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盼着新一轮中日交涉能给双方关系松松绑,可实际情况恐怕要泼盆冷水。
这次日方派出的交涉代表只是局级官员,这个规格摆出来,诚意多少让人打个问号。
更值得留意的是,64岁的高市早苗在国内风头正劲,支持率一路走高,可日本外务省在交涉中对中国公民在日安全问题绝口不提。
一边是政治人物的意气风发,一边是外交层面的避重就轻,这场交涉的走向,其实早有端倪。
![]()
先说说这场交涉最直观的诚意体现——规格问题。
按照中日过往重要交涉的惯例,若涉及公民安全、旅游往来这类核心民生议题,日方通常会派出副部级及以上官员牵头。
可这次带队的是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的一名课长级官员,连副局长级别都没到。
有资深外交人士透露,这种级别的官员连最终拍板权都没有,顶多算是"传话筒"。
![]()
更让人费解的是,交涉前三天,日本外务省还通过驻华使馆发布公告,要求中国尽快恢复赴日旅游团和技能实习生输送,却对近期日本街头出现的"排斥中国游客"标语、部分商家拒绝接待中国顾客等情况只字未提。
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比外交辞令更能说明问题。
前三季度中国赴日游客达748万人次,在所有外国游客中占比32%,消费总额突破1.2万亿日元,连续8个季度位居外国游客消费榜首。
这组数据背后,是无数日本中小企业的生计。
东京银座三越百货的化妆品专柜导购小林美咲最近愁得睡不着觉,她所在的专柜中国顾客占比曾达60%,10月份以来因为中国外交部的安全提醒,客流量骤降七成,她的提成收入直接少了一半。
"以前周末要加班到晚上九点,现在下午五点就没客人了,同事们都在担心被裁员。"小林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
小林的遭遇不是个例。
京都府旅游协会11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地主打中国游客的民宿有37家暂停营业,比9月份增加了21家。
大阪道顿堀的章鱼小丸子摊主算了笔账,以前每天能卖800多份,现在顶多卖300份,每月房租都快赚不出来。
而这些民生困境,在高市早苗的公开演讲中从未被提及,她近期密集参加街头集会,反复强调"对华强硬才能维护日本尊严",这番表态让她的支持率在11月中旬的民调直冲八成。
![]()
日本经济的压力远不止旅游行业。
美国在10月底宣布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加征15%的关税,导致丰田、本田等车企11月上旬的出口额同比下降22%。
中国作为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最大买家,因安全问题加强了进口审核,使得信越化学、SUMCO等企业的订单量减少30%。
双重打击下,日本11月的制造业PMI指数降至47.2,创下三年来的最低值。
![]()
日本央行11月15日发布的月度报告承认,"国内消费和出口双双疲软,经济复苏面临重大阻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社会的情绪导向。
东京大学社会研究所11月的调查显示,18-35岁的年轻人中,有68%支持高市早苗的对华立场。
这部分年轻人大多面临低薪和失业压力,在媒体的渲染下,将生活困境归咎于中国。
![]()
26岁的东京上班族山下健太说:"高市女士敢跟中国叫板,让我们觉得很解气。"
可他没意识到,自己所在的电子厂因为出口下滑,已经开始削减加班时长,他的月收入比上个月少了1200日元。
这种"情绪凌驾于现实"的现象,在日本各地的街头采访中屡见不鲜。
对比之下,中国的应对始终保持理性。
中国外交部在交涉中明确提出,"日方需先保障中国公民在日安全,这是恢复人员往来的前提"。
同时,中国并未关闭对话大门,商务部11月10日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就农产品贸易达成临时协议,保障了日本优质大米和水产品的对华出口。
这种"原则问题不让步,民生领域留空间"的做法,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展现了大国担当。
这场交涉的结局尚未可知,但谁在为政治投机买单已经一目了然。
高市早苗靠煽动情绪收获了支持率,而普通日本民众却在承受经济下滑的苦果。
毕竟,支持率不能当饭吃,股市下跌、店铺倒闭、收入减少,这些现实问题终究要有人面对。
中日关系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情绪驱动,而是要基于相互尊重和现实利益。
对我们而言,看清局势保持理性就好,守好自己的生活节奏,相信国家的应对智慧。
毕竟,稳定发展才是最坚实的底气。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