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里面,名头最大的好汉,应该是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等等,武艺最强的则是“马军五虎将”,但第一个出场的却并不是他们,而是“江湖称史进,绰号九纹龙”的九纹龙史进。
他从小喜欢舞刀弄枪,母亲多次劝说不得,父亲史太公拗不过他,给他请了师傅教学武艺,史进向往江湖,找了高手在身上绣了一身九条龙的纹身,得了“九纹龙”的绰号。
《水浒传》开篇,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被迫害离京,路过史家庄,教了史进武艺,附近少华山的头领到史家庄“借粮”,被史进捉拿,他有感于对方义气,与几人结交,又被人举报给官府,被迫背井离乡,途中遇到了鲁达,引出了书中最出名的段落之一——“三拳打死镇关西”。
史进找不到师傅,落草为寇,要救人被官府捉拿,得了梁山的营救,带着少华山一干人等上了梁山。排座次的时候,他位列二十三,上应“天微星”,担任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
![]()
到讨方腊时,史进负责巡哨,中了埋伏,被庞万春一箭射杀。
在书中,史进豪爽慷慨,侠肝义胆,结局令人颇为唏嘘。但真实历史上的“史进”,却闯出了比梁山众兄弟更大的事业。
《宋史》中记载,宋徽宗宣和元年,即1119年,有大寇宋江在梁山泊聚众起事,转战中原,攻破十余座州城,官兵连战连败。“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在地方官员奏章中,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考虑到他能攻城拔寨,应该不至于只有三十几个人,这“三十六人”大概率属于起义军的骨干,也就是将领一级。
1121年,海州知州张叔夜击溃了宋江,走投无路下,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被编入朝廷官军的编制,宋朝有官员目睹了招安的过程,还写了首诗:“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侧面也证明了起义军的核心为宋江以下的三十六名首领。
再往后,宋江跟着西军征讨方腊,在攻破杭州和擒拿方腊的战斗中都立了功劳,却因为出身问题,被上官压制,夺取了功劳。
从此之后,宋江等人就消失在历史书籍当中。
![]()
1127年,靖康之变,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建立南宋。同一年的关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叫史斌的人,他号召关中流亡的士民和百姓,于混乱中,拼凑出了一支兵马,径直扑向兴州。
史斌是谁?南宋人写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着:“斌本宋江之党”,而在《宋史》中,则称其为“关中贼”。
考虑到北方人的口音,和官员对起义军首领的蔑视,以及史进的籍贯华阴县就处于关中,后世很多人推测,史斌就是宋江一党中的史进!
跟宋江一起接受了招安,史斌应该有个不大的朝廷官职在头上,他是否参加了对方腊的征战,又怎么返回了家乡,史书上都没有记录。或许是不满上官欺压,或许是郁郁不得志,又或许是看到乱世就燃起了野心,不管怎样,昔日梁山泊的好汉,再次扯旗造反了!
兴州是现在的陕西略阳,是西北军事重镇,扼守关中到蜀中的要道,当地知州名叫向子宠。他畏惧金军和流寇,在兴州的道路上设立了重重关卡,陕西百姓要逃去蜀地的都被拦在兴州,任他们怎么苦苦哀求,向子宠就是不肯开关,“流离困厄,死于关隘之下者不可胜计”。
这也就怪不得史斌登高一呼,主动跟随他的人就不断增加,而向子宠听说史斌前来攻打,之前对待百姓的强硬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等起义军抵达,向子宠就弃城而逃,史斌占据了重镇兴州。
要说史斌当年也是随着宋江转战千里,见过世面的,自己当了老大,眼界却变小了许多,他仅仅拿下兴州一地,居然就宣布建国,自立为帝了。大概是这个“国”太小了,史书甚至没有记录史斌的国号。
不过史斌也清楚,仅凭兴州,不足以在乱世出头,他整顿了一番兵马,就挥军南下,想要效仿五代的王建和孟知祥,盘踞蜀中。可惜他动作慢了一步,利州路兵马钤辖提兵北上,扼守剑门关。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史斌猛攻数次,都无法撼动关城,只好撤回兴州。
南下不行,史斌改道北上,相继拿下了兴州周边的武休等几个县城,再去攻打兴元府(现在陕西省汉中市)。他的算盘很清楚,既然不能仿效王建等人割据蜀中,那就退而求其次,占领汉中仿效张鲁,也算是乱世中的一方小诸侯。
然而,史斌麾下军队大多是流亡百姓,战斗力有限,对付城墙矮小守军不多的小县城,还能凭借人数优势一一拿下,面对城高兵众的兴元府,史斌再次撞了个头破血流,猛攻多日,无功而返。
连着两次扩张行动都宣告失利,史斌缩回兴州,训练兵马。宋朝官军正被金军打的节节败退,守城有余,却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对付史斌,让他在兴州相对平静的待了好几个月。
![]()
1128年,金国大军再次南下,宋朝守御中原的擎天之柱宗泽病逝,河北重镇相继陷落,赵构派到开封继任宗泽的大臣杜充,畏惧金军攻势,索性掘开黄河,导致黄河河道南移,“夺泗入淮”,无数河南百姓流离失所。金军南下暂时受阻,转道向西,猛攻西军据守的关中,攻占了重镇同州。
在金军和宋军猛烈交锋时,史斌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集结兵马,四处攻打城池扩张地盘。
一名叫张宗谔的义军统领,派人联络史斌,说自己正在京兆府(现在陕西西安)驻扎,愿意投靠史斌,献上京兆府。
史斌大喜,京兆府是西北头号大城市,如果能占据京兆府,进而拿下潼关,锁闭关门,那他就能稳稳的在三秦大地立足,慢慢尝试攻略关中,成昔年秦国故事。
史斌迫不及待的挥军直奔京兆府,在张宗谔的帮助下,一举入城,拿下了这多朝古都。张宗谔表面上迎奉史斌为首,暗地里却不断地招诱史斌的手下,劝说他们不要为反贼效力,同时派人联络宋朝西军主将曲端和吴玠,请他们发兵,剿灭史斌。
吴玠得报后,提兵攻打京兆府,史斌自信心满满,率领兵马出城迎击,但他的士兵很多都被张宗谔说动,出城后就一哄而散,拿着各自的银两逃走,大军陷入一片混乱,吴玠趁势进攻,大败史斌,他一路逃到附近的一个小镇子。
对于史斌的结局,史书上给出了两个说法,一个是史斌被俘虏后,吴玠直接将他斩首了事;另一个则是吴玠将他押回京兆府,处以凌迟,以震慑关中人心。
不管怎样,这位货真价实的“梁山泊好汉”,成为当年宋江众人中,最后一个在史书上落幕的,而他一度称帝,也在史书上留下了比当年同样占据梁山泊的“同僚们”更为厚重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1128年,另一位梁山好汉的原型关胜也被迫落幕。关胜是济南府的猛将,有人说是关羽的后代。金军攻打山东,关胜屡屡领兵出击,顶住了金军的攻势。但他的上司,济南知府刘豫被金国利诱,决定投降,关胜不肯,就被刘豫杀害。(挞懒攻济南,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刘豫遂杀关胜出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