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交替之际,甲流进入高发期,国家流感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甲流重症病例较去年同比上升41.6%,其中中青年群体占比超三成,打破了“甲流只缠老人小孩”的固有认知。不少中年人仗着身体底子好,把甲流当普通感冒硬扛,却不知这种侥幸心理可能引发重症风险——近期多地出现的甲流致重症案例,都在警示我们:科学应对才是抵御病毒的关键。
![]()
为啥中年人成了甲流重症“高危群体”?从医学角度看,甲流病毒(甲型H1N1、H3N2亚型)传染性极强,不仅会引发高烧、肌肉酸痛、咽痛等表层症状,还可能快速侵袭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诱发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等致命并发症。而中医将其归为“时行温病”,认为邪气从口鼻侵入后,会快速突破人体卫气防线,直攻肺腑。更值得警惕的是,健康中年人的免疫系统反应往往更为强烈,可能引发“免疫风暴”,就像身体里的防御系统“误伤”自身脏器,反而让病情急转直下。
![]()
应对甲流,饮食调理是第一道防线,这3类食物务必暂时忌口!
1. 高蛋白油腻滋补品:发烧期间别忙着炖鸡汤、煮羊肉、吃海参“补身体”。此时人体消化酶活性大幅下降,肠胃功能处于虚弱状态,这些食物不仅难以吸收,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让身体能量都耗费在消化上,反而给病毒“可乘之机”,导致高烧不退、咳嗽加剧。
2. 各类高糖食物饮品:奶茶、蛋糕、蜂蜜水、含糖果汁、甜面包等全要暂时告别。糖分是病毒复制的“加速器”,会加速病毒在体内扩散,同时抑制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让身体抵抗力直线下降,还可能加重痰多、咽痛等不适。
3. 生冷寒凉刺激性食物:冰汽水、雪糕、生鱼片、凉拌菜等再馋也得忍。这类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体内寒气郁结,不仅会加剧畏寒、腹泻等症状,还会延缓身体恢复速度,让病程变长。
其实生病期间饮食越清淡越好:生姜葱白煮水可驱寒发汗,小米粥清汤能补充水分和少量电解质,薄荷甘草茶能缓解咽痛,这些简单的食疗方既安全又有效,等体温完全正常、食欲恢复后,再逐步添加优质蛋白和营养食物。
![]()
除了管住嘴,这2个防护动作一定要坚持做,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1. 规律开窗通风换气:很多人感冒后习惯紧闭门窗“捂汗”,觉得这样能避免受风加重病情,其实这是误区。密闭空间里,病毒浓度会不断升高,不仅容易导致自己反复感染,还可能传染给家人。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开窗通风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早晚通风效果更佳,能快速降低室内病毒浓度,保持空气清新,助力身体恢复。
2. 适度活动勿久卧:发烧后浑身乏力、想躺着休息很正常,但长时间卧床不动会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肺部容易积聚分泌物,增加肺部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在室内慢慢走动,或者坐着做简单的扩胸运动、腹式呼吸训练,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增强肺功能,这正是中医所说“动则生阳,阳能驱邪”的道理。
![]()
最后3个重要提醒,一定要记牢!
① 甲流是病毒感染,绝对不能盲目吃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毫无作用,滥用抗生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身体免疫力,只有医生确诊合并细菌感染时,才能遵医嘱使用;
② 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2天以上不退,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③ 日常做好基础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甲流早已不是“扛一扛就能过去”的普通感冒,尤其是对自恃体健的中年人来说,轻视和错误应对可能酿成风险。抵御甲流,靠的不是身体强壮,而是科学的饮食调理、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希望这些实用建议能帮你和家人筑牢健康防线,平安度过甲流高发季。你身边有人感染甲流吗?都用了哪些有效应对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