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地花纹样,中心向外延伸的区域,以花卉(如玫瑰、天竺牡丹等)与藤蔓为主,搭配几何纹样(如菱形、星形)构成“满地花”布局。
我们跟随地毯研究学者陆晋生的脚步,在新疆和田地区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和田地毯编织工艺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在和田的所见所闻,学者陆晋生将从地毯纹样的角度,梳理中华文化的辗转与流动。和田地毯不仅是生活中的实用品,更是承载着丝绸之路文明记忆的艺术珍品。
纹样,经纬之间的永恒之歌
踏入和田的任何一家地毯作坊,最先攫取目光的,永远是那些繁复精美、意蕴深长的图案。这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一套被称为“努斯卡”的完整视觉语言系统。每一种图案单位都遵循着严密的组织逻辑、色彩递进关系和结构秩序,构建出一种深厚而稳定的审美张力。
在众多努斯卡中,三种经典纹样尤为突出:“拜西其切克古丽”(五枝花)以放射性布局象征生命的绽放,花、苞、枝叶在湖蓝或宝蓝的底色上形成视觉中心,黄绿与蓝色的撞色带来轻盈的节奏感;“恰其曼”(散花式)以中心圆形图案为主体,外围散点布置不同花枝与几何纹样,在热烈的红色底坯上展现对称中的自由;“阿娜尔古丽”(石榴花)则以饱满的构图传达果实累累的美好寓意,石榴的枝、叶、花、果在群青或深红的底色上对称蔓延,充满生命力。
这些精美纹样的背后,流传着动人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地毯之父”那克西万的故事中,他痴迷于地毯的创造,历经多次失败后终于成功用羊毛织成了地毯,并不断改进工艺。而古兰姆汗得仙人授艺的传说更为这门技艺增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她在梦中得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传授编织技艺,醒来后便织出了令人赞叹的地毯。
考古发现为这些传说提供了佐证。尼雅遗址出土的汉代毛织品,其精湛的织造技艺令人惊叹;圆沙古城发现的毛织品残片,证明早在汉代,这里的毛纺织技艺就已相当成熟。这些实物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悠久的织造历史。
![]()
几何骨架填花纹样,先构建严谨规整的几何框架,再在框架内填充丰富的植物纹样,通过色彩明快的搭配与满地铺花的构图,实现“繁而不乱”的视觉效果。
![]()
以540道和田羊毛地毯为例,一个熟练的地毯编织工人一个月只能编织1.3平米左右。和田地毯织造业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现在许多家庭妇女已经成为织工主力。
“软黄金”的温度与灵魂
和田地毯“软黄金”的美誉,不仅来自其艺术价值,更源于其繁复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所赋予的独特温度。整个过程需要经过纺线、染色、上经、织作、修剪等十余道工序,全部依靠匠人的双手与经验完成。
选料是第一步。和田羊因长期饮用昆仑山雪水,其羊毛纤维长、弹性好、光泽亮,是织毯的上佳原料。老匠人们能通过触摸就判断出羊毛的优劣,这种经验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积累。
染色工艺尤为讲究,堪称一门艺术。早期的和田地毯均使用植物染料:从石榴皮中提取黄色,核桃皮中取得褐色,靛草中获取蓝色,红柳根中提炼红色。这些来自大自然的色彩,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火候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变化。
和田地毯核心技艺是独特的森纳结扣法(“8”字扣)。织工需将绒头纱在经线上绕成“8”字形,拉紧后割断。这个动作,在一条地毯上需要重复数十万次。正是这种独特的结扣方式,使得和田地毯结构异常紧密,绒头牢固,使用寿命可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织造时,匠人们往往盘腿坐在织架前,身体随着织作的节奏轻轻晃动,仿佛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
![]()
散花式全称为“恰其曼奥依古丽”,恰其曼为散花之意,以散落的花朵为图案,传递出一种随性而不失优雅的美感。
地毯是和田的日常美学
在和田人的生活中,地毯从来不只是装饰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记录着家族的喜怒哀乐,见证着生命的来来往往。
走进一个传统的维吾尔族家庭,你会发现地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客厅中央铺设着华丽的“阿娜尔古丽”地毯,这里是接待贵客、举办家庭聚会的场所;卧室里则铺着色调温和的“恰其曼”地毯,它的柔软与温暖守护着家人的安眠;墙上挂着的“艾迪亚努斯卡”壁毯,不仅是装饰,更是一个家庭的审美宣言。
老人会指着地毯上的纹样给孩子讲述祖辈的故事:这个石榴花纹记录着曾祖父的婚礼,那组几何纹样象征着家族迁徙的路线。在这些家庭里,地毯是传承家族记忆的载体。一条用了三代的地毯,绒毛虽已磨平,图案却更加清晰,就像岁月打磨过的记忆,愈显珍贵。
如今,这种传统的生活美学正在以新的方式延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发现和田地毯的价值,他们不仅将它视为传统文化的象征,更看作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代表。在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分享着如何将传统地毯融入现代家居的经验,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图案在与现代家具的对话中,展现出惊人的包容力。
![]()
在和田市纳克西湾地毯厂,总经理麦吾兰·穆合塔尔带领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里收藏的数百张和田地毯。本期所有展示的地毯纹样,均来自这家地毯厂。
![]()
中心大奖章纹样也称中心葵,核心特征是地毯中央有一个由花纹构成的巨大圆形图案,且图案呈对称环绕的层次结构,四周还配有包角与毯边设计。
经纬之间的永恒
站在和田的一家老作坊里,看着老匠人手指翻飞,将彩色毛纱在经纬线间缠绕、打结,仿佛目睹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经纬之间,编织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明。
和田地毯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图案和工艺,更在于它与人类情感的深度联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审美历程,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记忆。在机器轰鸣的时代,这种需要投入时间、耐心和情感的手工技艺,提醒着我们另一种时间的维度—在那里,快与慢、新与旧、传统与现代,都能找到和谐的共存方式。
正如织工们所说:“我们织的不是地毯,是时间。”在这经纬交织的世界里,每一根线都在诉说着永恒的故事,每一个结都在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只要还有人愿意坐在织机前,用心编织,这条穿越千年的文明之线就将永远延续。
![]()
回纹与几何花卉纹结合的对称式设计,中心区域以红色圆形为基底,中心外的蓝色几何纹与红色花卉纹交替分布,形成对称边饰。通过花卉、几何纹的重复与变化,营造出“无限延伸”的视觉张力,是和田地毯“对称中藏自然韵律”的典型体现。
![]()
地毯的精细度以“道”数为核心衡量标准,道数越高所能呈现的图案也越复杂清晰。由于羊毛本身存在工艺上限,纯羊毛地毯720道已是其顶峰。若要突破材质限制,则需借助更为纤细坚韧的桑蚕丝线来实现。上图地毯道数为1500道。
![]()
开力肯是和田地毯中使用最广泛的纹样,其核心特征为以几何骨架为基础填充花卉纹样,图案结构严谨规整,色彩明快且满地铺花,构图紧凑却不显杂乱,兼具华丽与炫目的艺术效果。
![]()
策划 / 高若谷
文 / 夏铭
采访 / 王宇轩
图片 / 聂子翔、聂瑞华
设计 / 郑健男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