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青被捕4年后,邓小平从电视屏幕中见到了她:久违了,江青女士

0
分享至

1980年11月20日15时,北京西郊的一间监控室里,几台黑白显示器嗡嗡作响,屏幕另一端的特别法庭正准备开庭。椅子刚拉开,邓小平已端坐在前排,目光紧盯画面。距离江青被捕,整整过去了四年,而今,一场向全国直播的审判即将把尘封的往事摆到聚光灯下。

时间拨回到1976年10月。当晚,中央警卫局的卡车在中南海红墙外疾驰而过,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先后被控制。“四人帮”垮台的消息如风飞传,街头报亭数小时内售罄。民众拍手称快,但如何处置这几人,却是一道比捉人更难的考题。

1977年至1979年,名为“两案”审理领导小组的会议在京西宾馆接连召开。参与者多是元老加法学专家,讨论焦点不是“杀不杀”,而是“怎么审”。有人主张密审保密,有人坚称公开才能昭示法治精神。会场里,烟雾缭绕,争论激烈;文件一摞摞递到邓小平、华国锋案头,批注密密麻麻。

有意思的是,一向果断的邓小平在程序问题上却显得格外谨慎。他提醒与会者:“别忘了,我们是在为今后几十年树样子。”这句话后来被记录在案,成为特别法庭的立论依据之一。公开审判方案由此加速成型,一审终审,法庭阵地设在人民大会堂西侧的礼堂,中央电视台全程转播。

距离开庭还有三天,法庭布景紧急调整——被告席高度降低十厘米,以免摄像机俯拍时留下“指高气扬”的视觉误差;旁听席则增加了声控麦,确保观众听得清、看得真。细节之处,暗藏着新中国对“程序正义”的初次尝试。

开庭当日,人潮在大会堂外排起长龙。许多老干部凌晨四点就守在入口,甚至有人带来小马扎和干粮。屋里屋外,议论声音此起彼伏。“他们到底判几年?”“要不要枪毙?”每个人都怀揣一份复杂情绪:愤怒、好奇,还有隐隐的不安。



画面切入法庭,审判长江华口令简洁。被告依次入场,王洪文、姚文元面色蜡黄,步伐沉重。紧随其后的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鹏神色木讷。下午15时15分,通道尽头出现一抹深蓝色风衣——江青来了。她抬下巴,双眼直视主席台,几步踏上被告席。监控室里气氛突然凝固,邓小平轻声嘀咕了一句:“久违了,江青女士。”旁边同志悄声插话:“老邓,这下要公审了吧?”“当然,公开才有说服力。”对话仅此几句,却道尽政治沉思。

庭审最具戏剧性的瞬间,发生在法庭播放录像取证时。银幕闪回“批林批孔”大会,江青高呼口号的身影与今日被告席上的她同框对照。旁听席爆发窃窃低语,法警敲击桌面维持秩序。此刻,人民看见的不再是口号,而是法律书写的证据链。

量刑讨论阶段,检察员提出对江青“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建议,理由概括为三条:罪行重大、态度恶劣、但考虑到年龄及政策留有余地。辩护人则辩称其“有病史”。辩护被视为例行程序,却成为法治进程的关键一步——再罪大,也要有人辩护,这是底线。

屏幕另一侧的监控室里,华国锋、叶剑英等人一言不发。庭审持续七天,中央领导每天午后赴监控室观看,甚至连茶水都不换。第四天下午,邓小平向众人提了个小要求:“请调高一点音量,公众必须听得清。”如此细节,透露他的用意:让法律自己说话,而非政治口号替代审理。

12月25日,特别法庭正式宣判。江青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王洪文等人分别获无期或20年以上有期徒刑。宣判书全文当晚通过广播、报纸同步发布。街头巷尾,枪毙与不枪毙的争议仍在发酵,但更多人第一次感受到法律条文比口号更具体、更冰冷,也更可靠。

1981年元旦,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东楼会见江华、黄火青等人。他没有夸奖,只问一句:“定案稳不稳?”江华回答:“证据经得起推敲,程序也合规。”邓小平点头,话锋一转:“以后办大案,就照这个路子。”这句话后来被视作八十年代法制建设的开幕信号。

1983年,《刑法》《刑事诉讼法》经过再度修订,公开审判、辩护权、法庭直播等制度被正式写入实践条款。可以说,江青案不仅是对动乱年代的司法清算,更像一次大型法治演练,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定环境。这一点,连一些西方记者也承认“出乎意料的规范”。

至于江青本人,1983年刑期减为无期;1987年保外就医;1991年5月14日自缢,一生划上句点。消息公开后,社会反应远不及当年审判那般轰动,人们的关注焦点已转向经济特区和股息红利。历史的脚步没有停留。



四十多年的风云过后,当年那幕“久违了,江青女士”的画面仍偶尔出现在纪录片中。屏幕里的邓小平神情平静,像一位旁观者审视又一位旁观者。那一刻,政治和法律相遇,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翻页。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运河时空 incentive-icons
大运河时空
研究历史资料,搜集传说典故
2148文章数 16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