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跨越重洋的文明对话
清代外销精品展亮相长沙博物馆
观众驻足欣赏。主办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11月13日电 11月11日,“西风东渐再出海——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精品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启幕。展览通过广彩瓷、广珐琅、广绣、外销画、外销扇、漆器、银器、广雕等150余件兼具东方技艺与西洋审美的清代外销精品,生动再现了18至19世纪中西贸易与文化交融的辉煌历史,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西风东渐再出海”的跨洋文明对话。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海上丝路的东西两端”,聚焦广州在“一口通商”政策下的贸易盛况。自1757年起,广州成为欧美商船唯一的停靠口岸,十三行商馆区外商云集,黄埔港船只络绎。这一独特的贸易政策推动广州手工业蓬勃发展,瓷器、漆器、丝绸等商品远销欧洲,催生了盛行西方的“中国风”艺术潮流,东方意象融入欧洲装饰、建筑与日常生活,实现东西方美学的深度共鸣。
步入馆内,第二单元“中西合璧的广作定制”则以广彩瓷与广珐琅为代表,展现外销品在器型、纹饰上迎合西方审美,工艺上延续中式传统,体现早期“全球定制”的文化融合。第三单元“神秘东方的欧洲想象”通过广绣、外销扇与漆器,揭示欧洲对东方的浪漫化想象。第四单元“精工细作的海贸珍品”聚焦外销银器与广雕,凸显其珍贵材质与高超技艺,成为兼具实用与艺术、被西方珍藏的东方瑰宝。
本次展览的核心亮点,并非某一件单独的珍宝,而在于所有展品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讲述的“早期全球化”故事。从织金叠彩的广彩瓷到流光溢彩的珐琅器,从构图饱满的广绣到巧夺天工的牙雕、漆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琳琅满目的历史画卷。这些艺术品不仅是清代工艺巅峰的见证,更是文明对话的载体。
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观众感受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从清代珠江口的商船到今日全球化的浪潮,变的是贸易的形式,不变的是文明对话的渴望。这批外销艺术品,是数百年前‘一带一路’上生动的文化使者,它们所承载的互鉴精神,仍在指引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
本展览将于2025年11月11日起对公众免费开放,持续至2026年1月11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需提前在“长沙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测后入馆。(吴茜薇、李韵佳、江梓菱)
![]()
展出的精美瓷器。主办单位供图
![]()
展览现场。主办单位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