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现在,再也不用摸黑淋雨去倒痰盂罐了!”在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国京路41号的百年保护建筑里,居民田依平对记者说,这里,是她和老伴住了五十多年的家。20世纪70年代,田依平和老伴分到了这里的房子,“那时候搬进来是烧煤球的,电是公用的,水是公用的,生活上还比较便利,最不方便的就是没有厕所”。
![]()
由于建筑结构的限制,他们每次使用痰盂罐,都必须先穿过多家住户,走过幽深的巷子,再转弯绕至楼后的公厕。这段七八十米的路程,往返一趟需耗时六七分钟,而且住户们总是在房前摆放一些杂物,路况也很复杂。“因为要走不少路,我常担心下雨天道路积水,导致我和老伴摔倒。”如今,老伴年事已高,行走也愈发困难,因此他们对拥有抽水马桶的渴望愈发迫切。
拎马桶这件事还让老夫妻觉得没有尊严,“我们总是早晚摸黑去倒痰盂罐,还要尽量避开邻居吃饭的时候。每次端着痰盂罐路过别人家门口,看到人家还会有些尴尬。”尤其刺痛田依平的是,年幼无知的小外孙完全无法接受使用痰盂罐。每当小外孙需要上厕所时,得带他去对面的体育公园解决。“当时,女儿带着小外孙来我家看我,因为还要用痰盂罐,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田依平说。
![]()
田依平的家里,充满着岁月的痕迹,桌子玻璃板下面的一张张黑白照片,见证了田依平和女儿在这里度过的漫长时光。见到老同事们搬了新居,田依平并没有那么羡慕:“老房子自然有老房子的味道,住惯了的地方哪舍得挪,隔壁邻居、路口的树、门口走了几十年的小路,就连上街沿的台阶高度都刻在了骨子里。”当时,田依平唯独期望家里能有个抽水马桶,没想到,这个愿望在今年变成了现实。
去年末,房管所的工作人员带着量尺走进了田依平的家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她又惊又喜。今年初,居民区书记带着工程队来了。螺蛳壳里要做道场,由于空间有限,他们千方百计,将厨房腾挪出几平方米的空间安装马桶,还装上了隔断门和冲水池。“现在,终于告别拎马桶了!”把老痰盂罐安放在储物间,按下新马桶的冲水键,田依平笑着对记者说。
原标题:《老房有喜 | 杨浦区国京路41号:按下新马桶的冲水键 老夫妻笑了》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陈炅玮 萧君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