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廊坊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快人才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
11月7日,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学生在智能制造生产线上进行工业机器人操作训练。 本报记者王伟摄
![]()
11月7日,廊坊市翔宇技工学校学生在模拟舱中练习客舱服务。 本报记者王伟摄
□刘 杰 李伟立 杨 瑶
建设技工院校12所,获批省级骨干学科专业13个;建有博士后人才载体23家,签约成果转化项目130余个……近年来,廊坊市聚焦专业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推动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精准契合、同频共振,构建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潜能的优良生态。
“加快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在人才。”廊坊市人社局局长王宏民介绍,该市人社系统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打出拓宽引才渠道、创新育才举措、搭建平台载体、优化服务保障的组合拳,加快人才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厚植成长沃土
筑牢人才发展根基
11月13日,走进廊坊市翔宇技工学校航空服务实训中心,身着统一民航制服的学员正在航空模拟舱内练习客舱服务技能。在不远处的形象塑造实训室内,30名学员反复演练妆造与盘头技巧,全力备战即将举行的翔宇民航职业技能比赛。
廊坊市翔宇技工学校创新采用“就业引领、素养筑基、实训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建有航空服务、民航运输服务等4个实训中心,配备形象塑造、形体塑造等4个专业实训室,开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6个特色专业。“我们可满足11个民航职业(工种)千余名学员同步开展实景化实训。”该校校长柰连明介绍。
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是促进就业供需匹配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廊坊市持续优化技工院校布局,紧密对接市场,深化产教融合,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航服务等领域,建成12所高起点、特色化的技工学校。
“我们动态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今年指导5所院校申报17个新专业,打造无人机应用技术、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一批品牌专业。”廊坊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王春泉介绍,该市鼓励技工院校探索“订单班”“新型学徒制”等校企协同招生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的无缝衔接。
当前,廊坊市正加快培育壮大以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五大重点产业,2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为主的“2+5+27”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支撑,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以就业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廊坊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培育壮大“2+5+27”产业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企业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岗位适配能力。
“为方便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和企业,我局今年公布了77家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已开展培训1.6万余人次。”廊坊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王晓龙介绍,5年来,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万余人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搭建载体平台
激活人才内生动力
廊坊市人社局二级调研员陈国通介绍,廊坊市坚持“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加快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积极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推动人才资源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有效激活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
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润泽国际信息港A区内,一座座银灰色的现代化算力中心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目前,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全国7个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算力集群布局,初步构建“一体化算力中心体系”。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该公司同样步履不停。2024年4月,该公司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其在AIDC行业的产业优势和研发资源,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攻关。目前,数据中心机房节能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项目研究全面提速。
据了解,廊坊市已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博士后人才载体23家,签约孵化类、初创类、产业化类各阶段博士后成果转化项目130余个,技术、人才、资本全方位创新科研体系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廊坊市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建成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通过推动产教融合与开展技术培训,精准服务本地重点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民间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通过技能攻关、以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培育技能人才。
11月12日,为期8天的“廊坊工匠杯”重点产业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在比赛期间,从保育健康护理、互联网营销,到无人机驾驶、机器人系统操作,传统技艺与新兴技术交织,手工绝活与科技创新共鸣,勾勒出廊坊当代技能人才队伍蓬勃成长的生动图景。
本次大赛以“精技兴产业,英才汇廊坊”为主题,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设置无人机驾驶员、互联网营销等7个赛项,吸引全市近500名选手参赛,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的一次具体实践。
“在比赛中,我以职业主播的视角,为家乡的好山好水、特色好物代言,提升了直播策划、产品推广等专业技能。”互联网营销赛项二等奖获得者李婉畅说。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培。今年,廊坊市已先后举办物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多项竞赛,吸引4700余人次参加,32人获得技师技能等级、200余人次获得高级工技能等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强化政策支持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在第十三届“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上,廊坊组织14家企业携348个岗位招贤纳士,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在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网络招聘会期间,廊坊组织143家企业提供1970个就业岗位,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今年,多场招聘活动精准搭台,让人才与岗位高效牵手,彰显廊坊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
“引才要打破地域壁垒,让优质智力资源为我所用。”廊坊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尚新领介绍,今年,该市深入推进柔性引才工作,积极组织参加“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等重点人才交流活动12场,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柔性引进域外人才974人,其中高级人才380人。
精准引才离不开清晰导向。今年,《廊坊市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目录》发布,涵盖专业技术、管理、技能型等各类人才,明确精准引才的“需求清单”,有效缓解了本地企业的人才紧缺压力。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该市持续深化“廊才工程”,实施更精准的人才引进策略,加大对全职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重点支持领域中引进高层次创业型人才、优秀企业突出贡献人才等人才奖补力度,吸引各方面优秀人才来廊坊创新创业。
对该市重点支持领域中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廊坊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型人才,该市财政最高给予启动资金100万元、科技项目经费100万元、住房及生活补贴100万元。
为加大博士后人才引进力度,该市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最高给予20万元、10万元设站补助经费,对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开展科研活动的博士后人员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科研经费,推动博士后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廊坊市发挥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评价组织等多元化评价主体作用,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全面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与之匹配的使用、晋升、待遇机制,显著提升了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廊坊市还对年缴税额达5000万元或研发投入达1000万元的企业,由企业按照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公开公正原则,推荐1名突出贡献人才作为奖励对象,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单个法人企业最多可享受3次该政策支持。
在拓宽引才渠道、出台引才政策的基础上,廊坊市着力构建“引、育、用、留”服务体系,用心解决人才关注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让更多能工巧匠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使廊坊日益成为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热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