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前小区到处是乱搭的棚子、零散的菜地,现在有了整齐的‘半分菜园’,还能跟着大学生学用手机、看墙绘,住得舒心多了!”家住金山区漕泾镇汇安小区的李阿姨,如今每天都会到健身点散步,谈起这半年的变化,她满脸笑意。
据介绍,汇安小区是有20年历史的居管自建房小区,曾深陷“无产证、无业委”的治理困境。由于居民来自全镇7个村及外来人口,老年人与外来人口占比超半数,“毁绿种菜”“乱搭乱堆”等现象屡见不鲜,“数字鸿沟”与归属感缺失交织,社区治理一度步履维艰。
![]()
汇安小区航拍图
转机出现在今年。漕泾镇第一综合网格以汇安小区为试点,联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Sun汇大学生团队,共同打造C³综合治理机制,通过“硬件改造+软件升级”的组合拳,推动这个老旧小区踏上“蝶变之路”。
青春力量弥合“数字鸿沟”
“姑娘,再教我一遍怎么跟孙子视频呗!”在汇安小区的“老友学堂”里,张阿婆拉着Sun汇团队大学生的手,眼中满是期待。像她这样不太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在小区里不在少数,以往因不熟悉视频通话、线上挂号等操作,生活颇为不便。
![]()
Sun汇团队大学生正在教老人使用手机
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的Sun汇团队,是一支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主的青年力量。他们开设“老友学堂”,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举办手工课,一起制作花露水、编织工艺品;还在健身点绘制墙绘,让原本灰扑扑的墙面变成传递“运动健康”“活力家园”的文化画卷。
“以前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现在能学新东西,还能和大家一起做手工,心里暖和得很!”张阿婆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大学生们用青春热情与专业服务,不仅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更找回了社区的温情与归属感。
“疏堵结合”巧解治理难题
“以前家门口的空地都被用来种菜,污水横流,夏天蚊虫特别多。现在‘半分菜园’整整齐齐,看着就舒服!”居民王师傅对小区旁新规划的菜园连连称赞。
![]()
汇安小区半分菜园
考虑到居民多有务农背景,对土地有深厚情感,网格团队并未“一刀切”禁止种菜,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汇邻里”自治小组宣讲毁绿种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协调周边村庄,腾出6亩闲置土地,按“每户半分”原则划分出108块菜地,供居民规范种植。
大学生团队还协助优化菜园景观,统一安装围栏,补种绿植,让曾经的“私家菜地”变身成为兼具实用与美观的“共享菜园”。居民们也从“各扫门前雪”,逐渐转向“共建共治共享”。
自治小组激活社区内生力
“垃圾清运车不再从小区里过了,早上再也听不到噪音,睡得更踏实!”居民刘阿姨提到的这一变化,正是“汇邻里”自治小组推动解决的成果之一。
![]()
“汇邻里”自治小组围绕小区微景观改造等各抒己见
“汇邻里”自治小组成立于2024年底,2025年进一步优化结构,吸纳居委骨干、物业代表、居民组长等加入,有效补位了业委会的功能。从微景观改造、物业服务监督,到公共议题讨论,自治小组让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
“以前大家关门过日子,有事也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自治小组,邻里关系近了,小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居民的感受,折射出社区氛围的积极转变。如今的汇安小区,邻里互动多了,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度高了,居民与居委干部之间的信任感也更强了。
据漕泾镇第一综合网格负责人介绍,汇安小区的“蝶变”得益于网格大赛的推动,不仅获得专家指导和资源支持,也让C³治理模式有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下一步,该模式将继续深化并推广至更多社区,用“绣花功夫”绣出居民的幸福生活。
原标题:《没有业委会也能治理好?看金山这个小区如何从“无人管”到“一起管”》
栏目编辑:顾莹颖 图片来源:漕泾镇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 通讯员 沈宏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