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近日,文化体验真人秀《非遗之城·宝藏季》收官。文化学者单霁翔与青年演员姚安娜组成“非遗搭子”,深入贵州丹寨、重庆荣昌、河南南阳三座非遗之城,通过沉浸式体验,生动呈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为观众铺开一幅“可触摸、可共鸣”的非遗人文画卷,为“可持续非遗”传播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样本。
跨越山河 走访三城 非遗之旅诠释珍贵技艺
《非遗之城·宝藏季》打破传统文化节目的框架,让非遗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节目中,从贵州丹寨苗族蜡染,到重庆荣昌陶器,再到河南南阳玉雕,单霁翔与姚安娜以“非遗解码人”与“非遗体验官”的身份亲历非遗制作的全过程。
节目播出期间,社交媒体平台衍生出大量用户自发创作的“非遗体验”内容,真实的用户反馈,印证了节目在打破非遗传播代际隔阂上的成功。
技艺保护到生活融合 共创非遗新生态新范式
《非遗之城·宝藏季》的核心突破在于,它展现了非遗从“被保护”到“被需要”的完整路径。节目中,蜡染与当代艺术结合,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当地时装展;荣昌陶器融入日常饮食与家居场景;玉雕技艺与现代审美对话。非遗不再是遥远的、古老的“遗产”“文物”,而是可穿着、可使用、可收藏的当代生活元素。节目还致力于推动“非遗+城市文旅”的深度融合。节目借播出契机,推出贵州丹寨、重庆荣昌、河南南阳三地的旅游攻略图,形成“城市一非遗文化一产业”的规模效应。。
对非遗传承人而言,《非遗之城·宝藏季》不仅是一次积极正向的曝光,更是对其坚守价值的肯定。节目中,张义苹的蜡染合作社为当地女性创造就业机会,作为非遗继承人刘嘉佳,致力于让荣昌陶器在创新中焕发新生、刘晓强在镇平玉雕技艺传承中融入当代美学......这些真实故事让观众看见:非遗技艺是活的文明,传承人是时代的匠人,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当代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遗之城·宝藏季》的社会价值在于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情感桥梁,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真正“活”了起来。未来,将继续探寻更多隐匿于山河之间的非遗瑰宝,让传统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
![]()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