早已远离我们,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我们的粮食都没有减产,杂交水稻功不可没,袁老功不可没。可从那之后,我们似乎也就不再怎么关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了。是否国葬、能否降半旗并不重要,遵从袁老的遗愿吧,只要我们对粮食保持敬畏之心,只要我们把珍惜粮食的理念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袁老在天之灵一定不会失望。
你认为纪念袁老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你有没有跟孩子聊起袁老?你认为袁老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