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曾显示,孕期服用扑热息痛(泰诺)超过29天,孩子患多动症的风险竟飙升102%!然而,这个让全球孕妇陷入巨大恐慌的数据,刚刚被一项更高维度的分析彻底推翻。
这不仅仅是一次辟谣,这可能关乎到全球数千万孕妇和家庭的重大决策。由利物浦大学的Shakila Thangaratinam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2025年11月10日刚刚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了一项名为“伞形综述”(Umbrella Review)的重磅研究。他们用最严苛的目光,审视了过去所有关于“泰诺”与“自闭症/ADHD”的关联。
![]()
一、魅影:挥之不去的“关联”
一切的恐慌,都源于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
在过去,大量的观察性研究(此次被汇总了9篇综述,共涉及40项原始研究)都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方向:孕期使用扑热息痛(泰诺的学名),与后代患上自闭症(ASD)和多动症(ADHD)的风险,似乎存在正相关
尤其是当一些研究指出,使用时间越长、频率越高,风险就越强时,公众的焦虑达到了顶峰。毕竟,扑热息痛是医学界推荐给孕妇用于退烧和镇痛的“首选”药物。
如果它是魔鬼,那孕妇们还能相信谁?
一时间,它似乎成了导致儿童神经发育问题的“罪魁祸首”。这个“嫌疑犯”几乎无法自证清白,因为我们不可能对孕妇进行残酷的“随机双盲试验”——给A组吃真药,给B组吃安慰剂,然后看看谁的孩子“中招”。
于是,阴谋论四起,诉讼不断,甚至引发了政治层面的警告。
二、破局:“幽灵”到底是谁?
但是,顶尖的科学家们,都是天生的“杠精”。他们提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你确定是药的问题,而不是吃药的人的问题吗?
这句话点出了所有观察性研究的死穴——混杂因素 (Confounding factors)
自闭症和ADHD是具有高度遗传性的。会不会是家族的遗传基因或社会环境背景,一方面让母亲更容易在孕期出现需要服药的症状(如感染、炎症、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天然具有ASD或ADHD的倾向?
如果真是这样,那泰诺就是“背锅侠”。它只是出现在了“犯罪现场”,却不是“凶手”。
这个幽灵混杂因素,在过去的分析中始终无法被剥离。直到一种被誉为“照妖镜”的研究方法出现。
![]()
三、杀招:“同胞对照”下的真相
这个杀手锏就是——同胞对照分析(Sibling Controlled Analysis)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不跟外人比,只跟你“亲兄弟/亲姐妹”比。
研究者不再比较“吃药的孕妇A”和“没吃药的孕妇B”的孩子。而是去寻找那些生了不止一个孩子的家庭,在怀一个孩子时吃了药,怀另一个时没吃药。
这两个孩子,共享了几乎一半的遗传基因,共享了几乎完全一致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
他们之间最大的变量,就是其中一个在子宫里“泡”过泰诺,另一个没有。
这,是人类在伦理范围内,能做到的最接近“完美控制变量”的观察。
当这面“照妖镜”亮起时,惊人的反转发生了。
之前那些耸人听闻的数据,瞬间“现出原形”:
- 关于自闭症(ASD):
- 在常规的“整群人分析”中,风险比(HR)为1.05(即风险增加5%)。
- 但在“同胞对照”分析中,风险比瞬间降至0.98
- 解读:风险完全消失了。
- 关于多动症(ADHD):
- 在常规的“整群人分析”中,风险比(HR)为1.07(即风险增加7%)。
- 在“同胞对照”分析中,风险比降至0.98
- 解读:风险同样消失了。
- 最震撼的(针对文章开头的102%):
- 另一项研究中,针对长期使用(≥29天)的孕妇。
- “整群人分析”显示风险比高达2.02(即风险翻倍还多)!
- 但在“同胞对照”分析中,风险比骤降至1.06
- 解读:统计学上不再有任何显著性,恐慌被彻底解除。
四、终局:谁是“背锅侠”?
数据不会说谎,但分析方法会。
《BMJ》的这篇“伞形综述”用最严苛的质量评估(AMSTAR 2)指出,过去那9篇综述的证据质量,有7篇是“极低”的,2篇是“低”的。
结论已经非常明确:
目前,没有任何高质量的证据,能证明孕期服用扑热息痛与自闭症或ADHD之间存在因果联系。那些所谓的“关联”,几乎可以肯定是由家族遗传和环境等混杂因素造成的。
扑热息痛,这个“背锅侠”,终于可以卸下重负了。
而对于孕妇来说,真正的危险是:
- 听信谣言,在需要退烧(如高热)时硬扛。(高热本身就对胎儿发育有害)
- 转向使用其他替代品。(如布洛芬等NSAIDs,已被证实孕晚期使用会损害胎儿心血管系统)
正如研究负责人Thangaratinam教授所说,这项研究应该能让医疗专业人士给出基于证据的建议,让妈妈们放心。
而这场风波背后真正的悲哀是:长期以来,针对女性健康,尤其是孕期用药的科研投入,实在是太少了。这才是导致证据缺失、谣言横飞的根源。
⚠️ 特别声明与重要提示
本文内容仅为对该《英国医学杂志》(BMJ)研究论文的通俗化科普解读,旨在传递科研信息,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或用药指导。
事关孕期健康,任何个体(尤其是孕妇)的用药决策,均应严格遵照产科医生或专业药剂师的指导。请勿根据本文自行决定使用、停用或更改任何药物。
![]()
参考文献:
Sheikh, J., Allotey, J., Sobhy, S., et al. (2025). Maternal 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offspring: umbrella re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BMJ, 391:e08814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