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7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幅水墨画以1.27亿的天价成交。
然而,这幅画的作者生前却声名不显,曾自嘲“笔底明珠无处卖”。
这个人就是号称“大明第一怪才”“东方梵高”的徐渭。
徐渭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
他的诗,被袁宏道尊为明代第一;
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
他的绘画,用笔豪放,笔墨淋漓,具有诗性的抒情和韵律,连郑板桥都被其深深折服。
那么,徐渭到底经历了什么?
又为何会被称为怪才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渭的传奇故事。
01
神童才子,身世坎坷
徐渭,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诞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的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
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上面有两个早已成年的哥哥。
生在这样的家庭看似安稳无虞,然而命运似乎对徐渭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恶意——父亲在他百日之后离世,留下他与嫡母苗夫人,以及身份卑微的生母相依为命。
在他十岁时,因为家中生了变故,生计艰难,苗夫人不得已遣散奴仆,徐渭的生母也被赶出家门。
十四岁时,养育他的嫡母苗夫人也撒手人寰,徐渭只好跟着长兄徐淮生活。
两兄弟年龄相差过大,也没有共同语言,相处得并不和谐。
徐渭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心酸。
不过,好在他自小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六岁读书,九岁成文,十数岁便能仿古作《释毁》。
因此,徐渭被誉为“神童”,其才名迅速在当地传开。
稍长一些,徐渭便走上了读书人必经的科举之路。
原本人们以为,以他的才情,考科举根本不成问题。
但谁也没想到,徐渭自二十岁成为生员后,参加了八次科举,没有一次成功中举。
为何天资聪颖的徐渭会屡试不第呢?
这其中,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徐渭并不喜欢科举考试,但是被两个哥哥逼着去应考。
在考场上,他看过题目后一挥而就,文章写得十分精辟,很快就写完了。
他在考场上还剩下好多时间没事干,于是就在卷子空白处画起了画,画了祖先像、供桌、祭品,还画了自己穿着举人的服装在祭祖!
画完后,他还在边上写了“不过如此”四个字。
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很佩服,但看到卷子上的画后却连连摇头,在卷子上批道:
“文章太短脸皮厚,名次排在孙山后。”
三年后,家里人又叫徐渭去赶考,刚好又遇到了那个主考官。
这次徐渭心里很生气,就在卷子上大写特写,列举了科举的种种弊病。
他越写越火大,文章也越写越长,结果试卷上写不下,就写到了桌面上、凳子上,最后连凳脚上都写满了!
交卷时间到了,徐渭就把试卷连同桌子凳子一起背上去,交给主考官,把主考官都吓了一跳!
这件奇闻很快就传了出去,徐渭本来的字是文清,但从此,他就被人称为“徐文长”了。
可以说,这个故事在有关徐渭的诸多传闻中最能遗貌取神,从侧面反映了徐渭的才情和个性。
他是个执拗、有棱角的人,虽然才华横溢,却不甘心在科举的限制下隐藏自己的锋芒。
02
苦无尽头,休言苦极
徐渭成了徐文长之后,他的人生仿佛开启了一段新篇章。
在这段篇章中,科举失败仅仅只是一个开头。
在日后,他还接二连三地经历了很多灾难:二哥徐潞和大哥徐淮相继逝世,家产被人霸占;发妻潘氏夭亡;继妻王氏离婚……
而令人意外的是,嘉靖三十七年,行至中年还怀才不遇的徐渭,命运居然出现了重大转机。
浙直总督胡宗宪听说了他的文名之后,将他招入幕府。
胡宗宪对一向狂狷清高的徐渭给予了超级礼遇,给他不跪不拜,随时喝酒的特权,还赠予他足够买房置地、再娶续弦的大笔钱财。
徐渭自然投桃报李,为胡宗宪竭忠尽智。
他替胡宗宪歌功颂德的《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深得嘉靖皇帝的欢心。
重要的是,徐渭深谙兵道,他屡献奇计,多次帮助胡宗宪战胜倭寇,并且智擒大海盗头子汪直、徐海等。
可以说,在胡宗宪幕府的六年,是徐渭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六年。
然而,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嘉靖四十一年,随着严嵩被罢官,被视为严党成员的胡宗宪岌岌可危。
徐渭也被牵连下狱,在狱中多次自杀未遂,精神也一度崩溃。
徐渭的这种行为,更像是对胡宗宪知遇之恩的以死相报,只是他用的方式太过极端。
等到徐渭好不容易出狱,却不料又在第二年因精神病发,失手杀死了继妻张氏,又被打入死牢。
后由于好友为此奔波,以及皇帝大赦,他在坐了六年牢之后终于得以保释出狱。
有人说,徐渭的一生可谓是“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次不第,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这种说法其实过于拘泥表面,对徐渭来说,苦难反而使他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就在隆庆三年,经历了多次自杀和两次牢狱之灾的徐渭,开始研究养生之道。
那时,他在狭窄的监牢里,一面注解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一面研究养生之术。
他乐观地想象着:万一自己不能获释出狱,他留下这部著作的行为,或许能像嵇康留下《广陵散》一般闻名后世。
就这样,徐渭的脸色变得红润,气色也渐渐好起来,他的生命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
靠着“一段不可磨灭之气”, 徐渭于无尽苦难中寻觅一丝欢愉,他甚至把这种苦中寻乐的快乐,总结成了一副对联: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意思是说:整段的快乐很难见到,所以即使是零碎的欢乐时刻,也值得人们珍惜,即使到了最苦的时候,也不要轻易言苦。
这就是徐渭的人生智慧。
03
大明梵高,余响不绝
果然,在大难不死终于出狱之后,徐渭的生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他50多岁开始学画,却一发而不可收拾,把毕生所有酸甜苦辣种种体验都抒发在自己的诗画艺术里。
他自号“青藤道人”,“青藤”象征着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与徐渭的艺术精神和人生经历正好契合。
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而“道人”则暗示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青藤道人”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更蕴含了他深邃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哲学。
这一称号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艺术风格的形象描绘。
从徐文清,到徐文长,再到青藤道人,徐渭完成了他生命的历练。
徐渭被称为“东方梵高”,因为他像梵高一样,都领先于所生活的时代,而不被理解,在世时籍籍无名,身后却声名不凡。
但不管遭遇多少打击,不管经历多少苦难,徐渭都用他特有的方式做出回击,在苦难中爆发出令人震惊的生命能量。
即便在最暗淡的时刻,也要点亮心中那盏不灭的灯火,这便是徐渭给世人最深刻的启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