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5年,这对父子做了同一件事。
2020年12月22日,在西湖大学小小的云栖校区,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以海亮集团、海亮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和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签订了一份捐赠协议。
那时的西湖大学还在起步阶段,冯海良说:“这只是一个很小的贡献,很高兴,能为人才引进出一点点力。”之后,他一直关注并支持西湖大学发展的每一步。
2025年11月5日,海亮再次来到西湖大学。这一次,和西湖教育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的是冯海良之子冯橹铭,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再次捐赠支持西湖大学。
“很期待,西湖大学真正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这是父子两代人的初心相契,亦是跨越五年时光的情怀相承。
![]()
2020年12月22日,海亮集团创始人冯海良与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签订捐赠协议。
海亮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连续二十二年上榜中国企业500强,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3位。旗下的海亮股份,在亚洲、美洲、欧洲设有23个生产基地、是全球铜管加工行业的标杆和领袖级企业。其核心产品铜管、铜棒、铜箔等铜基材料,广泛应用在空调等家电、装备器械、船舶、电力、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风电、半导体、5G通讯等领域。2023年,海亮股份成为浙江省首家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的民营企业;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收875.45亿元。
作为海亮集团董事局董事、海亮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冯橹铭主导研发的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并推动企业建立全自动新型制造模式,整合信息化生产控制系统与智能搬运机器人技术。
![]()
西湖大学副校长、学校秘书长朱晓芸,与海亮集团轮值总裁、明德院执行院长何文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海亮集团董事局董事、海亮股份董事长兼总裁冯橹铭共同见证
此次合作,西湖大学与海亮股份将共建“先进金属材料与制造联合实验室”,依托工学院助理教授汤剑波团队的科研力量,聚焦液态金属工艺、铜基材料散热结构等前沿方向,致力于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探索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范式,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去年秋天,汤剑波回国加入西湖大学,组建了新相金属与制造实验室,围绕液态金属材料科学的基础探索和应用开发展开研究。目前,该实验室的研究课题既有基础科学问题的探索,例如液态金属体系相互作用、表界面过程、相变与结构演化等;也有应用领域的器件开发,例如面向新一代能源、热管理、电子、光电器件、催化、传感检测、生物和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的金属功能器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等。
![]()
施一公、冯橹铭、西湖大学工学院助理教授汤剑波、海亮集团明德院院长助理公瑾共同为“先进金属材料与制造联合实验室”揭牌
在捐赠仪式上,冯橹铭说:“今天的签约,是合作的起点,更是情谊的延续。合作不仅是双方发展理念的共鸣,更是双方基于共同愿景和深刻信任,开启深度合作征程的里程碑。海亮股份愿继续与西湖大学一道,携手同行、共话未来,用科技报国的志向,担起振兴实业的责任,共同书写一份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汤剑波则用两个金属元素“铜、镓”巧妙作答。“金属铜,是海亮股份的核心产品;金属镓,是我们团队研究的核心元素。铜和镓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29和31,二者在元素周期表上是邻居,正如海亮和西湖大学的近邻关系一样。”
汤剑波说,铜和镓二者之间独特的化学反应,也对应着西湖大学和海亮在研发、使命和愿景等多个维度上的共识和契合。他很期待,在“莫大的鼓励、沉甸甸的信任”之下,联合实验室未来不断产生更多、更好的化学反应。
施一公代表全体师生表示感谢:“早在西湖大学创校之初,冯海良先生便以远见卓识为这所年轻的大学注入力量。今天,海亮再次携手西湖大学,捐赠支持科研发展,彰显了企业与高校‘共担使命、共赴未来’的深厚情谊。这份跨越时间的支持,不仅是对西湖大学办学理念的认同,更是对‘科教兴国’信念的执着坚守。期待我们的今日之约,能成为明日辉煌的起点。”
来源|西湖教育基金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