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57岁的李慧娟,感觉自己活成了一口枯井。丈夫早逝,女儿成家,从市图书馆副馆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世界就只剩下一间安静得可怕的房子。女儿张曼劝她去学插花、烘焙,但那些东西都无法填满她内心的空洞。
她年轻时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一颗心被唐诗宋词浸润得柔软又敏感,却在务实平淡的婚姻和生活中,被尘封了太久。
转机来自短视频。在一个无聊的下午,她划到了一个叫“墨渊举人”的博主。
没有喧闹的配乐,只有一个穿着素色长衫的男人,坐在一整面墙的书前写字。
他从不露全脸,声音却低沉磁性,像老式唱片机里流淌出的旋律,念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那个瞬间,李慧娟的心被击中了。
这个“墨渊举人”构建了一个她梦想中的世界。
他住在徽州古村的老宅里,过着抚琴、品茗、读诗、写字的生活。
他讲陶渊明,李慧娟便向往那份“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念李清照,李慧娟便觉得那“冷冷清清”正是自己退休后的写照。
他仿佛是她失散多年的灵魂知己。
她开始沉迷于他的视频,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一次,他分享了一首自作的律诗,感怀岁暮,格调略显萧索。
李慧娟压抑多年的文学才情瞬间被点燃,她在评论区写下了一段长评,剖析其用典与意境,最后点睛道:“先生之诗有盛唐气象,然尾联‘孤舟一夜听风雨,不载功名只载愁’,未免过于消沉。人生向晚,更应有‘老骥伏枥’之豪情。”
这条评论被顶上了热评第一。
几个小时后,一个红点提示,“墨渊举人”亲自回复了她:“得君一语,如遇知音。愁肠百结,只因无人能解。敢问何以遣之?”
这句回复,像一道电流,瞬间击穿了李慧娟五十多年来的平静。
她感觉自己又变回了那个捧着书信脸红心跳的少女。
他们顺理成章地加上了微信。
他自称高远,50岁,早年经商失意,后来看破红尘,回到祖宅隐居。
他的谈吐儒雅,学识渊博,最重要的是,他懂她。李慧娟抱怨生活无聊,他便发来一张院中兰花盛开的照片,附言:“心若有景,何处不花开?”她感慨年华老去,他便温言安慰:“岁月从不败美人,只添风韵与从容。在我眼中,慧娟你,便是一本需要静心品读的线装书,封面虽旧,内容却愈发醇厚。”
“一本需要静心品读的线装书”——这句话,彻底击溃了李慧娟的心防。
一辈子了,她是能干的李馆长,是操劳的妻子,是唠叨的母亲,却从未有人将她看作一本值得“品读”的书。
高远给了她一份久违的、作为女性被欣赏的价值感。
她无可救药地坠入了爱河,对着手机时而痴笑,时而蹙眉。
这种反常,很快引起了女儿张曼的警觉。
02
“妈,你最近到底跟谁聊天呢?魂不守舍的。”一次家庭聚餐,身为金融从业者的女儿张曼开门见山,语气里满是警惕。
“一个……网上认识的朋友。”李慧娟有些心虚。
“网上认识的?”张曼的声调立刻高了八度,“男的女的?多大年纪?妈,现在网上骗子最多,专骗你们这种有退休金、感情空虚的中老年人!他是不是对你特别体贴,显得特别懂你?”
女儿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李慧娟燃烧的心上。
她最珍视的精神共鸣,在女儿口中成了廉价的骗术模板。
“你胡说什么!”她恼羞成怒,“我们谈的是文学,是人生!他不是骗子!”
“精神交流?妈你清醒一点!”张曼拿出手机,搜出几条新闻,“‘六旬老太被网恋男友骗走百万养老金’,这种例子还少吗?你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母女俩的争吵不欢而散。
张曼的激烈反对,反而成了催化剂,让李慧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觉得全世界只有高远理解她。
就在这时,高远发来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他第一次露出了全脸。
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背景是青翠的芭蕉,面容儒雅清瘦,鬓角的白发更添了几分文人气质。
他抬起头,对着镜头温和一笑,声音穿透屏幕而来:“慧娟,这里的春天很美,茶也沏好了,你……什么时候来?”
这个笑容,这句话,是压垮李慧娟所有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见他!这个念头疯狂滋长。
她要亲眼去看看那个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她瞒着女儿订了去徽州的高铁票。
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张曼时,女儿彻底崩溃了。
“妈!你疯了?!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见一个陌生男人?”张曼的眼圈红了。
“他不是陌生人,他是我这辈子的知己。”李慧娟的语气异常平静且坚定。
“知己?他图你什么?图你的退休金?图你的房子?”
“曼曼,你能不能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想得那么功利?”李慧娟叹了口气,“我这一辈子,循规蹈矩,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次。这一次,就算被骗,我也认了。我想为自己疯一次。”
看着母亲决绝的样子,张曼知道再也劝不住了。
她颓然坐下,眼泪无声滑落:“妈,你有没有想过我?万一你出事了,我怎么办?”
李慧娟的心被刺痛了,但她只是走过去抱了抱女儿,轻声说:“放心,妈妈会每天给你报平安的。”
她拎起早已收拾好的行李箱,没有再回头。门关上的那一刻,她听见了女儿压抑的哭声。她的心揪了一下,但奔向新生的脚步却没有片刻停留。
![]()
03
经过漫长的旅途,李慧娟终于抵达了那个烟雨蒙蒙的皖南小镇。
在古老的牌坊下,她见到了高远。
他穿着视频里的长衫,撑着一把油纸伞,从青石板路的尽头缓缓走来。
他比视频里更显清瘦,眼神也更加温柔。
“慧娟,你来了。”他的声音和她想象中一模一样。
那一刻,李慧娟所有的忐忑都化为了安心。
他自然地接过她的行李,为她撑伞,两人并肩走在巷子里,仿佛已经相识多年。
他的老宅古朴而雅致,一尘不染,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墨香。
接下来的几天,李慧娟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清晨在鸟鸣中醒来,上午看他写字,下午一起在山间散步,晚上则对弈品茶。高远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记得她的所有喜好,看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欣赏与疼惜。
李慧娟彻底沉沦了。她觉得前半生的所有等待,都是为了与他相遇。
第五天,他们坐在院里的桂花树下,高远忽然握住她的手,认真地凝视着她:“慧娟,我们结婚吧。”
李慧娟愣住了。“是不是……太快了?”
“不快。”高远摇头,“人生苦短,能遇到一个灵魂契合的人,是多大的幸事。我不想再浪费一分一秒。我想和你一起,看尽这院中四季。你,愿意吗?”
他的话,字字句句都敲在她的心坎上。她已经57岁了,还能有多少年华可以犹豫?眼前这个男人,是她寻觅一生的港湾。
“我愿意。”她含泪点头。
第二天,他们就去了镇上的民政局,领了两本红色的结婚证。
没有仪式,没有祝福,但李慧娟感觉自己像踩在云端,幸福得不真实。
她给女儿张曼打电话,告知了婚讯。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随后传来女儿冰冷又失望的声音:“妈,这是你的选择,以后出了任何事,别来找我!”
电话被挂断了。李慧娟心里一阵刺痛,但回头看到高远担忧的眼神,那点痛楚很快就被甜蜜所取代。她想,没关系,时间会证明一切。
从今天起,她就是这栋老宅的女主人,她将和她的知己,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她以为,这会是她幸福人生的真正开端。
![]()
04
新婚的日子,甜得像一首诗。李慧娟迅速融入了女主人的角色,为高远打理生活起居。高远则给了她极致的浪漫与尊重。他叫她“夫人”,会在她午睡时为她盖上薄毯,她甚至开始在他的视频里出镜——虽然只是一个烹茶的手部特写,或是窗边读书的背影。粉丝们的祝福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然而,完美的梦境,很快出现了裂痕。
第一个不和谐的信号,是关于手机。高远建议李慧娟换掉智能手机,改用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人机,理由是“智能手机信息庞杂,会扰乱心境”。李慧娟虽有不舍,但为了迎合他,还是照做了。这让她和女儿本就紧张的关系,几乎彻底断了联系。
第二个信号,是一位不速之客。
婚后第七天,一个穿着笔挺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男人,开着一辆与古村格格不入的黑色轿车来到老宅。他自称姓刘,是高远的“远房侄子”,但他看高远的眼神,没有亲情,只有敬畏与审视。
两人在院角低声交谈了很久,高远的脸色变得异常难看,甚至流露出一丝李慧娟从未见过的惶恐。
客人走后,高远整个人都心神不宁,只说是“家族旧事”,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
李慧娟第一次感到,她所认识的高远,或许并非全部的他。
真正的崩塌,发生在婚后的第十天。
那天下午,高远在书房拍摄一条讲解兰亭集序的视频。李慧娟在厨房发现酱油用完了,想起书房里有个小的储藏室。她不想打扰拍摄,便踮着脚尖,悄悄推开了书房的门。
高远背对着她,正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她绕过他,准备去开储藏室的门,目光却无意中扫过书案。那里摊开的不是宣纸,而是一个笔记本。
鬼使神差地,她走了过去。
![]()
笔记本上是高远熟悉的字迹,但内容却让她如遭雷击,浑身冰冷。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托付了终身的男人,她忽然发现自己对他一无所知。
“这……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