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 柳玉琳
全市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3万支、志愿服务组织486个、志愿者超500万人,全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800万小时……10月30日,苏州市志愿服务工作系列活动晒出一份“志愿服务成绩单”,集中展示了苏州志愿服务的活跃度、专业性和丰富场景,折射出“志愿者之城”的文明与温度,一股志愿服务的热潮正在这座古城持续涌动。
志愿动能澎湃全城
从100人的小队,成长为拥有13支分队、超4000名活跃注册志愿者的综合性志愿服务组织,苏州驴先生志愿服务总队,凭着一股“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温暖”的倔劲,让每年超10万人次群众实打实受益。
“正在探索发挥一线‘领头羊’强纽带作用,计划明年志愿者活跃度超30%!”苏州驴先生志愿服务总队队长严铭表示,团队正计划结合社区情况,打造“一社一品”项目,同时试点云直播、云课堂等线上志愿服务模式,让更多志愿星火集聚成燎原之势。
“驴先生”的这股活跃劲头,既是苏州志愿服务动能澎湃的生动缩影,也源自整个城市聚力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
这种趋势最近几年尤为明显。去年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苏州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目标是助力加强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引领和孵化培育。今年“五一”假期打响的“志暖苏城”品牌,一举把“红马甲”升级为城市温情IP。今年7月,苏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建立,明确43家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一套统一指挥、整体联动又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而此前,在今年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上,“苏州市新时代志愿服务云平台”的正式上线,无疑为苏州开展志愿活动搭建了一触即达的“云端枢纽”。作为全市志愿服务的总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全市17个不同领域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和小程序,主要实现数据归集、资源匹配、指挥调度、项目管理、评价激励等功能。
如何给志愿热情再添一把火?《苏州市志愿者嘉许激励办法》将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礼遇,全面提升激励措施的精准度与可持续性,激发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专业力量精准抵达
“累计培训志愿者超75.3万人次,实名认证急救志愿者7.3万余人,推动苏州市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提升至21.6%。”说出这些数据时,苏州市急救中心培训负责人张希的语气难掩自豪。
在颁奖台上,苏州市急救中心的“金色闪电”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苏州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而满满的专业性,则是她们的志愿服务项目从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的硬核底气。
一般而言,社会急救是急救链中最为紧张的一环。张希介绍,特别是心脏骤停,急救时间只有“黄金四分钟”,救护车基本上是无法及时抵达的。所以中心特别组织专业的院前急救人员,组成了一支50多名专业急救志愿者的培训队伍,对物业人员、交警、管网维护人员、“两新”群体、文旅从业者等触及群众最深的群体开展培训,在人流量大的地铁站等地投入AED设备,让专业力量能够精准抵达群众需要。
这种专业性,在苏州志愿服务中一以贯之。早在培训环节,苏州就通过建立苏州市志愿者学院,整合高校、专业机构、行业专家等资源,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开发出标准化培训课程和教材,并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课堂+实训基地”等多样化形式,对志愿者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既涵盖志愿服务理念、权利义务、安全防护的基础知识,也有心理疏导、应急服务等特定服务领域的专业培训。
让服务更加专业,让专业更加规范。从《假日文旅志愿服务规范指引》《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志愿服务规范指引》到《车站志愿服务规范指引》《便民服务驿站志愿服务规范指引》等,苏州分类制定各类指引,明确不同领域志愿服务目标、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安全指引等,为规范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参考。
节假日志愿服务中,苏州细化编制景区、路口等点位《服务手册》,统一制作“志暖苏城”红马甲、遮阳帽,配发志愿服务“十小件”和物资补给包等。
服务场景全域铺展
舞台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动人心弦。情景沙画《温暖向阳》,讲述着张家港“开心驿站”498名专业志愿者,默默守护市民心理健康的感人经历;《数说社志融合》演讲,展现了太湖街道融湾社区在志愿者参与下的蝶变新生;《爱满归途》情景剧中,太仓市“司法+青少年社工”新型帮教考察模式令人深思……“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无处不在。”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处负责人郑韬说,把真实经历搬上舞台,正是为了让观众认识到,志愿服务早已嵌入日常大多数生活场景。
舞台之下,场景仍在延伸。目前,苏州积极引导志愿服务主动融入“10+4+1”基层治理应用场景。“10”是“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矛盾调解、婚姻家庭、心理健康、协商共治、便民服务、城市微更新、安防应急、法律援助十类村(社区)治理场景,“4”是学校、信访、新就业群体、司法社会工作四大专业社会工作领域,“1”是假日文旅志愿服务,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供给,让温暖弥漫着苏城。
如何推动每个志愿服务的场景“半径”更大?“领头雁”的力量不容忽视。苏州高新区网约配送员舒龙,凭借着把“送餐路”跑成“调解路”,让更多人熟知。今年年初,舒龙工作室成立以后,其志愿服务队壮大到40多人。现在,“龙哥”的送餐车上放着两个笔记本,一个记政策用于“下达”,一个记意见随时“上传”。
然而,要让服务场景全域铺展,必须把“一个人的奔跑”变成“一群人的接力”。苏州鼓励社会多元参与,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市、县两级成立“1+10”志愿服务枢纽型社会组织,依托市社志联组建“志愿服务联盟”,吸纳90余家企业、医院、协会商会、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参与。建立市、县两级志愿服务项目库,定期收集群众需求,发布服务项目,实施“公益伙伴结对计划”,推动爱心企业认领结对项目,通过资金、物资、技术、场地等方式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支持。
活动尾声,首批志愿服务公益伙伴结对计划开展,通鼎捐助资金项目揭牌,依托腾讯SSV时光实验室打造的“时光家园”社区互助项目发布……多元力量的参与,让社会爱心有处投放、志愿服务场景随时扩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