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放眼上海,位于虹口区同心路232弄的同心苑小区算是极为特殊的存在。走进该小区,犹如进入了“时空隧道”,能看到各个时期不同的居民住宅。从解放初期的矮平房到上世纪80年代的六层楼公房,再到2000年后的高层公寓,从一个小区内能看到上海几十年来市民住房进化的过程。
![]()
这一“住房博物馆”虽然原生态,但最大的问题就是那些小梁薄板老旧住宅的缺点也被保留了下来。例如该小区18—23号原为工棚,经改造后使用,面积约165平方米,有6户居民居住,房屋结构腐朽,经常渗漏水,2022年鉴定为D级危房,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需求。
“以前墙壁是泥巴糊的,家里到处都是蚂蚁、蟑螂、老鼠,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近几年每到台风天都要疏散到安置点。”20号居民刘巧儿今年64岁,她告诉记者,自1989年嫁到这里,她就一直被糟糕的住房环境困扰,最让她感到不便的,还是屋内没有厕所,解决卫生问题白天去屋外的公厕,晚上就靠家里的马桶,每天早上倒马桶成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数十年不变的日常。“我之前大约有十年,一直选择在外地工作,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里居住环境不好。”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明明地段很好,但条件却不及农村,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该片住宅无法改建翻新,渐渐成了“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直到去年3月,虹口区房管局牵头对同心路232弄18—23、31—32号抢险修缮,将危房与厕卫缺失等问题一并解决。
![]()
如今,走进刘女士的家,可以看到整个屋子被修缮一新,环境整洁明亮。特别是在厨房的一角,加装了淋浴间与厕所,补齐了房屋功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三十多年了,终于可以在家正常淋浴和使用厕所,多年来的梦想总算实现了。”刘女士说,政府部门修缮工程非常细致认真,会与居民就改建方案进行细致沟通,根据需求来开展工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东西打包整理好,由政府派人来搬走寄存,等修缮改造完毕再搬回来,就可以入住了。”
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2024年6月起,为彻底消除同心路232弄小区回搬后无卫生设施的情况,广中路街道城运中心牵头联合虹房集团、居委会对同心路232弄18-23号、31-32号逐户排查制定改造方案,并列入街道第一批无卫生设施改造项目。次月5日正式进场施工,当月29日小区7户无卫生设施住户全部完成改造。
如今的新居,刘女士非常满意,感觉生活水准有了质的提升,居民们纷纷向街道送上锦旗,并向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写了感谢信,感谢政府主动担当作为,为民谋福祉。“现在我们老夫妻住在这里养老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只想着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原标题:《老房有喜 | 虹口区同心路232弄:曾经不敢回家 30多年终于梦圆》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李一能 潘碧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