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53
2025年11月10日,国家疾控局发布会介绍,全国流感已进入流行期,预计将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迎来高峰。
而在家长群中,焦虑已经提前到来:“感染过一次,简直生不如死”、“疫苗抢不到”、“刚打完就感染”、“怕去医院交叉感染”……
截至目前,广东、浙江等省份已有多地学校因流感停课。中国香港连续出现12宗儿童流感重症病例,其中1名13岁女孩不幸离世,从入院到死亡,仅仅7天。
面对这个“感觉比往年更厉害”的流感季,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疫苗到底怎么选?孩子发烧到什么程度必须去医院?
针对家长的疑问,大米和小米特邀知名儿科医生裴洪岗,为大家一一解答。
文 | 裴洪岗
整理 | Kido
编辑 | Jarvis
图 | 网络
![]()
今年的流感,真的更“毒”吗?
首先需要明确,“流感”(即流行性感冒),虽然里面也有“感冒”二字,但它和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病。
病因区别:普通感冒是由200多种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症状较轻,传播范围有限;而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易引发大范围流行;
症状区别:普通感冒症状多为低热或不发热,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症状为主;而流感则具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痛、极度乏力,以及呼吸道症状;
风险区别:流感并发症及重症风险较高,更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问题,尤其对特定人群。
![]()
从监测数据来看,当下我国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以甲型H3N2为主: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
![]()
H3N2有变异快、疫苗防护效果差,对老年人危害更大等特点,但它并不是新的病毒株,正确认识后无需恐慌。
但需要警惕的是,流感对以下人群的危害大,他们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也是流感疫苗重点推荐的接种对象:
● 小于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的婴幼儿);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
● 患有基础疾病者(如哮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 孕妇(怀孕或产后2周内的孕妇,孕期感染流感发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更高)。
高风险人群一旦疑似或确诊流感,建议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在症状出现的头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
对于非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大部分是轻症、能自愈,可居家对症处理。
![]()
关于疫苗的五个常见问题
要想应对接下来的流行期,流感疫苗仍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整体安全,是高性价比的健康投入。接种疫苗,等于在流感高峰之前,为自己和家人穿上了一层盔甲。
以下是关于流感疫苗常见的五大问题的解答:
1.什么时候接种?
流感疫苗接种后,需要2-4周才能产生有保护水平的抗体,且保护期可维持6-8个月。因此,在流感高峰到来之前,比如在我们国家,一般建议在9、10月份完成接种,这样可以保护大家更平稳度过流感高峰。
对于需要接种两剂的6个月至8岁初次接种的儿童(两剂需间隔至少4周),以及孕妇,都应该在有疫苗可打时尽早接种。
眼下全国已经进入流感流行高峰,即便错过最佳接种时间,还没接种的也应该尽快接种。
2.疫苗怎么选?安全吗?
目前我国有三价和四价疫苗可选。近年来,世卫组织(WHO)已观察到一个重要变化:四价疫苗中纳入的乙流Yamagata系病毒,自2020年3月起在全球流感监测中就未再被检测到。
因此,三价疫苗(包含当前流行的H3N2、H1N1和乙流Victoria三种毒株)的防护已经足够,且通常更便宜。家长可放心选择,不必追求四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流感抗原的初次接触需要强化第2剂,才能刺激身体产生足够强大的保护性效果。所以9岁以下孩子初次打要打2针,接种两剂需间隔至少4周。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无论是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还是鼻喷减毒活疫苗(LAIV3),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的差别都不大。
因此,家长没必要被“抗体保护率更高”等宣传误导。如果有便宜的选择,选择便宜不会有错;如果孩子怕打针,3-17岁也可以选择鼻喷疫苗。
3.刚打完就中招?疫苗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孩子刚打完疫苗就中招了?”,部分家长们会有这样的疑问。
首先,如前所述,疫苗产生保护不是即时的,而需要2周左右,所以在此期间感染是正常的“巧合”。
其次,接种疫苗并非保证“绝对不感染”,而是显著降低重症和并发症风险。就算是打疫苗后得了流感,病情大多也比较轻,而且可以大幅降低重症及并发症风险。
![]()
4.吃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会影响疫苗效果吗?
抗生素对流感疫苗无影响。如果遇到急性且较重的疾病,建议等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抗病毒药对灭活疫苗无影响。大多数流感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里只有抗原,不含活病毒,因此抗流感病毒药(如奥司他韦)不会对其产生影响。
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鼻喷疫苗例外。鼻喷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如果接种者在特定时间窗内使用了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会影响疫苗效果,需用其他流感疫苗重新接种。
5.流感疫苗为什么每年都要打?
一句话总结就是感染流感虽然会产生免疫,但因为流感病毒不稳定,会因为病毒变异导致免疫逃逸,并且流感疫苗的保护时间有限。
流感病毒的变异后,人体获得的免疫保护对变异后的病毒会“失效”或“保护不足”。此外,疫苗产生的保护抗体通常只能维持6-8个月。
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都打,以针对新一年流行的毒株强化免疫。
![]()
流感季的居家防护
在流感高峰期,如果疫苗暂时“抢”不到,或者尚未生效时,非药物干预措施也尤为重要。
1. 日常“三板斧”
●勤洗手: 这是阻断病原体接触传播的第一位。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20秒;家中定期对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消毒,降低孩子通过手摸眼、口、鼻的感染风险;
●多通风: 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15分钟;
●少聚集: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密闭场所。
2. 何时该去就医
在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先评估孩子病情。
如果只是轻微发热、精神尚可,可先居家观察;如需去医院就诊,可为孩子和陪同家长佩戴口罩,并尽量选择非高峰时段。
对于高危人群,一旦疑似流感,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一旦出现以下重症警示信号,必须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退烧后再次高热;
● 呼吸困难或气促,嘴唇发紫;
●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或惊厥;
● 严重呕吐或腹泻,出现脱水症状;
● 病情在好转后再次加重。
3. 居家用药指南
非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大部分可自愈,可居家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烧。
需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将复方感冒药与单一成分退烧药同时服用。
许多感冒药(如小儿氨酚黄那敏)本身就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同时服用会导致该成分摄入过量,可能造成肝功能损害。用药前,请仔细核对药品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至于非重症、非高风险、且不会和高风险人群接触的人,是否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要具体看。
在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用药的好处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及降低重症风险,坏处是费用和不良反应、耐药等问题。
可以和医生讨论后综合权衡,如果症状出现48小时则没有特殊收益,就不建议使用。
总之,在全国流感快速上升的背景下,接种流感疫苗依然是预防流感最经济且有效的方式,同时做好日常防护。
万一中招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祝大家平稳度过这个流感季。
![]()
裴洪岗医生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9-021-00642-4
[2]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24051/
[3]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influenza/who-influenza-recommendations/vcm-northern-hemisphere-recommendation-2025-2026/202502_frequently-asked-questions.pdf?sfvrsn=8011210d_5
[4]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2848880
[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061888
[6]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3/ss/ss7306a1.htm
[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2405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