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循着人潮抵达上海世博文化公园音乐之林,只见一个拱形的舞台拔地而起,透过舞台,还能看到架于中心湖之上的颇具传统韵味的十一孔桥与标志性的双子山。11月19日晚,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与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共同打造的首届“2025上海双子山星光音乐会”正式亮相。尽管天气寒冷,数千位观众如约而至,扶老携幼,坐在大草坪的白色椅子上,共赴一场深秋的户外古典音乐会。
当晚的音乐会上,指挥家斯蒂芬·贝尔执棒哈雷管弦乐团,并携手帕格尼尼小提琴金奖获得者、中国小提琴家宁峰共同呈现。哈雷管弦乐团拥有160多年的历史,有“英国音乐活化石”之美誉,此次是乐团时隔9年再度访华,此次乐团为“双子山”特色户外舞台量身定制的曲目,既有英伦的典雅克制,又有德奥的深邃与俄罗斯的炽烈。
![]()
音乐会在肖斯塔科维奇昂扬的《节日序曲》中起始,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随后,英国作曲家埃尔加、沃恩·威廉斯的经典旋律,则带着浓郁的英伦风情,在山间微风与点点星光中流淌。“这个场地太特别了,身后是湖水,头顶是星空,而且不会下雨,我们也准备了很棒的曲目,希望观众们看得尽兴。”斯蒂芬·贝尔说。他坦言,在气温偏低的户外演出,确实给乐队带来不小的挑战。“天气又干又冷,对部分乐器可能会有影响,尤其是管乐演奏者,他们担心那些昂贵的乐器可能没办法很好地适应这个温度。所以得换一些备用乐器来演奏,这是一个挑战。”
![]()
指挥家斯蒂芬·贝尔
这是斯蒂芬·贝尔第一次来上海,他用“规模惊人但魅力十足”形容这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城市。“我喜欢这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感觉,也完全没料到上海是一座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昨晚我们在上海的一家餐厅用餐,吃得特别尽兴,每个人都很友善且热情。”
音乐会的高潮之一,是宁峰的登场。他不仅精准诠释了柴可夫斯基与贝多芬协奏曲篇章的西方精髓,更以一曲深情婉转的《梁祝》“化蝶”与古老的英格兰民谣“绿袖子”诗意对话。“我作为一个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者,这次和历史悠久的哈雷管弦乐团合作,本就是中西合璧。曲目也融入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元素,共同呈现给上海的观众。”在宁峰看来,室外演出从演奏者的情绪上来讲,会更加放松,“室外实际上可能更随意一点,大家不必过多地遵守音乐厅里的礼仪,它也相对更自由。不凑巧的是,虽然今天阳光明媚,但气温骤降,我希望用音乐在这个不太温暖的11月,给大家带来一份温暖的感受。”
![]()
![]()
摒弃传统音乐厅的穹顶束缚,双子山音乐会以都市夜空为幕、山体绿意为景,构建起天然的沉浸式艺术空间。为抵御初冬的寒意,观众后区两侧设置了“暖心小屋”,给观众们提供免费的红糖姜茶和暖宝宝,让乐迷们在艺术的享受中,也能感受到贴心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世博文化公园原址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地,而1851年首届世博会诞生于英国。在音乐会尾声,当哈雷管弦乐团奏响《友谊地久天长》这首古老民谣时,音乐成为连接两届世博会的时空纽带。“这是一首传统曲目,常在节日尾声演唱,也常于新年伊始唱响,用来送别旧岁、迎接新年。”斯蒂芬·贝尔说,“显然,从英国向中国朋友们伸出友谊之手,用这首曲子为我们的音乐会收官,再合适不过了。”
![]()
“这是一个和大自然充分融合的舞台,它的拱形和湖上的拱桥互相呼应,同时通过舞台还能看到双子山、晚上亮起来的玻璃温室,甚至还能看到湖面上的美丽的黑天鹅。回到自然中听古典乐,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磊介绍,双子山星光音乐会在票价上也走亲民路线,现场可以容纳两三千位观众,希望能够向更多市民普及古典乐。“也希望古典乐爱好者能告诉我们,你们还希望在上海的哪些地标感受音乐的魅力,我们会尽力去促成这件事情。”
![]()
此次双子山星光音乐会的推出,是SMG旗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深耕户外音乐IP的关键一步,更构建起“春天辰山、秋天双子山”的全年音乐布局。作为浦西户外音乐标杆的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与浦东双子山星光音乐会形成地理上的东西呼应、季节上的春秋衔接,有望成为上海文化生活的固定坐标。
原标题:《上海市中心双子山,迎来户外古典音乐盛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张熠
图片来源:李茂君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