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涉台危险言论发表后,中国对赴日旅游和留学都发出预警,显然这是对高市早苗不反省态度的反制措施。
一些日本旅游业者对此表示担忧,那毕竟中国游客占外国人到日本总数的四分之一,一旦中国游客大量减少,日本经济肯定会受到影响。
![]()
不过日本的一项民调显示更多的日本老百姓现在却越来越排外。他们可能不清楚,外国人的到来会给日本带来更多的利益,而高市早苗内阁对外国人的限制政策,可能会加剧日本经济的不稳。
旅游业者的焦虑
游客在日本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分量,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共识。日本观光厅发布的2024年度数据显示,全年访日外国游客总数约320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达812万人次,占比恰好超过四分之一。
![]()
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始终位居海外游客前列,人均消费额达28万日元,远超东南亚游客的15万日元和欧美游客的22万日元,在免税品、奢侈品、特色农产品等消费领域,中国游客的贡献占比甚至超过三成。
中国旅游预警发布后,日本旅游业的连锁反应迅速显现。东京银座商圈的多家免税店已出现明显客流下滑,松屋百货免税柜台销售人员透露,预警发布后的首个周末,进店的中国游客数量较此前下降近六成,部分专柜因业绩不佳开始缩短营业时间。
![]()
京都、奈良等传统旅游城市的小型民宿经营者感受更为直接,大阪府民宿协会的数据显示,协会内超过七成民宿的11月中下旬中国订单被取消,其中不乏提前两三个月预订的长期订单,不少经营者面临空房率激增的压力。
航空、全日空等航司也紧急调整运力,11月下旬往返中日的航班班次较原计划削减20%,部分冷门航线暂时改为每周两班。日本旅游代理商协会会长田中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冬季本是日本滑雪、温泉旅游的旺季,中国游客通常占旺季客源的三分之一,此次预警可能导致整个冬季旅游市场的营收下降40%以上,大量中小旅游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
![]()
民调背后的分歧
与旅游业者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排外情绪。11月17日《朝日新闻》公布的最新民调数据,清晰展现了这种态度分化。
在“是否需要减少外国游客和移民”的问题上,5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减少,仅有26%主张增加,其余18%则表示“无所谓”。这一数据与高市早苗推行的强硬移民政策支持率高度重合,66%的受访者认为其移民政策“很有前景”,担忧者仅占24%。
![]()
年龄成为影响态度的关键变量。30多岁受访者中,80%对高市早苗的政策表示认可,40至50岁群体的支持率也维持在75%以上。
某互联网公司28岁员工佐藤健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在社交平台表示:“近年东京地铁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明显增加,很多外国游客不熟悉乘车规则,经常造成站台混乱,减少游客能让城市运转更顺畅。”这种对生活便利性的担忧,在年轻群体中具有较高共鸣。
![]()
老年群体的态度则截然相反。70岁及以上受访者中,支持高市早苗政策的比例降至49%,接近半数,而表示担忧的比例升至34%。
京都一位经营和果子店的82岁店主山田幸子解释道:“疫情前店里每天有一半客人是中国游客,他们不仅买点心,还会认真听我讲解和果子的历史,现在游客少了,店里的生意差了很多,年轻人可能没意识到这些外国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这种因职业属性产生的认知差异,在老年群体中较为普遍。
![]()
认知偏差
民调中显现的排外情绪,背后潜藏着对旅游市场的认知偏差。不少日本民众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中国游客减少后,可由东南亚或欧美游客填补空缺”,这种观点忽略了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差异。
日本观光厅数据显示,东南亚游客虽数量增长迅速,但人均消费仅为中国游客的一半,且多以短途游为主,对酒店、交通等长线消费的拉动有限;欧美游客消费能力较强,但受假期长度和飞行距离影响,年访日人次长期稳定在400万左右,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
日本旅行作家森田裕二在专栏中分析指出,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呈现“全链条覆盖”特征,从机场免税店到偏远地区的乡村民宿,从高端奢侈品到百元店的小商品,都能形成消费带动,这种消费结构是其他客源地游客难以替代的。
2024年北海道旭川市的调查显示,当地冬季滑雪场的中国游客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伴手礼等相关产业营收增长67%,而同期东南亚游客的带动效应仅为23%。
![]()
部分民众提及的“不文明行为”争议,也与实际数据存在出入。日本观光厅2024年开展的“外国游客行为认知调查”显示,认为中国游客存在“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受访者比例,已从2019年的32%降至2024年的11%,低于韩国游客的13%和美国游客的15%。
该调查同时指出,随着中国游客素质的提升和日本多语言提示牌的普及,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摩擦事件发生率已连续5年下降。
![]()
政策与市场的博弈
高市早苗的强硬移民政策之所以获得广泛支持,与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就业焦虑密切相关。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较2010年减少1200万,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但年轻群体对外国劳动力的接纳度却持续走低。30至40岁群体中,68%的受访者认为“外国劳动力会抢占本土就业岗位”,这种担忧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从业者中尤为明显。
然而,旅游与移民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被多项数据证实。日本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每增加100万访日外国游客,可带动日本GDP增长0.12%,创造约14万个就业岗位。
![]()
在移民方面,日本经产省测算,若将外国劳动者比例从当前的2.3%提升至5%,可缓解80%的中小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年GDP增速可提升0.3个百分点。这种经济利好与社会认知之间的脱节,成为日本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难题。
当前,日本政府正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旅游、零售等行业协会不断施压,要求政府尽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恢复中国游客入境;另一方面,高市早苗代表的右翼势力在民间拥有广泛支持,贸然调整政策可能影响政治稳定。这种博弈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中日旅游市场乃至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