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在品尝一些温补的药膳汤羹,或是某些地方特色的卤味时,或许曾感受到一种不同于胡椒、也不同于生姜的、独特而深入的辛辣温暖感时,那可能就是中药荜茇(bì bá)的功劳。在很多人眼中,它只是一种小众的香料,但在中医的药柜里,它却是一味能直中病所、驱散寒邪的良药。
![]()
藏香识药
本品是胡椒科植物荜茇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外形宛如一串微缩的绿色或黑色胡椒粒,紧密地排列在一根穗轴上。主要产自中国云南、广西以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别名:荜拔、毕勃、荜茇、荜菝、荜拨梨、阿梨诃他。
气味芳香浓烈,品尝起来有强烈的辛辣味和持久的麻舌感,其“热”力比胡椒更为雄烈。以肥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性味与归经
性味
辛,热。归胃、大肠经。
能散、能行,有发散风寒、行气活血之功。
能温、能通,可以温暖中焦(脾胃),驱散沉寒。其“热”性显著,是名副其实的“温里药”。
功能与药理
核心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主要作用于人体的消化道,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专长药物。
胃寒腹痛、呕吐泄泻——核心本领
当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导致寒邪直中脾胃,此时荜茇的辛热之性,能直入脾胃,温暖中焦,驱散寒邪,恢复运化功能。
头痛、牙痛——独特的“引火下行”
对于胃火亢盛或虚火上浮引起的牙痛、头痛,荜茇并非直接清火,而是利用其辛散走窜之性,将上冲的“火”引导下来,这被称为“引火归元”。对于寒邪直接引起的牙痛,它则直接散寒止痛。
胸闷气滞——下气止痛的体现
寒性凝滞,会导致气机不通。荜茇能温通散寒,从而使气机顺畅,缓解因寒凝导致的心腹冷痛、胸胁胀闷。
现代药理视角
果实含胡椒碱,棕榈酸,四氢胡椒酸,挥发油等。挥发油非皂化物能降低动物外源性及内源性总胆固醇;挥发油能对抗多种条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纠正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并有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
配伍应用
寒证吐泻、心腹冷痛
荜茇、高良姜、干姜、肉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 “大己寒丸” (荜茇、高良姜、干姜、肉桂),专治严重的寒证吐泻、心腹冷痛。
脾胃虚寒,乏力便溏
荜茇 + 人参/白术。荜茇负责驱散寒邪(祛邪),人参、白术负责补益脾胃之气(扶正)。适用于脾胃本身气虚,又感受寒邪,或长期脾胃虚寒导致正气不足的患者。症状可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
寒凝气滞,脘腹胀痛
荜茇 + 香附/木香。荜茇温散寒邪,香附或木香疏通气机。两者搭配,既能消除寒邪这个“病根”,又能解决气滞这个“症状”,对于寒凝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疼痛、胁肋不适效果显著。
风寒牙痛、头痛
荜茇 + 细辛。常用于治疗风寒牙痛、头痛、偏头痛。既可内服,也可研末外用(如塞鼻或搽牙),是中医“引经报使”理论的典型应用。
小偏方:煎服,1~3g。或外用适量,将荜茇研成细末,涂抹于疼痛的牙龈周围,或与等量细辛煎汤漱口,对风寒牙痛有奇效。
注意事项
荜茇性味辛热燥烈,用之不当易“火上浇油”。
阴虚火旺者忌服:
若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阴虚”症状,禁用。
实热证忌服:
如胃火炽盛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等,不可使用。
孕妇慎用:
其辛散走窜之性恐动胎气。
用量宜小:
常规煎服用量在1.5-3克。切勿过量。
荜茇,这串低调而有力的小小果穗,完美诠释了“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它从烟火灶台走入济世药柜,以其雄烈的辛热之性,成为专攻脾胃寒凝的“温中高手”。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廖沙
审稿专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杨茹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药师 张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