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艺中国”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非遗中国行”主题服务考察(云南)进入倒计时6天,作为活动首站的昆明寻访线路率先揭开神秘面纱。这条集文化探访、非遗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线路,将以西南联大博物馆与云南民族村为核心载体,让参与嘉宾在行走中触摸非遗脉络,在体验中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韵味。
![]()
图源:西南联大博物馆公众号
昆明寻访线路通过“博物馆溯源+民族村沉浸式体验”的双节点设计,既呈现民族文化的精神厚重感,又展现非遗技艺在当代旅居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助力非遗文化成为云南旅居的核心吸引力。
![]()
图源:云南民族村
作为线路首站,西南联大博物馆承载着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传奇,是解读“文化坚守与创新”的精神地标。1938年,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师生辗转迁至昆明组建西南联大,在日寇轰炸与物资匮乏的绝境中,创造了“茅屋出大师”的教育奇迹。馆内通过文物展陈、场景复原与史料解读,系统呈现这段峥嵘岁月。
![]()
图源:西南联大博物馆公众号
这座博物馆的历史价值更体现在其深远影响:在滇8年间,西南联大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邓稼先等8位“两弹一星”功勋,以及170余位院士,更留下《云南矿产普查报告》《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等与地方深度交融的科研成果。师生与昆明民众守望相助的校地情谊,更成为这座城市包容气质的源头之一,正如汪曾祺所言,联大对昆明的影响“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如今,这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已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见证文化坚韧的重要载体,为寻访嘉宾理解云南文化的包容底色与创新基因奠定精神基础。
![]()
图源:西南联大博物馆公众号
在云南民族村这一核心体验地,其以“一寨一非遗”的布局打造全方位非遗沉浸场景。在云南民族村这一核心体验地,以“一寨一非遗”布局打造沉浸式场景:寻访嘉宾沿昆明故城入园,经阿昌族迎宾、傣族洒水祈福开启行程,沿途可近距离接触户撒刀锻造、白族铜银器制作等国家级非遗,体验景颇族织锦、德昂族民俗等省级非遗,还能观赏目瑙纵歌、傣族马鹿舞及佤族、基诺族专场演出。晚间藏族村篝火打跳将活动推向高潮。全程2.5小时的寻访体验串联8个民族核心非遗资源,实现“边走边看、边体验边传播”,让非遗从“静态展品”变为“动态生活”。
![]()
图源:云南民族村
![]()
图源:云南民族村
昆明寻访作为本次活动的首站线路,通过西南联大博物馆的精神溯源与云南民族村的非遗实践为核心,形成“精神感知+技艺体验+旅居融入”的开篇实践路径。二者共同以昆明为起点,诠释中华文化的韧性与生命力,让嘉宾在历史场景中感悟文化坚守、在非遗互动中触摸传统技艺,为整个“非遗中国行”活动打开观察视角。
![]()
图源:云南民族村
值得期待的是,昆明段行程落幕之后,“新艺中国”非遗寻访将正式开启三条特色线路,深入云南各州市:红河线路将走进弥勒、建水,在东风韵、可邑小镇等地感受阿细跳月、紫陶制作、烟盒舞的非遗活力;曲靖会泽线路聚焦铜商文化,围绕斑铜技艺、洞经音乐及特色非遗美食展开探访;文山线路则深入广南、丘北,体验壮族弄娅歪、西枫斗制作等非遗项目,串联普者黑等文旅场景。三条线路各有侧重,将与昆明段共同勾勒云南非遗全景,持续为“非遗中国行”注入新活力。

昆明信息港
记者:闫羽柯
编辑:李贵芳
审核:戴 兴
终审:宋建波

点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