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早就说通了,人嘛,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
说到底,人这一辈子,唯一能稳稳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内核,就是靠你自己。
至于其他的,哪怕是贵人,对于你这一生而言,也不过是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那种内核强大的人,便像一棵把根扎进深土的大树一般,风来不折,雨来不弯,旱来不枯。
第一步:稳住自己,在动荡中,找到自己的“锚”
生活总是起起落落,我们遇到的事情也是常常不如所愿。
而一个人内核强大的第一步,就是可以在风浪中,依然能稳稳地站着。
被贬黄州的苏轼,从朝廷重臣沦为戴罪之身,前途尽毁,生计艰难。
若换作旁人,恐怕早已怨天尤人,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了。
可他呢,淡定地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外界的风雨再大,我自有我的节奏,不必焦虑,而是稳住自己。
于是,他开荒种地,研究美食,与渔樵相处。
更重要的是,他在《答李端叔书》中如此坦言: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则自喜渐不为人识。”
从被人敬重到被醉汉推搡,他不仅不怒,反而“自喜”,因为他的内核足够强大,对一切都释怀了。
凭借着自己的这份“稳”,他将自我价值,从外在的官职、名声,彻底锚定在了内心的丰盈之上。
哲学家尼采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个“为什么”,其实就是你的锚。
所以,修炼内核的第一步,是找到无论顺境逆境之中,都能让你站得稳的东西。
这东西可能是你的热爱,你的原则,或者仅仅是你对自己的认可。
但是,只要你做到了,稳住了,下面的路就走得踏实了,自信了,强大了。
第二步:安放情绪,不做感受的“奴隶”,要做它的“主人”
情绪是信使,而不是你的主人。
内核强大的人,听得懂情绪带来的信息,但绝对不被它牵着鼻子走。
王阳明在龙场那个蛮荒之地,随从都病倒了,前途一片漆黑。
他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心境:“横逆之加,无日无之。”
糟心事儿没有一天不来,但他没有沉溺在焦虑和恐惧中,而是“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
他安静地坐着,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最终在极致的宁静中成功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发现,答案不在外面,其实一直都在自己心里。
现代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情绪颗粒度”,指的是一个人能精准识别并描述自己情绪的能力。
你能说出“我现在是失望,不仅仅是难过”,实际上你就已经开始掌控它了。
就像情绪来了,你别硬压,也别放纵。
像对待一个客人,请它进来,问问它来干什么,然后客气地送它走。
这样的你,能越来越稳得住情绪,管得住自己的人生。
所以,修炼内核的第二步,是学会与情绪共处。
你做它的主人,那它便是你的智慧,你做它的奴隶,它便成你的枷锁。
所以,你要怎么选?
第三步:守住边界,懂得“关上门”,才能“守住魂”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的内心是需要空间的。
那些内核强大的人,其实就是懂得在哪儿筑起围墙,以此来保护好自己的能量。
东晋的陶渊明为何毅然辞官?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他看清了,那个官场圈子正在消耗他的本性,把自己搞得很是焦头烂额。
于是,他果断地“关上门”,回到了能安顿他灵魂的田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闲适的背后,是清醒的边界感,更是他内心的一种解脱。
反之,唐代诗人李商隐才华横溢,却一生陷入“牛李党争”的人际漩涡,在无尽的解释、站队和讨好中消耗了自己。
最后,他在晚年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中多少无奈与悔恨。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是聪明,认识自己才是高明。
其实吧,一个能战胜别人的人,算得上有力量,但能管好自己,那才是真强大。
守边界,就是“自胜”的功夫。
对消耗你的人,学会客气地拒绝,对无关你的事,学会优雅地转身。
所以,修炼内核的第三步,是勇敢地守护你的心理空间。
要知道,把这扇门关好了,世界的喧嚣就成了背景音,你才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
说到底,修炼强大内核,是一场向内而行的旅程。
这个过程不需要你征服世界,只需要你:在动荡中稳住自己,在情绪中看清自己,在纷扰中守住自己。
尽管这条路,一天走不到头。但只要你开始走了,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自己眼前、脚下、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