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涛三(欢迎转评赞)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房住不炒的政策理念得到了彻底贯彻,曾经排队摇号买房的时代一去不返,北上广深永远涨的神话也被刺破,曾经扛起中国经济重任的房地产行业,正在变成平凡的样子。
整体市场承压,但亮点与分化并存
从全国范围看,2025年前10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调整期。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相比去年同期出现下跌,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累计跌幅超过5%,显示出市场整体面临的压力。
然而,在一片“跌”声中,有几个城市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涨阵营:上海、杭州领跑,西部核心城市坚挺
真正的亮点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其同比涨幅高达5.7%,1-10月平均涨幅也达到5.8%,在全国一枝独秀,展现了其作为一线城市的强大抗跌性和吸引力。紧随其后的是杭州,同比上涨4.0%,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活力。
此外,部分西部核心城市也表现出色。成都同比微涨0.7%,在市场下行周期中保持了难得的稳定。乌鲁木齐更是逆势上涨,同比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成为区域市场的亮点。
下跌阵营:部分二线城市与北方城市压力显著
相比之下,下跌阵营的跌幅更为普遍和明显。在重点城市中,广州(-5.8%)、西安(-5.2%)和昆明(-6.8%)的1-10月平均跌幅均超过5%,反映出这些城市面临较大的去化压力。一些北方及中部城市,如郑州、武汉、天津等,也普遍出现了3%左右的同比跌幅。
一线城市内部剧烈分化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曾经“同涨同跌”的一线城市,出现了剧烈分化。上海逆势大涨,而北京、广州、深圳则均录得下跌,尤其是广州和北京,跌幅较为明显。这打破了人们对一线城市房价“铁板一块”的固有印象,说明即使在同一能级的城市中,由于产业活力、人口流向和政策预期的不同,房地产市场也正在走向分化。
![]()
与新房市场类似,2025年前10个月的二手房市场整体处于深度调整期,且下行压力更为显著。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几乎所有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同比去年都出现了下跌,寻找正增长的城市变得异常困难。
下跌重灾区:普遍与深度并存
从数据来看,下跌是普遍现象。许多省会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的同比跌幅都超过了5%。其中,郑州(-8.2%)、南京(-6.4%)、武汉(-6.9%)、合肥(-6.5%)、南昌(-6.2%)等中部核心城市成为下跌的“重灾区”,反映出这些区域二手房市场面临的巨大挑战。甚至连一线城市的北京(-4.7%)和广州(-6.4%)也未能幸免,跌幅显著。
相对抗跌阵营:成都、西宁等表现稳健
在一片下跌中,成都的表现堪称“万绿丛中一点红”。其同比跌幅仅为-1.5%,1-10月平均跌幅为-1.9%,是所有核心城市中最为坚挺的,再次印证了其强大的内生住房需求和市场韧性。
此外,一些非热点城市也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西宁(同比-3.0%)、深圳(同比-3.3%)、海口(同比-3.5%)的跌幅相对较小,在市场寒潮中守住了部分阵地。
一线城市内部:全线失守,但程度不一
与新房市场上海独自上涨的局面不同,二手房市场的一线城市“全军覆没”。其中:
- 广州同比跌幅最大(-6.4%),表现最为明显。
- 紧随其后(-4.7%),市场调整压力较大。
- 深圳(-3.3%)和(-3.4%)虽然也在下跌,但跌幅相对可控,显示出更强的底部支撑。
- 但北京二手房10月环比下降1.10%,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下跌幅度最大,上海、广州、深圳,环比均下降0.90%
![]()
![]()
总结:二手房市场更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楼市的寒意
相比新房市场可能受到政策指导价等因素影响,二手房价格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和业主的心态。当前数据揭示出两大特点:
- 深度普跌: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绝大多数城市的二手房业主都在经历资产价格的回调,买卖双方的心态都在发生激烈变化。此前有段子调侃,一旦接受第一次还价,业主会马上答应。
- 韧性分化:即使在寒冬中,像这样具有强大人口和产业支撑的城市,其房产(尤其是二手房)的保值能力依然有一定优势。对于购房者而言,在二手房市场寻找机会时,城市的“基本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