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疆行|内蒙古通辽:玉米单产提升探访记

0
分享至

李祉瑶


我们歌颂大地、歌颂丰收,更加歌颂让丰收扎下坚实根基的现代农业科技。

——题记


通辽市玉米秋收现场。通辽市农牧局供图

今年10月,内蒙古通辽市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测产验收结果发布会传来消息:通过理论测产、实收复测及卫星遥感等多种方式综合验证,全市208.02万亩示范田加权平均亩产达1018.25公斤。在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的见证下,该地在全国粮食主产区首次实现了200万亩规模“吨粮田”。

前不久,笔者来到通辽市实地探访,看当地玉米单产提升背后,有哪些值得推广复制的经验与方法。

在科尔沁区庆和镇,籽粒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玉米的秋收工作已近尾声。脚下是沙地,眼前却是整齐待收的玉米秆,鲜明的反差让笔者感慨不已。

“过去漏水漏肥的沙地,现在玉米单产能过吨,真是不敢想象!”望着承包的玉米田,通辽市博丰农机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林荣满脸欣喜地说。


在科尔沁区庆和镇,籽粒收割机正在田间工作。李祉瑶摄

回望过去,当地玉米种植曾长期依赖老经验:选种凭习惯、种植不够整齐、浇水漫灌、施肥“一炮轰”,不仅密度和产量上不去,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通辽市是产粮大市,也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3000万多亩耕地中,三分之一处于沙地,粮食产量提升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既求仓廪实,又惜水土源”,一直是当地农业发展亟待破解的关键命题。

在通辽市农牧局,笔者从一本《创建“通辽模式” 整市推进玉米单产提升》的小册子中找到了当地破题的答案——

2013年,无膜浅埋滴灌技术在科左中旗研发试验成功,为当地节水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团队带着“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来到通辽,构建起了一套包含耕层构建、精细播种、合理密植、滴水齐苗等11项主推技术的技术体系。

“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是什么?李少昆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走的是增加密度、增加穗数的技术路径,关键在于解决密植情况下的倒伏、空杆、小穗等问题,同时提高水肥资源的利用率。”

原来,传统种植中玉米平均每亩仅种植3500—4500株,而密植技术将亩均种植密度提升到6000—6500株。为应对密植带来的风险,技术体系配套了选种、整地、包衣等8个精准技术措施,确保“增密不增风险、高产不降品质”。


通辽市应用“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后的玉米丰收景象。通辽市农牧局供图

翻开小册子,相关介绍清晰可见。精准整地务求“齐、平、松、碎、净”,为出苗筑牢根基,正所谓“深耕细耙苗儿壮”;精准播种借力北斗导航,株距误差不超5毫米,保苗率升至96%以上;精准滴水齐苗确保48小时内种子同步吸水,避免大小苗的现象;精准化控于玉米6—8展叶期喷施药剂,令秸秆粗壮抗倒;精准水肥管理则分次滴灌,让“肥水不浪费,苗株皆受益”……

技术虽精,但笔者随即发出疑问:如何落地生根,让“躬耕半生”的农户心服口服?

通辽市农牧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殷凤珍坦言:“一开始,确实有不少农户对专家的密植技术并不信服。”在以前“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玉米的情况下,难以应用技术、难降生产成本、产量难以突破的问题十分凸显。

示范为证,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说话。2019年,科尔沁区钱家店镇马忠臣的20亩玉米田首试该技术,实收亩产超1110公斤,一举突破“吨粮田”大关,用看得见的收成打消农户顾虑,恰应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

机制护航,让技术落地更有保障。通辽市实施“科技+示范+服务”三位一体的推广机制,联合科研单位建立玉米高产研究中心,形成“边研发、边示范、边改进、边推广”的良性循环;完善示范基地体系,打造75个观摩点、规划15条观摩路线,让新技术成效直观可感;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样化合作模式,让“集约发展”渐成主流。

林荣所在的合作社作为村集体领办的典型,推行“全程包产托管”模式,与农户约定每亩地保证950公斤产量的分红,农户只需在秋收后支付600元服务费;崔红所在的德诺农业则通过村集体与农户高效沟通,集约近9500亩土地,不想种地的农户可流转土地获取保底分红,愿意参与管理的则可选择耕种、防治、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托管服务。

笔者走进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只见在德诺农业的场地里,收获不久的玉米籽粒堆成了“小金山”,等待进入烘干塔烘干。


在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收获的玉米籽粒正等待进入烘干塔烘干。李祉瑶摄

“我们为农户提供粮食仓储和点价销售服务,通过籽粒直收、烘干储存,减少玉米霉变损失,待市场价格合适时再卖出,有效解决‘卖粮难、贱卖粮’问题,这种模式也被形象地称为‘粮食银行’。”崔红说。在这里,排排玉米秆“脱却风裳堆作金”,凝结着新农人的智慧与喜悦。

截至目前,通辽市社会化服务覆盖耕地面积已达1225.7万亩,惠及农户25.9万户。“我们通过整合分散土地、集中对接技术资源,推动玉米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确保技术体系真正落地见效。”通辽市农牧局党组成员、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马俊岭说。

借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普及之势,乘高效推广机制之风,新技术体系广布通辽沃野。到2025年,通辽市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覆盖8个旗县区、113个苏木乡镇、1809个嘎查村,落实面积达1032万亩。

科技让农耕逐渐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迈向“智联田垄巧耕耘”的新境。“现在玉米从种到收全流程都有了技术加持,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林荣说。

在科尔沁区现代农业数智化指挥中心,农场经理李宇航向笔者展示了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APP。只要轻点屏幕上的灌溉泵、施肥泵,打开不同编号的阀门,田间的一根根滴灌带就可以精准地将水肥送至每个玉米苗的根部,累计水流量和肥流量数据清晰可见。


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手机应用软件。李祉瑶摄

“每次追肥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分析玉米长势、植株和土壤采样等,按需求动态调整方案,既能节水节肥、节省人力,又能提高效率。”中化现代农业科尔沁区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唐宏宇介绍。

技术体系的推广、社会化服务的加持,稳了产量,更宽了增收路:科尔沁区丰田镇哈拉满罕村村民流转土地后,空余时间务工加上土地分红,收入大幅提升;奈曼旗义隆永镇16个村推进土地集中经营后,村民或在合作社务工,或发展养殖业、设施农业,基本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能增收”。

探访到此笔者发现,玉米单产提升绝非单一技术之功,而是科技开路、机制护航、政策托底的合力之作。“这种‘通辽模式’,意义不止于当地玉米产量提升,更在于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李少昆评价道。

例如,作为缺水地区,通辽市实现了增产增收与资源节约的平衡,证明了“高产不一定高耗水”。同时,规模经营与农户利益也得到了平衡,通过“保底收益+务工收入”,农户都能共享技术带来的成果。

“我们并不是依靠盲目堆积资源、大幅增加成本来增产,而是通过精准调控的科学手段,实现单产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谐共存。”李少昆说。

2023年,“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被列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核心技术,目前在内蒙古全区推广已超2000万亩,全国其他玉米主产区也前来考察学习。“通辽模式”的影响力,正辐射向更大的范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覆盖面,推广以籽粒直收为关键的全程机械化。更多把信息技术融入生产体系,让管理更加精准高效。还要通过完善玉米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附加值。”李少昆说,“实践证明,只要技术到位、管理到位,玉米单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要实现可持续的增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夕阳下,收获后的玉米田里显得有些空阔寂寥,但笔者完全可以想象出来先前这里绿色海洋的壮观与诗意,也不难想象那金灿灿的籽粒带给农家的喜悦。当地相关领导则告诉,到“十五五”期末,这里将建成我国北方千万亩玉米单季“吨粮田”示范区,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释永信被批捕后,周星驰憋了这么多年的“恶气”,终于能出了

释永信被批捕后,周星驰憋了这么多年的“恶气”,终于能出了

阿紵美食
2025-11-17 18:58:38
别再吹牛一发东风导弹就能搞沉美国航母了,做个有知识的人吧!

别再吹牛一发东风导弹就能搞沉美国航母了,做个有知识的人吧!

时分秒说
2025-09-22 11:25:36
夫妻过好日子的真相:舒服比爱更重要

夫妻过好日子的真相:舒服比爱更重要

加油丁小文
2025-10-24 10:00:03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北电校花好漂亮, 身高169cm,体重50kg 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0-27 09:18:12
“生死都在台湾?”郭台铭:若两岸开战,将提供物资用以对抗大陆

“生死都在台湾?”郭台铭:若两岸开战,将提供物资用以对抗大陆

boss外传
2025-07-30 11:00:03
福州站大升级!告别“上天入地”,秒换乘时代来了!

福州站大升级!告别“上天入地”,秒换乘时代来了!

今日搞笑分享
2025-11-18 13:43:41
久旱逢甘霖,三星2纳米被中国芯片救命,总算松一口气了

久旱逢甘霖,三星2纳米被中国芯片救命,总算松一口气了

柏铭锐谈
2025-11-18 22:39:25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央视曝光4种“致癌日用品”,家里千万别囤!越囤全家身体越差!

39健康网
2025-11-16 20:35:40
A股,“重磅利好”信号传来,周三,或将迎来变盘反弹!

A股,“重磅利好”信号传来,周三,或将迎来变盘反弹!

夜深爱杂谈
2025-11-18 20:21:19
逐利执法新花样?苏州一被告人取保4年,借钱退赃9000万后再逮捕

逐利执法新花样?苏州一被告人取保4年,借钱退赃9000万后再逮捕

塔子山评说
2025-11-17 11:51:14
全国首家烧烤学院正式开班:首届26名学员都是烧烤店老板,半脱产两年半读大专

全国首家烧烤学院正式开班:首届26名学员都是烧烤店老板,半脱产两年半读大专

红星新闻
2025-11-18 16:58:26
张家界荒野求生14名选手下山休整:饿了41天后终于喝上鸡汤,每人住一栋小别墅

张家界荒野求生14名选手下山休整:饿了41天后终于喝上鸡汤,每人住一栋小别墅

极目新闻
2025-11-18 18:11:05
葡媒批评C罗!没他球队更强大,八成球迷倒戈,两场大胜成证明

葡媒批评C罗!没他球队更强大,八成球迷倒戈,两场大胜成证明

祥谈体育
2025-11-18 11:38:11
A股:全绿了,大跌的原因找到了,下午,或将迎来更大变盘?

A股:全绿了,大跌的原因找到了,下午,或将迎来更大变盘?

虎哥闲聊
2025-11-18 11:37:25
海上霸王龙复活,2.8万吨巨舰开动核反应堆,一举超越055大驱?

海上霸王龙复活,2.8万吨巨舰开动核反应堆,一举超越055大驱?

博览历史
2025-11-17 18:06:30
香港知名电影人痛斥《新闻女王2》!称浪费佘诗曼黄宗泽好演员!

香港知名电影人痛斥《新闻女王2》!称浪费佘诗曼黄宗泽好演员!

我爱追港剧
2025-11-18 12:36:02
加盟热火后依然保持了顶级得分手的水准,快船应该非常后悔吧?

加盟热火后依然保持了顶级得分手的水准,快船应该非常后悔吧?

稻谷与小麦
2025-11-18 23:51:41
越来越看不懂潘展乐了,为何才过一年,就连全运会金牌都拿不到了

越来越看不懂潘展乐了,为何才过一年,就连全运会金牌都拿不到了

赵或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13 09:59:18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诗意世界
2025-11-07 10:23:31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5-11-09 10:27:25
2025-11-19 00:20:49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67928文章数 2007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家居
艺术
手机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手机要闻

iOS 26.2 Beta3已推送:不吐不快,说说真实更新感受!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