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天日更挑战第69天。
尼采说:“迫使人们服从道德的因素,与促使人们反抗道德的因素,往往是同一种。”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恰恰是内心的“道德”牢笼。
前几天做出租车,本来困得不行,想睡一会,结果司机是个话痨,拉着我唠个没完。
我想睡觉,但是又觉得人家这么热情,不回应很不礼貌,就迷迷糊糊的应付着。
结果觉也没睡成,下了车脑袋还是懵懵的。
后来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一定非要去应付呢?直接睡觉不理他不就行了吗?
我不是没想过,只是潜意识里的道德在作祟。
觉得不应该不理,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会遇到。
比如我刚上班时候,一个月4000多块钱,本来说发了工资去学车的,驾校都联系过了,结果同学一个电话过来,把钱借了出去。
我媳妇抱怨了我很多次,不,那个时候,还是女朋友。
自己明明有计划,为什么要借?
就是因为骨子里道德感太强,宁可牺牲自己的感受,也要去考虑别人。
如果这件事别人觉得不可以做,那自己基本上就不会去做的。
这样好吗?
实际上一点都不好。
虽然这个事做了,对方也满意了,但自己却不好受,甚至有时候还要为此内耗挺长时间。
做副业的过程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事情,那就是先模仿后超越。
但很多人总觉得模仿别人很难接受。
几千年文明孕育下来的道德感让人很难接受,觉得这是不是在抄袭?
你需要去反复的讲很多次,还苦口婆心的去讲事实,列证据,才能稍微打消疑虑,半信半疑的去做。
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能做好吗?
很难的。
当你心里不能完全接受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很难全力以赴的去做,思想上打了8折,行动上上至少要打6折。
我举过最多的一个例子。
就是雷总。
被骂了这么多年,也被很多人喜欢了这么多年,非常成功,非常优秀,有什么影响吗?
道德感不是不可以有,只是不要什么都先来上道德。
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这么一类人,你可以称他们为先驱者。
就是一个政策或者风口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立马去干,不会犹豫一点。
只要不是明确禁止,他们都可以尝试一切的可能去做。
毕竟,自古以来,很多事情都是先放养,后管制。
如果你道德感太强,那你就很难去把握住这些机会。
法无禁止皆可行。
还有一些朋友,做的很好,但就是张不开嘴去叫卖。
如今这个时代,信息是过载的,你不叫卖,谁知道你在干什么?
一方面想赚钱,一方面还羞于谈钱。
这种道德感是最要命的。
你想赚钱,那就大大方方的谈钱,你提供价值,收取对应的报酬,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想一想,如果种地的说我能种地就可以了,反正有吃的,种菜的说,我能种菜就行了,反正有菜吃。
大家都羞于交换,是不是谁也吃不好呢?
如何改掉这种不好的习惯呢?
一个是远离那些劝你要道德感的人,这些人一般混的都不会特别好,自身的认知很局限。
这里没有贬低这些人的意思,只是在讨论一个事实。
你想要去改变他们的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想突破,只能选择远离。
这些人中是包含你的原生家庭的。
另一个就是去多接触那些有成绩的人,向他们学习,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用新的认知来冲破固有认知的局限性。
有人说,你的认知等于你身边5个朋友的平均值。
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你身边没有特别优秀的人,也没有关系。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的朋友维度可以扩展到全国,那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你提升认知的机会和途径。
成长,始于改变。
查理·芒格说:“如果你确实能在生活中找到少数几个这样的机会,并且早早地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时全力抓住,那么你的人生就已经赢了大半。”
当你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剩下的就是迈开腿,开始去尝试改变。
打破心中无形的枷锁,往往比突破有形的障碍更难,也重要。
改变的越早,收获就会越大,越长期。
我建了一个副业群,会经常分享副业相关的内容,也可以群里提问交流,感兴趣的朋友,添加我的微信xyds327或扫码,备注“副业”。
文末点个“在看",一起慢慢变富!
作者简介:
精品课、微课制作,文案写作,公众号写作,小红书获客,副业陪跑,80后自媒体轻创业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