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一句“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把西太平洋的水温瞬间烧开。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直接按下“集体自卫权”的启动钮——根据2015年安保法,只要她认定日本面临“存亡威胁”,自卫队就可以开火。
同一天,中国055型万吨大驱“鞍山”舰穿过大隅海峡,航线离日本领海最近处不到22公里,用航海术语说:几乎贴着“家门口”擦过。 北京同步放出三招: 1. 外交部深夜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撤回、道歉、不再放话”。 2. 国防部发言人撂下一句“任何外部干预注定失败”,把话说到军事层面。 3. 文旅部悄悄给旅行社发出口头通知:暂停赴日团队游推广,自由行“安全提醒”升级——用钱包告诉东京,口水战也能打到GDP。
三天后,中国海警船再进钓鱼岛12海里,无人机掠过久米岛上方,台湾防空网记录到30架次军机、7艘军舰绕岛。 日本统合幕僚监部罕见公布航拍照片,称“已提升战机紧急升空频率”。 双方像在打一场“多线程兵棋”:你出法律牌,我出军舰牌;你打民意牌,我打经济牌。
![]()
G7外长会3月已把“一个中国”字样从联合声明里悄悄拿掉,换成“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 但真到日本喊“存亡危机”时,华盛顿、伦敦、巴黎却集体静音——嘴硬手软,是G7的常态。 美国航母“华盛顿”号还在横须贺保养,欧洲舰队忙着在红海护商船,没人愿意在西太平洋替别人点火。
把镜头拉远,这其实是一场“规则订单”竞标会。 日本想借“台湾—西南诸岛”一线,把2015年安保法从纸面做成实景,让自卫队拥有同美军并肩的“先手权”。 中国则反向操作:用军舰、海警、渔政、无人机把“第一岛链”踩成自家后院,告诉周边“规则我来写”。 台湾是支点,也是双方测试对方阈值的最灵敏的试纸。
![]()
对普通人来说,所谓“存亡危机”听着像遥远的地缘黑话,其实早已写进日常生活的脚注。 日本药妆店开始缺中国代购,航空公司给出“免费退改”的淡季机票,大学里原本挤满的中国留学生论坛突然冷清——这些才是大国掰手腕时最先被折弯的毛细血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冲突 rarely 从一声炮响开始,而是从一次次“切香肠”里逼近红线。 今天切的是海峡中线,明天可能是毗连区,后天就是12海里。 当“擦边”成为常态,红线就会像被反复折叠的A4纸,迟早出现看不见的裂缝。
![]()
高市早苗会不会把话收回? 北京会不会把舰机调头? 答案藏在下一次雷达回波里。 我们能做的,是别再把“紧张局势”当热搜背景板——它一旦成真,没有会员也没有跳过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