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典型案例:被“背叛”的善意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善意投射”,下面小编分享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有一个私营工厂的基层领导A,他手下管着二三十个车间工人。这些工人经常向他抱怨公司开的工资太低,不如附近的几家同类工厂,让他向老板C反映,要求加工资。
A觉得工人的要求不过分,这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认为C一定会体谅工人的要求,多少是适当涨点工资,于是他去找C反映工人的要求。
结果老板的态度完全出乎他的意料,非常愤怒,坚决声称公司给工人开的工资不低,工人的要求完全不合理。于是让A带着自己去基层的车间核实,了解工人到底是不是这么说的。
A心里非常坦然,因为自己并没有说谎,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工人们确实是这样向他抱怨的。但是,当A带着C来到车间核实时,所有的工人都否认,说自己没有这样抱怨过,公司开的工资不低,自己很满意。
A顿时傻眼了,工人们认为他办事不力,老板认为他谎报军情,向自己施压,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种结局。
二、A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这个故事可以用很多角度和理论来分析,本文将用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A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困境?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善意投射+线性思维”。
1、善意投射
A是一个非常善良,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当工人们向他抱怨工资低,让他帮忙向领导反映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内心的善良投射给了老板:潜意识里认为老板也和自己一样善良,具有同理心,肯定会适当满足工人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当当A带着C来到车间核实时,他又把自己内心的善良投射给了所有工人:我向老板反映情况,是在帮你们,是为你们好,你们一定会承认之前所说过的话,实话实说。
但是,结果非常残酷:老板C和工人的行为,都没有按他内心的预期走,A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内心的善良错误的投射给了第三方,但是,这一点他自己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
2、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则让A的困境雪上加霜,它指的是一种认为事物的发展会沿着一条简单的、可预测的直线进行的思维方式,即“只要A,就会得到B”。
A的思维逻辑是:我反映真实情况→ 老板核实真相→ 问题得到解决。这个简单的逻辑链,完全无视了现实职场中复杂的权力动态和人性因素:无法预料老板的防御性愤怒、更无法计算工人在面对老板时巨大的心理恐惧和从众压力。
三、笔者总结
善良的人之所以经常上当吃亏,陷入被动,是因为善良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意识到别人有可能不像自己一样善良、富有同理心,他们总是以己度人,始终把“别人也会像我一样正直善良”当成默认设定。这不是美德,这是幼稚。
善良没有错,但一定要有边界,诚实没有错,但诚实需要对象与时机,体谅别人很好,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一定会体谅你。
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良一定要有锋芒”,那么,“锋芒”到底是指什么呢?其中一部分就是指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善良投射给别人,不能把最理想的结果当成唯一的、必然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始终秉持善意投射+线性思维时,那么他几乎一定会在复杂的人性环境中频繁受伤。因此,善良的好人一定意识到这一点,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引以为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