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还没买房的年轻人,听说了吗?银行开始卖房子了,而且还是成批成批地打折卖。四川农信直接挂出了将近2.5万套,辽宁农信挂了将近1.1万套,全国银行直售房产规模直奔7万套,价格直接比市场价低25%,相当于打了七五折,比双十一还干脆。
那为啥银行突然开始当房产中介了?这波操作到底是给年轻人送上车福利,还是藏着什么别的目的?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一个关键:银行的核心生意根本不是卖房,而是钱生钱的买卖——用低息吸收咱们的存款,再用高息贷出去赚差价。房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个放贷工具。可现在为啥急着把这些工具甩卖了?
因为断供的人越来越多了。前两年楼市火热时,也是高利率时期,不少人脑子一热,高位接盘,结果没多久就遇到降薪、失业,工资根本扛不住月供。更关键的是,以前房贷利息太高,很多人都踩了租金倒挂的坑。
比如有人买套刚需房,月供1.3万,租出去才5000元,每月还得倒贴8000元,这种情况撑不了几年就顶不住了,只能断供。当资产的收益连成本都覆盖不了时,违约就是迟早的事儿。这不仅是个人的财务危机,更说明整个高杠杆买房模式开始玩不转了。
现在的年轻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不想一辈子被高利息房贷绑死,更不会被“一辈子得有套房”这种说法忽悠,宁可租房也不盲目跟风接盘。
而对银行来说,堆在手里的房子就成了死钱,它不但不产生收益,每天还在倒贴维护费、安保费、管理费,更致命的是冻结了银行的流动性——这些钱本可以循环放贷赚钱,现在却变成了一堆动不了的水泥砖头。
所以,银行甩卖的逻辑很简单:宁可单笔亏本,也要保住资金流动。这就好比开超市的发现一批货严重滞销,宁可打折清仓也要回笼现金,否则整个生意都会停摆。
这么一来,整个卖房市场的节奏全乱套了,尤其是对二手房市场冲击最大。你挂200万,旁边的银行同户型只要150万,产权还干净,你要买房会怎么选?银行卖房就像一条鲶鱼,把整个市场的价格透明化了,把那些虚高的报价打回了原形,正应了那句话:打败你的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来了:银行这么大规模低价卖房,咱们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上车?怕买了就跌成接盘侠,不买吧,又怕错过这么好的低价机会,以后更买不起。其实不用猜来猜去,教你一个超简单的方法,自己就能判断所在城市的房价到底合不合理、有没有触底:用房子的年租金除以总房价,再去和10年国债利率加流动性溢价的总和做对比。
打个比方,你在杭州看中一套房,总价200万,打听了一下,同小区类似的户型一年能租4万,那租金回报率就是4万除以200万,等于2%。然后再看10年期国债利率和你所在城市的流动性溢价的总和。
10年期国债利率就是国家发行的国债,几乎没有风险,相当于躺着赚钱的无风险利率,现在大概是1.8%左右,直接拿来用就行,不用自己算。流动性溢价,说白了就是给房子打分,评估一下房子好不好卖、能不能快速变现:城市越发达,房子越好卖,评分越低;城市越偏,房子越难卖,评分就越高。超一线按0.5%,一线按1%,二线城市按2%,三四线城市按3%,以此类推。
还是以刚才的杭州为例,租金回报率是2%,一线城市流动性溢价是1%,加上国债利率的1.8%,等于2.8%,大于租金回报率,说明这套房子的价格还不够合理,不用急着上车,可以再等等。
说到底,银行这么大张旗鼓卖房,其实就是给咱们敲响警钟:别再做梦房价会疯涨了。未来的房产首先是家,其次才是资产。不过也有个变数:要是国家放水,让社会上的钱变多变便宜,大家觉得存银行利息没劲,可能会再把钱投进楼市,房价也能撑一撑,这就得随时留意政策风向了。
但最重要的是,银行卖房给年轻人最大的启发,不是教咱们啥时候抄底,而是让咱们换个眼光看房子。买房不是撞大运,而是要会算账,学会用算账的思维判断房子值不值,才能不踩坑、护好钱袋子,真遇到好机会也能抓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