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 Ultra 3 和 Apple Watch Series 11 钛金属版,首次在表壳上大规模采用了 3D 打印工艺。苹果也在昨晚发布新闻稿,详细介绍了这项全新的制造方式。
![]()
要理解这项技术的突破,先得看看以往金属表壳是如何生产的。
![]()
一直以来,制造金属表壳主要依靠“减材制造”(即 CNC 机械加工)。这就像雕刻:拿一块大的钛金属砖,切掉多余的部分,剩下就是表壳。这种方法虽然成熟,但也比较浪费,被切掉的那些往往只能变成废料。
而苹果这次采用的 3D 打印,则是一种“增材制造”。原理完全相反:它是从零开始,像盖楼一样一层层把材料堆叠起来,最终形成产品。

苹果环境与供应链创新副总裁 Sarah Chandler 表示:“这项工艺让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了 50%。这意味着,以前制造一块表所需的材料,现在足够制造两块表了。”

这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也显著减少了资源消耗。苹果估算,仅在今年,这项新工艺就节省了超过 400 吨钛金属
整个 3D 打印的过程也颇为复杂——
材料准备:原材料是 100% 航空航天级再生钛金属粉末。每颗粉末直径都要严格控制在 50 微米左右,细得像极小的沙粒。
激光烧结:机器内部,六台激光器的振镜系统按照预设的图纸,用高温将钛粉末瞬间熔化并凝固。
层层叠加:每一层的厚度被精准控制在 60 微米。为了完成一只 Apple Watch Ultra 3 的表壳,激光器需要重复这个过程超过 900 次。
![]()
整个过程长达 20 小时。期间,工程师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控制环境中的含氧量,因为钛金属粉末在受热时极易燃爆。正如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 Kate Bergeron 所说:“为了实现规模化,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而为了保证精准,我们又必须精雕细琢。”
![]()
节省材料只是其中一个优势,3D 打印让一些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结构设计变成了可能
在过去,为了让蜂窝版手表的信号穿透金属外壳,苹果需要在表壳内部挖槽并填充塑料天线。但金属和塑料很难完美结合,不仅影响防水,也限制了设计。
![]()
而在 3D 打印时代,苹果可以直接在金属内表面“打印”出特定的纹理结构,像魔术贴一样紧紧抓住注塑的塑料。这直接提升了天线外壳的防水性能和结构强度。
苹果表示,这项技术也已经扩展到了 iPhone 产品线,新款 iPhone Air 极致纤薄的 USB-C 端口外壳,正是使用了同样的再生钛金属粉末 3D 打印而成。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做出如此轻薄的结构。
从苹果这篇内容来看,3D 打印在苹果供应链中的角色未来估计会越来越重要。此外结合此前郭明錤的爆料,预计明年发布的折叠屏 iPhone,其复杂的铰链结构也将采用 3D 打印制造。这种技术对于小型、精密、形状复杂的零件,确实具备天然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