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楼市最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房贷利率的新一轮调整。随着 11 月 20 日 LPR 报价窗口临近,“利率再降” 的消息刷屏社交平台,北京、上海等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探至 3.05%,广州部分银行甚至跌破 3.0% 关口。对于 2 亿房贷家庭和准购房者而言,这并非空穴来风的利好传闻,而是央行万亿流动性投放背书下的真实红利。无论是存量房贷家庭还是刚需购房者,都能在这场利率调整中实现月供 “减负”,部分家庭每月少还金额可达数百元,30 年累计节省利息超 30 万元。
![]()
![]()
一、政策底色:央行万亿投放,为利率下降铺路
此次房贷利率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央行 “稳楼市、降成本” 政策导向的具体落地。11 月以来,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密集投放流动性,8000 亿元 6 个月期操作叠加 7000 亿元 3 个月期续作,全月中长期流动性净投放已突破万亿规模。这种常态化资金投放模式,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银行负债成本,为房贷利率让利提供了资金基础;另一方面精准对接房地产市场需求,呼应了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的政策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资金投放并非 “大水漫灌”,而是精准覆盖政府债券发行、同业存单到期等流动性缺口,确保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与房地产领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明确提出 “择机降准降息”,结合三季度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3.07% 的历史低位数据,房贷利率长期下行的政策支撑已十分坚实。对于购房者而言,这意味着利率优惠并非短期试探,而是可持续的政策红利。
二、核心真相:LPR 或稳,但房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面对 11 月 20 日的 LPR 报价窗口,市场普遍关心:5 年期以上 LPR(目前 3.5%)会否下调?答案是大概率保持稳定,但这并不影响房贷利率继续下降。
制约 LPR 下调的关键因素有两点:一是政策利率未动,7 天期逆回购利率(1.40%)与 MLF 利率(2.00%)均维持稳定,LPR 定价锚缺乏调整动力;二是银行息差压力尚存,2025 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仅 1.33%,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压缩空间有限。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明确指出,11 月 LPR 保持不变的概率极高。
![]()
![]()
但 “LPR 不变” 不等于 “房贷利率不降”。当前利率调整的核心空间集中在 “LPR 加点” 环节。根据存量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房贷加权平均利率 3.07%,对应加点值为 - 43BP(3.07%-3.5%),由此触发存量房贷调整线为 - 13BP,即存量房贷利率高于 3.37% 的家庭,均可申请下调加点值。以上海为例,已有二套房贷客户将利率从 3.45%(LPR-5BP)下调至 3.36%(LPR-14BP),100 万元 20 年期贷款月供减少约 50 元,总利息节省超 1 万元。这种 “加点优化” 模式,成为此次利率调整的核心抓手。
三、省钱实测:不同贷款额度,月供能省多少?
利率下降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真金白银的月供减负。结合当前各地实际利率水平,我们以常见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期限,测算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的省钱空间:
100 万元 30 年期贷款:原利率 4.4% 时,月供约 5501 元,总利息 65.05 万元;调整至 3.05% 后,月供降至 4207 元,每月少还 1294 元,30 年总利息节省 46.6 万元。
200 万元 30 年期贷款:原利率 4.8% 时,月供 10460 元,总利息 176.6 万元;调整至 3.05% 后,月供 8455 元,每月少还 2005 元,总利息节省 72.4 万元。
150 万元 25 年期贷款:原利率 3.45% 时,月供 7190 元;调整至 3.36% 后,月供 7115 元,每月少还 75 元,25 年累计节省 2.25 万元。
即便对于已还款多年的存量房贷家庭,减负效果同样显著。以上述 100 万元贷款为例,若已还款 5 期,剩余本金约 99.08 万元,调整后首月虽因分段计息可能略增,但从次月起月供稳定在 5039 元,较原月供 5501 元少还 462 元,剩余 294 期累计节省利息超 13.6 万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部分家庭反映利率调整首月还款增加,这是因为还款日与调整日不一致导致的分段计息,并非红利缩水,长期来看总利息必然减少。
四、实操指南:存量房与新增房,红利怎么拿全?
此次利率调整覆盖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双重群体,但不同群体的享受路径存在差异,需精准操作才能最大化红利。
(一)存量房贷家庭:主动申请 + 优化周期
查询资格:通过手机银行或联系经办行,查询自身房贷加点值。若利率高于 3.37%(即加点值高于 - 13BP),均可申请下调,审核通过后最快当月生效。
线上办理:工行、建行等主流银行已开启线上集中受理通道,无需跑网点,上传贷款合同、不动产查询证明即可申请,审核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周,且无任何手续费。
调整重定价周期:剩余贷款年限 5 年以内的家庭,可将默认 1 年的重定价周期改为 3 个月,每年 1/4/7/10 月自动调整,早调早享受红利;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建议保留 12 个月周期,保障月供稳定。
特殊情况处理:固定利率贷款或基准利率定价的家庭,需主动申请转换为浮动利率才能享受降息;若当前住房情况已符合首套标准(如卖掉唯一住房后再贷),可凭相关证明申请进一步下调利率。
(二)新增房贷购房者:货比三家 + 叠加优惠
对比加点政策:不同城市、银行的加点幅度差异显著。上海核心区首套利率可低至 LPR-45BP(3.05%),北京多为 LPR-35BP(3.15%),广州部分银行已探至 3.0%(LPR-50BP),需重点对比选择。
叠加地方优惠:全国商业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统一为 15%,50 多个城市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30 多个城市下调首付比例。以上海双缴存家庭为例,公积金最高可贷 100 万元,30 年期月供仅 4109 元,较商贷节省 248 元 / 月。
关注特定群体福利:三孩家庭、退役军人等群体可享受额外优惠,部分城市最高补贴 12 万元,或额外下调加点 20BP,需提前咨询银行政策。
五、长期展望: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刚需可择机入场
从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来看,房贷利率的下降趋势并未终结。彭博新闻社等国际机构预测,2025 年央行可能累计降息 40 个基点,带动 5 年期以上 LPR 进一步下行,存量房贷利率有望向 3.0% 区间全面靠拢。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指出,年底前可能还有 0.25-0.5 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将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为房贷利率让利提供支撑。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当前已进入 “低利率 + 低首付 + 高补贴” 的政策窗口期。一方面,利率处于历史低位,100 万元 30 年期贷款月供已较 2022 年高点减少超 1100 元;另一方面,各地配套政策持续加码,首付压力与还款负担均处于近年较低水平。但需注意的是,利率下行并非 “抄底” 的唯一标准,仍需结合自身收入稳定性、居住需求等因素理性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结语
11 月 20 日的 LPR 报价无论是否调整,房贷利率的下降红利都已切实落地。对于存量房贷家庭,主动申请调整、优化重定价周期,就能实现每月少还数百元的减负效果;对于刚需购房者,货比三家选择最优加点政策,叠加地方补贴与公积金优惠,可最大程度降低购房成本。这场由央行万亿资金托底的利率调整,本质是政策对刚需群体的精准赋能。把握好此次窗口期,不仅能减少短期还款压力,更能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房贷周期中累积可观的利息节省。买房的 “赚”,不仅是利率下降的红利,更是对政策趋势与实操技巧的精准把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