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黄家祥的一项发现引发热议: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群出土的漆奁盖顶凤鸟图案,与第五套人民币 100 元 “100” 字样下方的装饰纹样,相似度高达 90%!
![]()
这只沉睡了 2000 多年的战国凤鸟,竟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堪称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
战国漆器里的 “凤鸟密码”
1979 年至 1980 年,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的发掘震惊学界,177 件 / 套漆器破土而出,其中 56 件 / 套漆奁尤为精美。此次引发关注的凤鸟纹,便出自编号 M41:4 的漆奁盖顶。这只凤鸟以变体卷云纹为基底,线条流畅规整,构图对称均衡,既有楚文化的浪漫灵动,又融入巴蜀文化的雄浑气质,是当时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
在战国时期,凤鸟纹绝非普通装饰。楚人视凤鸟为祖先化身,将其视为吉祥、权力与永恒的象征,这种图腾崇拜通过漆器工艺广泛传播。青川漆器的凤鸟纹虽经抽象变形,却保留了 “昂首振翅” 的核心神韵,红黑主色调的运用更凸显出 “朱画其内,墨染其外” 的战国漆器美学范式。
百元人民币上的这组装饰纹样,曾被网友戏称为 “猫神图案”,实则源自战国漆器纹饰。专家证实,其设计原型可追溯至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纹样,与青川凤鸟纹同属战国秦汉时期的经典装饰体系。两者在结构上都采用二方连续构图,韵律上都追求曲线的灵动舒展,这种高度契合绝非偶然。
![]()
黄家祥研究员指出,战国漆器纹样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源头,其对称美、韵律美穿越千年依然鲜活。从商周青铜器的神秘图腾,到战国漆器的浪漫变形,再到现代人民币的设计创新,凤鸟纹始终承载着 “吉祥安康” 的文化寓意,成为连接古今的精神纽带。
青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考古机构对两件“跨时空纹样”开展深入比对研究。此次发现不仅彰显了巴蜀文物的文化价值,更印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深厚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