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你真棒”成为新型毒药,无数父母正在用“爱”毁掉孩子

0
分享至

最近有个词在家长圈里刷屏了——“童年富裕症”。

说的是现在很多孩子物质充裕,却精神空虚,缺乏内驱力,一点挫折就崩溃。

但你可能没意识到,在这些“富裕症”孩子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普遍、更隐蔽的陷阱——表扬富裕症

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很多孩子在“你真棒!”“真聪明”的赞美海洋中泡大,却反而变得输不起、怕困难,失去了内在驱动力。

我邻居家的孩子轩轩,今年五年级,从小在“你真棒”“太聪明了”的赞美声中长大。幼儿园时能背百首唐诗,小学各种奖状拿到手软,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天才儿童”。

可就在上周写作业时,轩轩因为一道题卡壳,当场撕了作业本。事后他哭着对妈妈说:“我其实一点也不聪明,不厉害……”

他妈妈困惑地问我:“我们一直鼓励他、表扬他,怎么反而把他养得这么脆弱?”

这个问题,或许能在首师大教授、海淀名小副校长邢淑芬教授的新书《表扬的陷阱与智慧:积极养育的心理学指南》中找到答案。

01

被“夸”坏的一代

一个在“表扬富裕症”中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当邢淑芬教授在《表扬陷阱与智慧中剖析家庭互动时,发现“你真棒”如同口头禅一样廉价,“真聪明”的赞美像万圣节的糖果一样被随意分发。

孩子把积木搭高了,马上说“宝宝真聪明”;

他画了一幅画,立刻奖励孩子一个ipad;

哪怕只是自己吃完饭,你也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真棒!”

我们这一代父母,生怕孩子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人人都是“鼓励式教育”专家。

可是,如果赞美是养分,那么对于孩子来说,美好的东西是否就多多益善?

作者引用了一系列心理学关于“过度理由效应”的研究,发现对浸泡在表扬中的孩子们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外部奖励虽能在短期内提升任务表现,但一旦奖励停止,参与者的表现和兴趣都会下滑,且难以恢复到最初的内在动机水平。”

也就是说,当“你真聪明”的表扬或“给你奖励”的承诺成为常态,孩子做事的初衷就被悄悄替换了。

他们不再是为了好奇、兴趣或成就感本身去学习、探索,而是变成了一场“表演”,核心目的变成了换取你的赞美和奖赏。

一旦掌声和糖果消失,他们就会茫然失措,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而那个最初驱动他们的、发自内心的好奇小火苗,早已在一次次的外部刺激中,熄灭了。


02

当“价值感”沦为

一场危险的表演

“没有内驱力”意味着什么?

它远不止是“不主动”,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它让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变成了一场完全依赖外部掌声的、极其危险的表演。

许多家长困惑: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地赞美孩子,他却变得如此“玻璃心”,一次批评、一场失利就能让他一蹶不振?

其根源在于,泛滥的“能力表扬”将孩子的价值感“外挂”在了每一次成败之上。

当一个孩子坚信自己的价值源于“聪明”这个标签时,他全部的精力就不再用于探索和学习本身,而是用于精心维护这个脆弱的标签。

就像邢淑芬老师在《表扬的陷阱与智慧》中说的:

“被反复夸‘聪明’的孩子,容易内化一种信念——成绩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直接标尺。”

于是,任何挑战都成了潜在的威胁——因为失败不再意味着“我需要更努力”,而是直接宣告了“我不够聪明”,是对整个人的否定。在这种心理重压下,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地避免失败,以守护那建立在沙丘之上的自我。

由此,孩子的逻辑链条从“价值感外挂”自然地延伸至“逃避”。

为了逃避失败,孩子们会启动一种被称为“自我妨碍”的心理策略,主动为可能的失败铺设“合理化”的台阶。

  • 拖延磨蹭,这样就能说“我不是不会,只是没时间了”;

  • 好高骛远,选择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这样失败就理所应当;

  • 甚至发展到“逢考必病”,正如《表扬的陷阱与智慧》中说的:“让自己生病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妨碍策略……避免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从而保护自尊与自我价值感。”

这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因,源于一种深层的恐惧。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并非失败本身,而是失败后不得不将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不足。”

而被“你真棒”喂养大的孩子,就活在这种恐惧的阴影下。

最终,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会酿成更可怕的境地:一种主动的“自我毁灭”倾向。

当维护“聪明”人设的压力超过承受极限,当逃避也无法确保成功时,一些孩子会被一种“自我毁灭的冲动”所驱动。他们不再仅仅逃避任务,而是开始主动葬送父母为他们精心铺就的前途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尼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成绩优异、风度翩翩,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完美学生”,父亲早已为他规划好了上哈佛、当医生的精英之路,却在一个雪夜,用父亲书桌里的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实中,多数人的反应不至于这么“极端”,他们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故意搞砸重要考试,或沉迷于各种危险活动。

这看似不可理喻,但在心理层面,这却是一种绝望的“解脱”:通过主动制造失败,他们重新夺回了对结局的控制权——“看,不是我不够好,是我不想做好。”这比“努力后依然失败”从而证明自己“不聪明”的结局,在心理上要好接受得多。

至此,那条始于“赞美”,终于“毁灭”的路径清晰地呈现出来:

泛滥的“能力表扬” → 失去内驱力 → 价值感外挂于成败 → 对失败的极度恐惧 → “自我妨碍”式的逃避 → 最终演变为主动的“自我毁灭”

这个恶性循环,正是“表扬富裕症”最沉重、也最值得警醒的恶果。


03

解药:换一种夸法,

把价值和力量还给孩子

面对错误表扬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该如何破局?

《表扬的陷阱与智慧》中,邢淑芬教授基于20多年的研究,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她发现,那些能摆脱表扬依赖、内心强大又自主的孩子,其父母都做对了一件事:他们把关注的焦点,从孩子“聪不聪明”这个标签,转移到了“努不努力”这个过程上。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思维模式的较量:一种是害怕失败的“固定型思维”,另一种是拥抱挑战的“成长型思维”。

前者,往往是由“你真聪明”这类夸奖无形中塑造的,让孩子觉得能力是天生注定,所以不敢尝试;而后者,则需要通过科学的鼓励来培养,让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

书中的观点非常明确:“

智力固存观父母常言:‘你天生就很聪明。’而智力发展观父母强调:‘我非常看重你付出的努力与进步。’”

理论听起来有点抽象,但落实到日常对话中,其实很简单。核心就是掌握两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用“描述事实”代替“笼统赞美”。

下次孩子做好一件事,别急着说“真棒!”。试试像拍照一样,把你看到的具体过程和努力说出来:“妈妈看到你刚才搭积木时,底座有点歪,你试了好几种方法让它变稳,最后真的成功了!”

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他的思考和坚持被真正看见了,这比一百句“真聪明”都更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第二把钥匙:用“建设性反馈”代替“伤害性批评”。

孩子犯错时,批评的目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羞辱。书中提供的“BEST反馈法”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 B(行为):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我看到你刚才因为着急,把妹妹的玩具推倒了。”

  • E(影响):说明这个行为带来的后果。“这让她很伤心,也把房间弄乱了。”

  • S(建议):把问题抛给孩子,邀请他一起解决。“你觉得我们现在可以做点什么来弥补呢?”

  • T(展望):表达信任,指向未来。“我相信你下次能用更友好的方式来处理。”

除了改变说话方式,父母还需要有勇气“退后一步”,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这正是被过度安排的生活中最稀缺的——“顿悟时刻”。

那些被“天赋”标签困住的孩子,内心之所以空虚,正是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体验这种“顿悟时刻”——那种通过自己的挣扎、思考最终突破难关后,所带来的豁然开朗和巨大成就感。就像邢淑芬老师说的:

“他们的每一份价值感,都是被外界定义好的。”

真正的顿悟无法被给予,它只能在亲身经历的土壤中生长。

它可能就在某次考试失利后痛苦的自我反思中,也可能藏在为一道难题绞尽脑汁后的灵光一现里。

“父母学会帮助孩子做好独自踏上人生旅程的准备,而非耗尽心力为其扫平前路上的每一粒沙石。”


归根结底,我们希望的,是孩子长成既能在年龄上“成年”,也能在心理上“成人”的独立个体,而不是泥足巨人般的“空心人”。

现在,来践行《表扬的陷阱与智慧》吧。

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更成功,更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里,内心都能拥有一个坚实而温暖的核。

那个核,不因外界的掌声而膨胀,也不因偶然的失败而碎裂,能支撑着我们走过漫长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那是一个人的灵魂,本该拥有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小市场球队的悲哀?阿里纳斯:耐克可能不让坎宁安长留底特律

小市场球队的悲哀?阿里纳斯:耐克可能不让坎宁安长留底特律

懂球帝
2025-11-20 08:18:12
孙颖莎独得2分难救主,山东时隔12年再度加冕,陈梦夺全运会第2金

孙颖莎独得2分难救主,山东时隔12年再度加冕,陈梦夺全运会第2金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19 21:26:07
中国官员双手插兜后续:日方上下齐破防,刘劲松及外交部分别回应

中国官员双手插兜后续:日方上下齐破防,刘劲松及外交部分别回应

吭哧有力
2025-11-19 17:58:37
凌晨5:00,一声巨响

凌晨5:00,一声巨响

贩财局
2025-11-20 09:19:54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烂泥亲自爬上墙,网友:全是高手!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烂泥亲自爬上墙,网友:全是高手!

夜深爱杂谈
2025-11-19 21:49:29
广东模特大赛冠军诞生后,我笑死在评论区

广东模特大赛冠军诞生后,我笑死在评论区

清书先生
2025-11-19 16:02:32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江青被捕4年后,邓小平从电视屏幕中见到了她:久违了,江青女士

江青被捕4年后,邓小平从电视屏幕中见到了她:久违了,江青女士

大运河时空
2025-11-19 22:00:02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极目新闻
2025-11-19 17:58:05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扬子晚报
2025-11-19 17:47:44
刘景扬母亲透露:她没有教练没人看好她 她这一冠是广东计划外金牌

刘景扬母亲透露:她没有教练没人看好她 她这一冠是广东计划外金牌

劲爆体坛
2025-11-19 23:18:42
美国人自己不吃,来中国变“中产最爱”,如今400家门店濒临倒闭

美国人自己不吃,来中国变“中产最爱”,如今400家门店濒临倒闭

青眼财经
2025-11-19 23:16:05
“双手插兜”照片火遍全网,快来看日本网民大破防

“双手插兜”照片火遍全网,快来看日本网民大破防

这里是东京
2025-11-19 17:09:09
电池不变续航升级821公里,Model Y含金量还在提高

电池不变续航升级821公里,Model Y含金量还在提高

邱小铖
2025-11-18 17:43:19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20:20
3换2!3换1!3换1!交易截止日前,这3大NBA门面谁率先会被交易?

3换2!3换1!3换1!交易截止日前,这3大NBA门面谁率先会被交易?

毒舌NBA
2025-11-20 09:36:48
加入CPTPP:关乎未来的“高难度闯关”搏杀

加入CPTPP:关乎未来的“高难度闯关”搏杀

墨心人
2025-11-19 19:42:48
法乌签署《天空盾牌-2025》协议,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100架阵风

法乌签署《天空盾牌-2025》协议,法国将向乌克兰交付100架阵风

史政先锋
2025-11-17 22:21:10
太及时了!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农民工的工作“出口”是关键

太及时了!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农民工的工作“出口”是关键

火山诗话
2025-11-18 09:14:18
2025-11-20 10:08:49
实用心理学 incentive-icons
实用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生活简单快乐。
5198文章数 121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莫让脆弱折损青春之花:仅仅因为一次作业没完成,就选择跳楼自尽

头条要闻

牛弹琴:荷兰暂时服软了 给出的理由让全世界哭笑不得

头条要闻

牛弹琴:荷兰暂时服软了 给出的理由让全世界哭笑不得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旅游
时尚
亲子

艺术要闻

看完启功再对比,田蕴章行书你能认全吗?

数码要闻

CounterPoint:全球内存价格年内已上涨50%,2026Q2预估再涨50%

旅游要闻

落叶缤纷美如画 在“古银杏之乡”邂逅金色浪漫

入冬时节,高雅人士都在品鉴什么好东西?

亲子要闻

山东不能有0!大哥带怀孕17周妻子堕胎,原因曝光网友炸锅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