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从医25年被降职,我躺平只看小病,4月后内科室重大手术连连告急

0
分享至



"陈峰,从今天起,你不再是心胸外科主任了。"

李院长的话如雷劈顶,陈峰握着手术刀的手颤抖了一下。手术台上的病人胸腔还开着,心脏搭桥手术进行到一半,他却被当场撤职。

"李院长,手术还没结束!"陈峰声音嘶哑。

"张主任会接手,你立即离开手术室。"李院长语气冰冷,"医患纠纷处理不当,技术更新滞后,这就是结果。"

陈峰看着手术台上的病人,25年的从医生涯,第一次在手术进行中被赶出手术室。护士们低着头不敢看他,新来的张主任已经在刷手准备接台。

那一刻,陈峰感觉自己的职业生命死了。

01

1998年,23岁的陈峰从医学院毕业,怀着救死扶伤的理想走进这家市人民医院。那时的他眼中有光,每天第一个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

"小陈,你有天赋,好好干。"当年的老主任这样评价他。

陈峰确实有天赋。第二年就独立完成了第一台心脏搭桥手术,手术时间比教科书标准少了整整一小时。患者家属跪在地上感谢,说他是救命恩人。

2005年,30岁的陈峰成为科室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他研发的微创心脏搭桥技术在省内领先,每年主刀手术200多台,成功率高达99.2%。

2010年,他升任心胸外科主任。那一年,科室收入翻了三倍,病人从全省各地慕名而来。陈峰的名字在医疗圈子里如雷贯耳,同行们都说他是"陈一刀"。

妻子王月当时还是普通护士,她常说:"峰哥,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儿子陈思远小时候最喜欢听爸爸讲手术室的故事,说长大了也要当医生,要像爸爸一样厉害。

那些年,陈峰觉得自己就是整个医院的核心,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他每天凌晨五点起床,查房、手术、学术会议,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从不觉得累。

2015年,陈峰获得了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颁奖台上,他感慨万千:"从医17年,我只想做一个好医生。"

台下掌声雷动,那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陈峰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以为自己的价值永远不会被质疑。

可是时间不等人,变化悄然而至。

02

转折从2020年开始显现。

医院来了一批年轻医生,他们掌握着最新的医疗技术,熟悉各种先进设备。32岁的张医生从海外归来,带来了当时最前沿的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技术。

"陈主任,您要不要学习一下新技术?"张医生客气地建议。

陈峰当时不以为然:"我25年的经验,难道还比不上一台机器?"

他确实有傲气的资本。就在那一年,陈峰还成功完成了一台极其复杂的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是一个18岁的女孩,手术持续了14个小时。

但是医院的风向在变。李院长开始强调"现代化医疗"、"智能诊疗",频繁组织新技术培训会。陈峰觉得这些都是花架子,依然坚持用传统的手术方式。

2022年,问题爆发了。

一个65岁的患者家属对手术效果不满意,虽然手术很成功,但他们认为传统方式创伤太大,恢复太慢。他们找到了律师,提出了医疗纠纷。

"为什么不用最先进的微创技术?为什么要让我父亲受这么大的痛苦?"患者女儿在调解会上哭诉。

陈峰据理力争:"传统方式更稳妥,成功率更高!"

但是律师拿出了一摞资料,证明国外同类手术已经普遍采用机器人辅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个事件,质疑医院技术落后。

李院长找到陈峰:"老陈,你得与时俱进啊。"

陈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个曾经被称为"陈一刀"的男人,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

03

被降职后的第一个月,陈峰像行尸走肉。

从主任医师降为普通医师,从科室带头人变成普通员工,这种落差让他几乎崩溃。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张主任安排他去门诊看普通病人。

"陈医生,您现在负责门诊日常疾病诊疗。"人事科的小王客气但坚决地通知他。

门诊一楼,内科诊室。这里每天来的都是感冒发烧、头疼腹痛的病人,和陈峰过去25年做的心脏手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第一天上门诊,陈峰坐在诊桌后面,看着门外排队的病人,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一个阿姨进来,说孙子发烧两天了,要开点药。

"多少度?"陈峰机械地问。

"39度。"

陈峰开了退烧药,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曾经14小时的心脏移植手术,现在变成了3分钟的开药单,这种反差让他内心翻江倒海。

妻子王月看出了他的痛苦:"峰哥,要不你和李院长谈谈,重新回到手术室?"

"谈什么?"陈峰苦笑,"他们觉得我跟不上时代了。"

儿子陈思远正在医学院读大三,暑假回家时发现了父亲的变化:"爸,你怎么了?以前你总是神采奕奕的。"

陈峰不知道如何回答儿子。他能说自己被时代抛弃了吗?能说自己25年的坚持被否定了吗?

老父亲陈老先生倒是看得很开:"峰儿,当医生最重要的是治病救人,不管在哪个岗位。"

但陈峰听不进去。他开始变得沉默,每天按时上下班,机械地接诊病人,内心深处却在反复问自己:我真的不行了吗?

一个月后,陈峰做出了一个决定:既然医院觉得我只配看小病,那我就只看小病。

04

第二个月开始,陈峰彻底躺平了。

他给自己定了规矩:只看感冒发烧,只开基础药物,绝不多管闲事。有病人想让他看复杂一点的病,他就推给其他医生。

"陈医生,我这胸闷气短,您帮我看看是不是心脏有问题?"一个50多岁的大叔焦急地问。

以前的陈峰一定会仔细检查,凭借25年的经验,他一眼就能判断出这很可能是冠心病的症状。但现在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个您去心内科挂号吧,我只看感冒发烧。"

"可是心内科号很难挂,您就帮我看看嘛。"大叔恳求。

"不好意思,我只负责普通疾病。"陈峰态度坚决。

护士小李看不下去了:"陈医生,您以前不是这样的。"

陈峰冷笑:"以前怎么样?以前我是主任,现在我是普通医师,职责不同。"

同事们开始议论他。有人说他消极怠工,有人说他在赌气,还有人说他彻底废了。陈峰听到了,但他不在乎。

第三个月,陈峰的"躺平"更加彻底。

他准时八点上班,准时五点下班,中午休息绝不少一分钟。看病的速度越来越快,平均每个病人不超过两分钟。开的药也越来越简单,感冒就是感冒药,发烧就是退烧药,从不多想一步。

妻子王月担心地问:"峰哥,你这样下去不行啊。"

"有什么不行的?"陈峰反问,"我按规章制度工作,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以前看到病人就像看到了使命。"

"使命?"陈峰苦笑,"25年的使命换来了什么?降职,被边缘化。既然他们觉得我只配看小病,我就只看小病。"

内科主任老韩是陈峰多年的朋友,他看不下去了,找到陈峰谈话:"老陈,你这样不对。"

"哪里不对?我按职责工作,没有违反任何规定。"

"你的技术荒废了。"老韩直言不讳,"三个月不做手术,手感会下降的。"

陈峰无所谓地摇头:"反正也没人需要我做手术。"

老韩叹了口气:"老陈,你变了。"

是的,陈峰变了。曾经那个眼中有光、满怀理想的医生不见了,现在的他就像一台冰冷的机器,机械地完成着最基础的工作。

05

第四个月,医院开始出现一些不寻常的情况。

内科陆续收治了几个复杂病例,都是需要多科室协作的疑难重症。以前这种情况,老韩总是第一时间找陈峰会诊,因为陈峰的临床经验丰富,判断准确。

但现在,陈峰已经四个月没碰过复杂病例了。

"老陈,有个病人情况比较复杂,你来看看?"老韩试探性地问。

陈峰头也不抬:"我现在只负责门诊普通疾病。"

"可是这个病人的情况很像需要心胸外科介入,你的经验..."

"让张主任去看。"陈峰打断了他。

老韩无奈,只能联系张主任。但张主任正在外地参加学术会议,要三天后才能回来。病人的情况等不了三天。

一周后,又来了两个类似的病例。内科医生们开始感到压力,这些病例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他们的处理能力,急需有经验的心胸外科医生会诊。

"陈医生真的不愿意帮忙吗?"年轻的内科医生小王问老韩。

老韩摇头:"他现在认死理,说只看门诊。"

第四个月的最后一周,情况开始变得严重。内科同时收治了三个可能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其中一个是急性心梗,一个是主动脉夹层,还有一个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

张主任还在外地,其他几个心胸外科医生要么在休假,要么技术水平不够处理这么复杂的情况。

老韩再次找到陈峰:"老陈,真的需要你帮忙了。"

陈峰依然拒绝:"我说过了,我只看感冒发烧。"

"可是病人的生命..."

"生命很重要,但我也要按规矩办事。医院不是把我降职了吗?既然不信任我的技术,那就别找我。"

老韩看着陈峰冷漠的表情,心中一阵悲哀。这还是那个曾经为了救病人连续工作24小时的陈峰吗?

夜班时间,急诊科又送来了一个病人。护士匆忙跑来报告:"韩主任,急诊送上来一个病人,情况很危急,可能需要立即手术!"

老韩脸色大变,他知道现在科室里没有能够处理复杂手术的医生。张主任还要两天才能回来,而陈峰...

他看向正在整理病历准备下班的陈峰,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此时此刻,老韩突然意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内科室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06

护士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韩主任,急诊又送上来两个病人!都是重症!"

老韩的脸瞬间煞白。现在内科已经有五个危重病人了,三个需要紧急手术,两个情况随时可能恶化。而科室里除了他这个内科主任,没有一个能够处理复杂心胸手术的医生。

"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重症?"老韩问护士。

"听说市里出了交通事故,好几个伤者都是胸部外伤,其他医院都满了,只能送我们这里。"

老韩的心沉到了谷底。雪上加霜的是,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张主任的电话:"韩主任,我在外地遇到了航班延误,可能要推迟两天回去。"

挂断电话,老韩看着病房里的病人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

1号病床,55岁的李大爷,急性心梗,随时可能心脏骤停;

2号病床,42岁的王女士,主动脉夹层,血管随时可能破裂;

3号病床,8岁的小男孩,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困难加重;

4号病床,刚送来的车祸伤者,胸骨骨折,怀疑心脏挫伤;

5号病床,另一个车祸伤者,疑似肺破裂,胸腔积血。

五个病人,五台可能的紧急手术,而科室里唯一有能力处理这些手术的陈峰,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陈医生!"老韩再也顾不得面子,冲到陈峰面前,"求你了,帮帮忙吧!"

陈峰抬头看了看病房里忙碌的护士们,听着监护仪此起彼伏的报警声,表情依然冷漠:"我说过了,我只看门诊普通疾病。这些病人应该找心胸外科。"

"可是张主任不在!其他医生都处理不了!"老韩几乎是哀求了。

"那就转院。"陈峰简单地说。

"来不及了!李大爷的心电图已经出现了室颤波形,王女士的血压在下降,小男孩的血氧饱和度只有80%!"

陈峰停下了收拾东西的动作,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波动。25年的医生本能让他瞬间理解了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死亡正在逼近。

但他很快压制住了内心的冲动:"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就在这时,1号病床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护士惊叫:"李大爷心脏骤停了!"

老韩冲向病床,开始心肺复苏。但他知道,对于急性心梗引起的心脏骤停,药物复苏的成功率很低,需要紧急手术开通血管。

2号病床的王女士突然大喊:"医生!我胸口好痛!"她的脸色变得苍白,血压表显示收缩压已经降到了70。

3号病床的小男孩妈妈哭着喊:"医生,我儿子嘴唇发紫了!"

整个病房陷入了混乱。护士们手忙脚乱,老韩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陈峰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双手紧紧握成拳头。

07

"让开!"

陈峰的声音突然响起,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大步走向1号病床,推开正在做心肺复苏的护士,双手按在李大爷的胸口。专业的按压手法,精准的力度和频率,这是25年经验积累出来的本能。

"准备除颤器!肾上腺素1毫克静推!阿托品0.5毫克!"陈峰的声音重新有了威严。

护士们迅速行动,她们太熟悉这个声音了,这是曾经的"陈一刀",是她们心中的英雄。

除颤后,李大爷的心跳恢复了。但陈峰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需要立即手术开通堵塞的血管。

"老韩,准备手术室,我要给李大爷做紧急冠脉搭桥!"

老韩激动得眼中含泪:"陈峰,你..."

"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陈峰走向2号病床,"王女士,我是陈医生,你现在的情况需要紧急手术。"

他快速检查了王女士的症状,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主动脉夹层已经扩展,随时可能破裂大出血,死亡率极高。

"准备血管手术包,通知麻醉科,两台手术同时进行!"

"可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手术团队..."老韩担心地说。

"我一个人可以。"陈峰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25年了,我从来没有在手术台上认输过。"

他走向3号病床,看着小男孩苍白的小脸,心中涌起了强烈的父爱。这孩子和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及时手术,孩子活不过今晚。

"小朋友,叔叔给你治病,很快就不疼了。"陈峰温柔地摸摸孩子的头。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整个医院都在传说着一个奇迹。

陈峰独自完成了五台紧急手术。李大爷的冠脉搭桥,王女士的主动脉修复,小男孩的心脏缺损修补,两个车祸伤者的胸部创伤处理。

五台手术,台台成功。

当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两点。陈峰从手术室走出来,浑身是汗,但眼中有着四个月来从未有过的光芒。

走廊里,病人家属们跪了一地。

"陈医生,谢谢您救了我老伴的命!"

"陈医生,您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陈医生,我儿子说想当您这样的医生!"

老韩走过来,紧紧握住陈峰的手:"老陈,你还是那个陈峰,还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陈峰看着病房里安静睡着的病人们,看着他们平稳的心电图波形,内心深处沉睡了四个月的东西重新苏醒了。

那是医者仁心,那是救死扶伤的使命,那是25年来从未改变的初心。

08

第二天一早,医院里传遍了陈峰一夜救五人的故事。

李院长匆匆赶到内科,看到病房里康复中的病人们,看到家属们感激的眼神,他的表情很复杂。

"陈医生,我想和你谈谈。"

陈峰正在查房,他仔细检查着每个病人的恢复情况,就像25年来一直做的那样。

"李院长,有什么事吗?"陈峰的语气平静。

"关于你的职务安排,我想重新考虑一下。"

陈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身看着李院长:"李院长,我想我现在挺好的。"

"什么意思?"

"门诊也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我可以在门诊为病人做初步筛查,把真正需要手术的病人及时转到专科。昨天的情况让我明白,医生的价值不在于职务高低,而在于能否在病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李院长愣住了,这不是他预想的反应。

陈峰继续说道:"至于新技术,我愿意学习。时代在进步,医学在发展,我不能固步自封。但是,经验和技术应该结合,而不是互相否定。"

这时,张主任从外地赶了回来,他听说了昨晚的事情,主动找到陈峰:"陈主任,我想向您学习传统手术的精髓,您能教我吗?"

陈峰笑了,这是四个月来第一次真心的笑容:"当然可以,我们互相学习。"

妻子王月带着儿子陈思远来到医院,她看到了重新焕发光彩的丈夫。

"爸,你又变回了我心中的英雄。"陈思远激动地说。

"儿子,爸爸明白了一个道理。"陈峰摸着儿子的头,"医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如何评价,而在于我们是否始终记得救死扶伤的初心。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病人需要,我们就要挺身而出。"

老父亲陈老先生拄着拐杖走过来,眼中满含欣慰:"峰儿,你终于想通了。"

"爸,我想通了。被降职打击了我的自尊,但不应该泯灭我的医者之心。这四个月的躺平,其实是在逃避,是在用消极对抗来发泄不满。但昨天晚上,看到那些病人痛苦的表情,我意识到,无论我受了多大的委屈,都不能因此而放弃救人的责任。"

一个月后,陈峰重新回到了手术室。不再是主任,但依然是大家心中的"陈一刀"。他开始学习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开始教授年轻医生传统手术的精髓。

新技术与传统经验的结合,让他的医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病房里,康复的李大爷逢人就说:"陈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医者仁心啊!"

王女士带着锦旗来感谢:"陈医生,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医者风范。"

小男孩每次复查都要找陈峰,说长大了要当像陈叔叔一样的医生。

从医25年,经历降职风波,陈峰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医者,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初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职务的高低,而在于能否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夕阳西下,陈峰站在病房里,看着窗外的城市。25年的从医路,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始终不变的,是那颗救死扶伤的心。

这就是医者的人生,这就是医者的价值,这就是医者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卫冕冠军天津女排1-3不敌福建女排,无缘全运会四强

懂球帝
2025-11-17 19:18:16
婚姻中窦骁更强势,打破何超莲对明星固有印象,因为几乎零绯闻

婚姻中窦骁更强势,打破何超莲对明星固有印象,因为几乎零绯闻

话娱论影
2025-10-21 10:01:44
国防部: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国防部: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新京报
2025-11-17 21:45:58
河南郑州一业主供暖阀门漏水,工人上门维修过程中,亲了业主一口......

河南郑州一业主供暖阀门漏水,工人上门维修过程中,亲了业主一口......

极目新闻
2025-11-16 21:56:41
日本中招,英国告急!世卫组织警告:新突变流感病毒或席卷全球!

日本中招,英国告急!世卫组织警告:新突变流感病毒或席卷全球!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16 20:21:14
赚了8800万,罚没1.77亿!浙江私募IT人员“老鼠仓”交易被查

赚了8800万,罚没1.77亿!浙江私募IT人员“老鼠仓”交易被查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7 20:52:38
越来越看不懂潘展乐了,为何才过一年,就连全运会金牌都拿不到了

越来越看不懂潘展乐了,为何才过一年,就连全运会金牌都拿不到了

赵或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13 09:59:18
老干部卸磨不杀驴劝退汪东兴、不发文件不降低待遇,还配备警卫员

老干部卸磨不杀驴劝退汪东兴、不发文件不降低待遇,还配备警卫员

阿莱美食汇
2025-11-15 11:44:03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特朗普按下开战按钮,俄罗斯终于能复仇?中国收拾日本的机会来了

原来仙女不讲理
2025-11-15 16:32:23
天津大型4S店跑路!经销商、品牌方、律师回应!

天津大型4S店跑路!经销商、品牌方、律师回应!

天津人
2025-11-17 20:02:09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景甜惊艳亮相,前凸后翘,简约时尚,张继科肠子都悔青?

娱乐领航家
2025-11-15 19:00:03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一位7年护工自白:只要老人进了养老院,九成以上就再也回不了家

小怪吃美食
2025-11-14 08:01:04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5 00:05:16
冷、冷、冷,最低11℃!东莞发布寒冷黄色预警

冷、冷、冷,最低11℃!东莞发布寒冷黄色预警

小塘
2025-11-17 21:47:38
中国四字警告登上日媒头条,高市早苗内阁集体噤声,对华挑衅失控反噬

中国四字警告登上日媒头条,高市早苗内阁集体噤声,对华挑衅失控反噬

小鬼头体育
2025-11-17 02:08:38
全运之桥 共画湾区同心圆

全运之桥 共画湾区同心圆

新华社
2025-11-16 15:29:45
55岁儿子殴打92岁母亲被拘,母亲得知后第一句话,所有人都想不到

55岁儿子殴打92岁母亲被拘,母亲得知后第一句话,所有人都想不到

洞见
2025-11-16 22:32:09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亚朵大战全季,传统五星级酒店输麻了

IC实验室
2025-11-13 15:50:52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解决Siri这座“屎山”,是苹果新掌门的头号任务

字母榜
2025-11-17 16:09:01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41岁张翰看“婚房”!徐汇350大平层7500万,售楼小姐姐蹲地服务

翰林涛涛
2025-11-16 17:03:32
2025-11-18 01:35:00
小秋情感说
小秋情感说
分享社会趣闻,感受人生百态!
717文章数 5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头条要闻

韩国向日本表示强烈抗议 中方表态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本地
数码
教育
家居
房产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数码要闻

OPPO Reno15系列发布:2999元起 2亿像素超清主摄

教育要闻

今年的留学生真的惨!

家居要闻

回廊通道 强化空间秩序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