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真没那么简单,现在的年轻人,哪个没有房贷、车贷、消费贷,负债成了标配,区别只是欠多欠少而已。
那五年后,背着房贷的有房族和看似轻松的无房族,到底谁会过得舒坦点?
先说个真事,我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前年咬牙买了房,月供一万二,昨天见他,头发稀疏了不少。
“以前觉得买房是资产,现在感觉是签了三十年卖身契。”
他苦笑。
公司最近裁员风声紧,他每天加班到凌晨,就怕失业断供,房子是有了,但活得像个惊弓之鸟。
![]()
另一边,一位朋友选择租房,月薪两万,租个三千的房子,剩下的钱该吃吃该玩玩。
上个月还去了趟澳洲,朋友圈晒着旅游照片,看着是潇洒,但房东一句话就能让他下个月搬家。
三十多岁的人,说句难听的,连面墙都不是自己的。
有房的人,最大的压力来自确定性。
工作再憋屈也不敢辞职,因为贷款合同不会跟你讲情面,他们的舒适度,完全取决于收入稳定性,一旦工作出问题,房子就从港湾变成牢笼。
无房的人,焦虑来自不确定性,租金说涨就涨,房东说收房就收房。
那种漂泊感,不是多花点租金能解决的,而且年纪越大,这种不安越强烈。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现在买房的人,很多是房价高点入场的,如果未来五年房价横盘甚至阴跌,他们等于高位站岗。
![]()
无房的人看似逃过一劫,但也要面对租金的持续上涨,核心地段的两居室,五年前七千,现在九千。
五年后破万几乎是肯定的,这笔支出是纯消费,不像月供至少还在积累资产。
但他们的优势是灵活,工作换城市说走就走,遇到行业下行也不至于被房贷捆死。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维护成本。
有房的人都知道,物业费、采暖费、维修费加起来不是小数目。
其实五年后谁更舒服,关键看现金流。
有房但没贷款,租金收入覆盖日常支出,这种有房族肯定最舒服。
但如果是杠杆拉满的房奴,收入都填了月供,那真不如手握现金的无房族。
未来五年,经济波动可能成为常态,行业起落会更频繁。
有房的人抗风险能力其实更弱,因为固定资产不能快速变现。
![]()
而无房的人手握流动资金,遇到机会能更快转身。
但话说回来,国人的房子情结不是白给的,有套房在心里就踏实,哪怕它让你过得更累。
我觉得五年后最惨的,可能是那些为了买房耗尽六个钱包,又赶上行业寒冬的年轻人。
房子成了他们唯一的资产,但这份资产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还要花费成本。
相比之下,无房但留有足够应急资金的人,反而能更从容地应对变化。
也不要把无房想得太美好,通胀不会停止,租金会持续侵蚀你的储蓄。
如果没有强大的投资能力,单纯靠租房省下的钱,很可能在五年后购买力缩水。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房的人舒服与否,看负债比例和收入稳定性。
![]()
无房的人舒服与否,看现金流管理和心态调整。
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有套房但负债率不高,或者无房但有足以买房的流动资金。
说到底,负债潮面前,有房和无房只是表象,真正的分水岭是财务健康度。
那些不管有没有房,都把负债控制在合理范围,保持现金流弹性的人,五年后才会真正过得舒服。
其他的,不过是换种方式挣扎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