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阳明心学:“情绪”是你的仆人,别被它左右,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0
分享至

在王阳明看来,“乐是心之本体。”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它是你的心境。永远保持一颗快乐的心,那么你就是快乐的。做不了圣贤,我们可以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那的喜悦。



01做一个真正快乐的人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传习录》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有人说,圣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那么,圣人的快乐是否与普通人的快乐一样呢?如果二者一样,普通人满足了自己一时的欲望感到快乐,为什么还要做圣人?如果二者不一样,那么当圣人遇到人生中的大灾大难的时候,圣人的快乐还能继续存在吗?更何况圣人的修炼讲究“戒慎恐惧”,在没人的情况下都要常怀戒惧,那么圣人还能快乐吗?

上面这一连串的问号难倒了不少人,不过这却难不倒王阳明。他是这样回答的:“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快乐是心的本体,虽与普通人的七情六欲中的快乐不一样,但是也不在七情六欲之外。圣人虽然有真正的快乐,但是这也是普通人所共有的。但是常人拥有快乐却不自知,反而自寻更多的烦恼,自加迷弃。可即便处于忧苦迷弃之中,快乐也是存在的,只要我们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躬自问,则快乐就在此处了。

王阳明的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快乐,快乐就在你的心中。但是,悲哀的是很多人视而不见,反而到内心之外的世界去苦苦寻找,不仅找不到,还会使自己产生烦躁苦闷的心情。也有一些人,本来已经发现了内心中的快乐,然而他们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糊里糊涂地就舍弃了这种快乐,从此以后生活在了烦恼之中。

从前有一个财主,家里有许多金银珠宝,他每天都担心这些金银珠宝被别人偷去,因此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每天活得很累,他感觉自己不快乐。

后来,有人给他开了一个药方:要想获得快乐,就要去找一件快乐的人穿的衬衣,穿上这件衬衣后,快乐就能进入财主的体内,这样他就会快乐了。于是,财主决定出去寻找这件快乐的衬衣。他怕家里的金银珠宝被别人偷去,就全都带在了身上。

就这样,财主每天背着金银珠宝到处寻找快乐的衬衣,却一无所获,他自己也累得骨瘦如柴。一天,从前方飘来了一阵悠扬悦耳的笛声,笛声欢快轻扬,财主顺着笛声找去,在田间见到了一位老农在吹笛子。

财主说:“老人家,你快乐吗?”老农说:“当然了,如果心中不快乐,怎么能吹出这么快乐的笛声呢?”

财主羡慕地说:“我很羡慕你的快乐,我愿意用我背上的金银珠宝换取你的一件衬衣。”老农听了这话,又看了看财主背上的金银珠宝,顿时脸上的快乐消失不见了,他哭丧着脸说:“唉!我要是有件衬衣就好了。可恶的地主,我辛辛苦苦给他种地,到头来却连一件衬衣都买不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快乐,财主却视而不见,反而到内心之外的世界去苦苦地寻找,不但寻找不到,还被身上的金银珠宝累得瘦骨嶙峋。老农的快乐倒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也不珍惜,被财主的金银珠宝所诱惑,竟然糊里糊涂地舍弃掉了。圣人与常人的差别在于,他们能够反省自身,从自己的内心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常人却做不到这一点,即便偶然做到了,也会很容易舍弃,因为他们经受不住凡世的诱惑。

王阳明之所以被称为圣贤,是因为他能够发现内心的快乐,并时刻保持着这份快乐。尽管在官场上连遭不幸,王阳明却能在蛮荒之地一日悟道,领悟心学的真谛。从此以后,王阳明沉浸心学研究和推广的工作中,并且乐此不疲。普通人可能理解不了圣人的快乐,然而,王阳明知道,这就是他的快乐。无论在繁华的京城,还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只要心不变,这份快乐就长久存在。



02生活总可以浪漫一些

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游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传习录》

柏拉图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如果我们把生活看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那么每一次微笑就是画中勾勒出的最美线条;如果我们把生活当成是一首动听的旋律,那么每一次微笑就是其中连绵不断的音符。生活需要微笑,我们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们微笑。生活更需要诗意,只有用洒脱、傲然、浪漫的情怀去写完人生这么长的一首诗歌,我们才能将所有苦难化成饱含深情的文字。

王阳明曾经在讲学时不无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会稽素号山水之区。深林长谷,信步皆是,寒暑晦明,无时不宜,安居饱食,尘嚣无扰,良朋四集,道义日新,优哉游哉!天地之间宁复有乐于是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像在会稽这样有山有水的地方,风光无限美好,气候又那么宜人,真是一块适合人们生存的风水宝地。聚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此处,天天在这湖光山色之中交流思想,那简直就是天地间最罕有的生活场景了。

由此可见,王阳明把人获得乐趣的源泉看得十分宽广,既可以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可以享受快乐的精神生活,总之一句话:带着诗意的心情去生活才最完美。心学虽然听起来有点难懂,但是只要认真沉下心来去静听内心的声音,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很容易弄懂。只不过有些人身处嘈杂的俗世,内心一片浮躁,越去思考什么致良知、什么知行合一,脑子就越是短路。其实,与其费这么大的力气,还不如找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说不定很快就能悟出天理的真实内涵所在。

王阳明之前一直向往的生活就是归隐山林,当然他的这个理想并非是为了逃避,而是想和大自然紧密地拥抱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的确,一个人内心混乱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呢?当一颗心丧失了对美的认知的同时也就不可能过上诗情画意的生活。所以,那些在山水之间修行的大师们,恰恰就在这种原生态的生活中发现了自然独特的美,也就在同一时刻认识了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懂得诗性生活的魅力,所以他才能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意和失意。

在他第一次科举考试落榜的时候,他没有颓废不堪,而是用诗歌来填补内心的落寞和失意。为此,他在家乡创办了龙泉山诗社。虽然诗社里的人不多且没有什么名气,王阳明却十分满足,因为他可以和大家尽情地徜徉在山水之中,高兴了就下棋饮酒,不高兴了就跑到山脚下吟诗作对,将胸中的愤懑以文字的形式发泄出去。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活情趣,王阳明淡泊的心境才得以安然地保存,没有变成一个哀叹不幸的失意的读书汉。

在创办诗社的日子里,他以诗歌来言志,创作了像“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这样的佳句。这种山清水秀的生活不仅陶冶了王阳明的心性,更是让他度过了在落榜之后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让他忘却了光怪陆离的尘世生活,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思考和自省的绝好机会。

不光是在风光秀丽的山林中王阳明能心情愉悦,即使在野兽出没的龙场,他也能够自得其乐。当时,已经跟农夫一般模样的王阳明,也能抛却人生中的短暂失意,一边种地一边作诗:“起草不厌频,耘禾不厌密。物理既可玩,化机还默识。即是参赞功,毋为轻稼墙。”

农耕生活反映了王阳明回归原始境地的一种超脱和豪放,是将“天人合一”活学活用的一种境界,也可以理解为中国诗人通常使用的“自我重要法”。这虽然看起来接近精神胜利法,其实是一种实用主义哲学的再现,让王阳明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仍然能够找寻到其中的价值所在。王阳明一边挥汗如雨地辛勤耕作,一边用艺术家样的审美感觉给予身边事物价值,让自他即使身处危难也仍然能够超脱很多苦难和抑郁,这就是最高明的“内心制胜”。

带着诗性去生活的王阳明,终于在四体沾泥的情况下超越了现实的残酷,在龙场成功悟道,迈出了心学历史上最关键的一步。



03情绪是你的仆人,别被它左右

古人为治,先养得人心和平,然后作乐。——《传习录》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王阳明觉得,能够容忍他人的侮辱、冒犯,能够坦然接受失败和挫折,这样的人都是有担当的人,这样的人能在紧急的事情面前调整心态,做好事情。35岁的王阳明在官场中得罪了宦官刘瑾,而被廷杖四十,之后被流放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在龙场的经历对于王阳明来说,是他一生当中经历的最大一次磨难,是他生命中的一道生死大关,或许但凡成就一番大业的人都要经历上天的考验,也或许人只有经历生死考验才能将内心所有的能量激发出来,总之危难之中的王阳明迈得过这一关,老天就会将天下重任交付于他。

翻过千重山,越过万重岭,风餐露宿,忍饥挨饿,饱受筋骨疲惫,躲过明枪暗箭,王阳明终于到达了流放之地——贵州龙场。尽管所有的人都对龙场这个边远的深山老林做好了吃得苦中苦的准备,但是真正到达的时候,还是被这里所有的一切吓到了,所有人看着荒无人烟的穷山恶水顿时变得绝望。没办法,既然来了,赶紧找驿站吧,因为要解决食宿,他们心中将唯一的希望寄托在驿站之中,等他们满怀着希望找到所谓的驿站之时,彻底傻眼了。

眼前的驿站已经不能用破败不堪来形容了,茅草屋顶被风刮得没剩下多少,墙壁也早就倒了一面,里面的床铺破烂不堪,而且生出了很多长毛,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能住在这里,因为大明朝规定,所有流放的官员是没有资格住在驿站的。至于吃的,就更不用想了,如此艰苦的环境,如此的一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大家都累得一个个瘫坐在地上,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悲凉。要知道他们原本生活在京城,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哪里见过这样的穷山恶水,哪里见识过如此艰苦的居住环境。

王阳明静静地站着,看着眼前那崎岖的山路,心中也有着说不出的一番滋味,但是这人生不就是像这山路一样吗,爬上去,走过去了,才能站在顶峰,既来之则安之吧。不是要做圣人吗,这么一点点艰难都不能扛过去,如何做圣人。想到这里,王阳明最初的彷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豪情壮志在胸中汹涌。“心外无物”,这外界的环境又如何能束缚自己呢?弘扬心学,担当重任,就必须要克服这穷山恶水。为了有个安身之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王阳明带头砍树割草,开始搭建茅草屋。说来也奇怪,尽管大家都累得要命,但是在王阳明的带领下,大家不分尊卑,都一起动起了手,刚刚那苦不堪言、落魄得没有半点力气的样子一点都不见了。

一个人只有在最艰难的时刻,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王阳明惊奇地发现,所有的人在搭建茅草屋的时候,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精神状态都不知不觉地比原来好了起来,仿佛力气也恢复了好多,而且每个人的身上好像都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被激发了出来。尽管所有的随从都不曾留意,但是王阳明却发现这一奇怪的现象。他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这种疲惫不堪的情况下再次恢复了精神和活力呢?

王阳明一边干活一边思索着,他想到了孟子的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句话一遍遍地在他心中出现,他的心猛然一动,突然明白这一股神秘的力量就是被当前这一困境所逼出来的。这世界上所有的人大概都是这样,只有在面临不可避免的艰难和挑战之时,才能全身心投入,内心的力量才会被激发出来,才会唤醒深藏在心中那股强大的意志力。当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面去面对所面临的困境,只是一味地在悲苦与失落之中徘徊,那么就算是有潜能也不会激发出来。

经过了一番辛苦的劳作,茅屋终于搭建好了,尽管这屋子矮小,但是一行人总算有了个容身之所,所有人都很欣慰,这也让王阳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本性只要不受到那些私欲的束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摆脱不了的情绪。

当一个人生活在平庸中,当一个人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每天都处在萎靡不振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没有一点挑战和压力。试想一下,如果王阳明一直在京城,一直在仕途之中一帆风顺,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王阳明,就没有伟大的知行合一的心学理念,而历史上也不会有这样一位五百年一遇的圣贤之人了。



04心清净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传习录》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王阳明看来,云在天空,水在瓶中,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站在佛教徒的立场,领会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也就达到一种做人的境界了。这也是一种顺其自然、没有分别矫饰、不加强求的心态,是超越染净对待自然生活、清静心性的全然显现。所以王阳明这样说过:“用道给对方开导,教他如何解开心结,使其不平衡的地方获得疏解,这时纵然得不到大乐,也必似活在人中富贵环境中。”事实真的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吗?

李翱非常钦佩惟严禅师的禅道,做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惟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但都被惟严拒绝了,所以李翱决定亲自去拜见惟严禅师。

李翱去拜见禅师的那天,非常巧地遇见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书,但禅师却毫无起迎之意。随从提醒惟严说:“太守已等候您多时了。”惟严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闭目养神。

李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看到禅师这种冷漠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

惟严禅师这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缓缓地说:“太守为何相信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李翱听了大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戏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惟严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因此惟严禅师回答说:

“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

李翱听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换一个话题问道:“大师贵姓?”

惟严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更弄不明白了。这时,站在一旁的寺院总管悄悄对李翱说:“禅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是冬天,可不是‘韩’吗?”

惟严禅师听到后哈哈大笑,说道:“胡说八道,若是他夏天来也如此问答,难道我姓‘热’吗?”

气氛顿时轻松多了。

他又问禅师什么是禅道。惟严禅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道:“理会了吗?”

李翱摇摇头说:“没有。”

这时,突然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不禁随口念了一偈: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元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不知李翱是否领会了惟严说的禅机,总之,这首诗最后成了千古绝唱。“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难道不是吗?现实中,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静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曾经有多少人感叹:难得有几天清静的日子。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应酬太多了,妨碍了清静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一直保持清静心,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定力。

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的世界清静,这就是修心要下的工夫。



05保持童心,你的世界才真实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王阳明弟子李蛰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人在社会混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历了,或者心染污了,变得有杂质了;或者本来很爽直的,变得不敢说话了;或者本来很坦白的,变得拐弯抹角了;或者本来有抱负的,最后变得很窝囊了,凡事弄权耍奸,虚伪掩饰,活得很痛苦。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呢?

王阳明认为,人心的本体原来是明白清楚的,可由于气量的拘束和物欲的蒙蔽,逐渐变得昏暗模糊了。如果人们只是想要穷尽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却不向自己的内心探求,舍弃了自我的良知,本心被蒙蔽,自然就看不清善恶的原因,体察不到真假的异同。

只有当蒙蔽本心的那些物欲被清除,本心恢复纯明,才能真正激发内心的巨大能量。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回归到纯朴自然的状态,回到初来人世时那头脑空空的初心之境,具体说就是重返童心,做回心灵上的儿童。这也是后人在王阳明的“本心”之上衍生出“童心说”的基础。

关于童心,继承王阳明思想的明代哲学家李蛰作出如下解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在他看来,所谓童心,就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不掺杂任何虚假的纯真,是人内心中的一念之本,是那瞬间萌动的“天真”。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完整的人格,心的巨大能量也就被压制了。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那么,在现实中,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

人们初临人世的时候,只是一个头脑空空的婴儿,只懂得饿了要吃,困了要睡,不懂得男女之间的色欲,不懂得功成名就、家财万贯的荣耀,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只以一颗纯真的初心,好奇地观望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每一丝欢乐。随着人们渐渐长大,原本纯洁的心沾染上世俗的尘埃。人在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见闻和理性道理一旦进入人的心灵,童心也就遗失了。久而久之,听到、看到的道理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就不复存在。

童心一旦失去,说出的话便是言不由衷;处理事情,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的文章,也无法明白畅达。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到。

那么,人为什么要保持童心呢?保持童心也就保持了真实。当你用虚假面对世界时,世界回应你的也只能是虚假。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就无不虚假,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他肯定信以为真;跟假人谈假文章,他必然赞赏有加。这可真是无妙不假,便无所不喜,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分辨得出真伪。在这样一个虚伪的世界里,看不到真相的人们难免做出错的决定,走上错误的道路,做出错误的事情,而这一连串错误所累积而成的人生必将痛苦不堪。

06快乐的真谛:心安处即是乐也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传习录》

很多人熟悉刘德华的那首《男人哭吧不是罪》,我们不禁会问:现在的人还会哭吗?我们还具有哭的能力和欲望吗?在很多人看来,哭除了让别人发现自己内心的脆弱之外,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于是,很多人开始用虚假的坚强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无论自己承受的痛苦有多大,都强迫自己不要哭出来。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哭并不是一个人脆弱的表现,而是宣泄情绪和释放感情的一种良好方式。

很多时候,哭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比如,当至亲离我们而去,如果你总是压制自己内心的悲痛情绪,让自己不流出悲伤的眼泪,那么内心的沉痛又该如何消除呢?这个时候,如果让自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内心的悲痛便会消减很多,随后便是雨过天晴后的豁然开朗。

谁没有想哭的时候?硬汉也有男儿泪!当内心想流泪的时候,就不要让自己强颜欢笑,而是痛痛快快地哭出来。把自己脆弱的一面给别人看,爱你的人不会耻笑你的脆弱,相反的,这能让你爱的人更加亲近你,了解你的需要。这样,你也就不再孤单,不再因为要承受更多的苦楚而独自伤怀。

王阳明说:“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痛哭之后才能乐,不哭就不会乐了。虽然痛哭,此心却得到了安慰,因而也就是乐。心的本体并没有因为痛苦而有所改变。

老黄十几岁到乡下插队,整整20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叫西尔根的内蒙古林地。后来,他被调回城里,又整整25年过去了,老黄再没有踏足那个叫西尔根的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有太多的往事,让老黄的内心隐隐作痛。

回到城市后,老黄就结婚生子了,现在早已是儿孙绕膝。这个时候的老黄本应该在城里颐养天年,然而他却选择回到那个阔别已久的大草原,并准备老死在那儿。老黄这所有的想法,儿女们都不知情。

一天清晨,老黄给家人留下了一封信,然后偷偷地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火车。走在西尔根的草地上,那些年的回忆一波朝老黄袭来。他见到了以前的家,以前的乡民,还有以前的学生,那是他在西尔根最后几年当教师时教过的孩子。这些学生如今也已经是两鬓微白的中年人了,如果老黄的孩子还在,也应该跟他们的年龄差不多。最后,老黄来到家后面一个小山丘,这里安睡着他的结发妻,还有他们12岁的女儿。老黄追忆往事,失声痛哭。这段往事一直是老黄想要遗忘的伤心往事,也是他后来离开西尔根的原因。一回到城里后,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些往事,也从未掉过一滴眼泪。之前,他也有过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却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第一任妻子和孩子……

一个月之后,老黄突然明白,回忆是珍贵的,珍惜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改变初衷,决定返回北京,与儿女一起生活。

可以说,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不敢触碰的往事,它就像旧衣裳上面的味道,陈腐却舍不得丢弃,于是便开始被这些往事折磨,在一个人人都崇尚硬汉本色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认为应该把痛苦打碎了往肚子里咽,于是很多人总是在强颜欢笑!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快乐,就要卸下伪装,做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兴的时候,可以开怀大笑;痛苦的时候,也可以放声痛哭。哭并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07修得“不动心”的境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一个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但不要被它们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且要将它们作为磨炼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素质的工具,要以一种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

王阳明在平定叛乱后,看见世风日下,感慨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便是“私欲”,“私欲”方是一切万恶的源头,他认为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能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叨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后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净、洒脱而无求的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快乐。

苏轼是宋代名士,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的思想兼容了儒释道三家。虽如此,有时候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感觉。

苏轼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轼作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轼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轼的船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苏轼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轼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轼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身在人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这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不生是非分别,不起憎爱怨亲,这样就能够安稳如山,自在如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说人人都具有心力,大凡终日烦恼的人,实际并不是遭遇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对生活存在着片面性,心无力而已。真正聪明的人即使处在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自己寻找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全运会最新金牌榜:4队破100奖牌,山东50金霸榜,广东重返第二

知轩体育
2025-11-20 11:10:58
成都27岁女子家门口遇害案开庭,被告人此前曾携刀具敲门滋扰部分住户

成都27岁女子家门口遇害案开庭,被告人此前曾携刀具敲门滋扰部分住户

澎湃新闻
2025-11-20 16:04:27
莫言称: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莫言称:向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雪中风车
2025-11-18 14:27:01
你别不信,大部分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你别不信,大部分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热心市民小黄
2025-11-19 00:26:51
数据!中国围棋2025年大丰收,除LG杯外,5场世界大赛,4场夺冠!

数据!中国围棋2025年大丰收,除LG杯外,5场世界大赛,4场夺冠!

L76号
2025-11-19 16:38:15
美专家:若中国武力统一台海,西方可能冻结中国海外3.2万亿资产

美专家:若中国武力统一台海,西方可能冻结中国海外3.2万亿资产

百态人间
2025-11-20 05:15:03
极度不要脸!

极度不要脸!

梳子姐
2025-11-20 15:41:19
突发!易梦玲和胡彦斌官宣恋情!

突发!易梦玲和胡彦斌官宣恋情!

嘻笑堂
2025-11-20 15:59:01
全网疯传的“天花板空姐”:美到窒息的五官,上帝造人也太偏心了

全网疯传的“天花板空姐”:美到窒息的五官,上帝造人也太偏心了

奥字侃剧
2025-10-06 09:59:24
排队2小时没进门!网友惊呆:有“一亿人”,挤爆了

排队2小时没进门!网友惊呆:有“一亿人”,挤爆了

河南交通广播1041
2025-11-16 17:19:21
异性之间,发现一个规律,男人长期对一个女人有感觉,无条件宠你,无非三种可能

异性之间,发现一个规律,男人长期对一个女人有感觉,无条件宠你,无非三种可能

LULU生活家
2025-11-15 17:52:52
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需要什么资格才可以住进去

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需要什么资格才可以住进去

贱议你读史
2025-11-19 15:20:43
不断挑战底线,凉凉不可避免!香港一步步失去了内地游客的市场!

不断挑战底线,凉凉不可避免!香港一步步失去了内地游客的市场!

青眼财经
2025-08-07 23:48:28
逆天了!全员涨薪!月薪不低于8000,深圳一工厂发布喜报引发关注

逆天了!全员涨薪!月薪不低于8000,深圳一工厂发布喜报引发关注

火山诗话
2025-11-20 09:04:44
被狂吹的西班牙王后穿搭:“大衣+露腿”违和,与大众无关

被狂吹的西班牙王后穿搭:“大衣+露腿”违和,与大众无关

述家娱记
2025-11-15 13:21:42
江湖梦10:康哥开心了

江湖梦10:康哥开心了

金昔说故事
2025-11-20 16:42:33
广州升温,就在今天!但是......

广州升温,就在今天!但是......

羊城攻略
2025-11-20 19:55:38
日本网友发现西北靶场卫星图,日本全境或为战场,解放军说话算话

日本网友发现西北靶场卫星图,日本全境或为战场,解放军说话算话

Ck的蜜糖
2025-11-18 09:12:32
李春平死了

李春平死了

霹雳炮
2025-11-05 22:34:23
文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秦国芬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文峰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秦国芬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措施

界面新闻
2025-11-20 17:44:22
2025-11-21 01:04:49
黑蛋文化 incentive-icons
黑蛋文化
专注解析“儒、释、道”等国学文化、以及古文、词赋、
8文章数 1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评委曝光参赛照片致命错误,快来看看!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房产
家居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卖力整活儿的大湾鸡,靠疯癫成了新顶流

教育要闻

家长怒斥:睡眠剥夺!初中生不早于8点到校,能否强制落地?官方回复了

房产要闻

超95亿!三亚巨量资产,突然甩出!

家居要闻

黑白极简 慵懒通透空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