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您可能会遇到好刚强、用诈术甚至动怒气的人,每当此时,出自清代金兰生所著《格言联璧》的“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给出了应对的满意答案。
此格言的核心要义在于倡导一种“以柔克刚、以诚破术、以理制气”的应对之道,不与他人在对立面直接抗衡,而是以自身的品格与智慧化解矛盾、赢得主动,展现了温和而坚定的处世哲学。
![]()
蔺相如画像
以下将从三个维度解读其内涵,并结合历史故事加以佐证,让古老智慧的现实意义更加明晰。
一、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以柔性智慧化解刚性对抗
“刚”者,多表现为性格强硬、行事霸道,喜好以武力或权威压制他人。而“柔”并非软弱退让,而是一种迂回、隐忍的策略,通过避开锋芒、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实现既定目标,正如老子所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这种智慧的关键在于认清刚性力量的局限——强硬往往易折,而柔性可因势而为,在持久的博弈中消耗刚性优势,最终占据主动。历史上,“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便是“以柔胜之”的经典例证。
战国时期,秦国强势崛起,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座城池骗取赵国的和氏璧,态度傲慢强硬,尽显“好刚”之态。赵国面临两难:若不献璧,恐遭秦国兵戈;若献璧,又怕城池落空。
蔺相如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傲慢与欺诈,他并未以强硬姿态对峙,而是始终保持从容柔和的应对。当秦王手捧璧玉爱不释手、绝口不提城池之事时,蔺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为由,从容取回璧玉,随后手持璧玉倚柱而立,看似要以璧毁人亡相逼,实则是在柔性的周旋中坚守底线。
![]()
老年秦昭襄王剧照
他既肯定了秦国的强大,给足了秦王颜面,又明确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最终迫使秦王放弃欺诈,让蔺相如完璧归赵。蔺相如的“柔”,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是对刚性对抗的巧妙化解,彰显了“以柔胜刚”的强大力量。
二、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以真诚品格破除机谋算计
“术”者,指机谋权变、算计之心,使用者往往以自身利益为核心,不惜用虚假、隐瞒的手段达成目的。而“诚”即真诚、坦荡,以真心待人、以实意处事。
这句格言倡导的“以诚感之”,并非对“术”的盲目妥协,而是坚信真诚具有穿透虚假的力量——机谋算计虽能逞一时之利,却难以赢得长久的信任与支持,而真诚能消解猜忌、打动人心,最终实现更稳固的联结。
![]()
刘备三顾茅庐画面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以诚感之”的智慧。诸葛亮隐居隆中,心怀天下,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愿轻易出山辅佐他人,他深知乱世之中,多数诸侯招贤纳士只为“用术”取利,并非真心相待。
而刘备虽势单力薄,却始终以“兴复汉室、拯救苍生”为初心,对诸葛亮的才华真心仰慕。第一次拜访,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二次拜访,恰逢诸葛亮外出,刘备仍恭敬等候;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在门外静静伫立,直至诸葛亮醒来。
三次拜访,刘备始终态度谦卑、心意恳切,没有丝毫权贵的傲慢,也没有任何机谋算计,完全以真诚打动了诸葛亮。最终,诸葛亮为其真诚所感,不仅为刘备献上《隆中对》的战略蓝图,更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反观当时的曹操,虽也求贤若渴,却常以“术”驭人,对人才多有猜忌,难以赢得像诸葛亮这般死心塌地的辅佐。刘备的“诚”,破除了诸葛亮的戒备,也破除了乱世中常见的机谋算计,印证了“真诚为天下之至德”的道理。
![]()
曹操剧照
三、人使气,我以理屈之:以理性逻辑平息情绪冲动
“使气”者,指凭意气用事、情绪失控,行事不计后果,仅凭一时的愤怒或冲动做出决策。而“理”即道理、逻辑,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准则。
“以理屈之”强调在面对他人的情绪爆发时,自身保持冷静克制,以清晰的逻辑、充分的依据说服对方,让对方认识到情绪冲动的不当之处,从而平息矛盾。这种智慧的核心在于“以静制动”,用理性的力量驾驭情绪的风暴。
“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以理屈之”的艺术。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的军事威胁,需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以换取援兵,而赵太后对长安君宠爱有加,坚决反对,甚至明确表示“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尽显“使气”之态。大臣们纷纷强谏,却因触动赵太后的情绪,均遭拒绝。
此时,左师触龙请求拜见,他并未直接提及人质之事,而是先以关心赵太后身体的家常话切入,缓和气氛。待赵太后情绪平复后,触龙以自己疼爱小儿子的经历,引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再回顾赵太后对女儿燕后远嫁的长远谋划,对比她对长安君的宠爱——只给予尊贵的地位和丰厚的财富,却不让其为国家立功,一旦赵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将因“无功而受禄”难以在赵国立足。
![]()
触龙说赵太后画像
触龙的话语句句在理,层层递进,没有丝毫指责,却让赵太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意气用事会害了长安君。最终,赵太后幡然醒悟,主动同意送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触龙面对赵太后的情绪爆发,没有针锋相对,而是以理服人,既化解了危机,又保全了赵太后的颜面,成为“以理屈之”的典范。
结语:处世智慧的当代启示
这句格言所蕴含的“柔、诚、理”三大智慧,并非过时的处世技巧,而是穿越千年依然适用的生存法则。“以柔胜之”教会我们避开无谓的对抗,以弹性思维解决问题;“以诚感之”提醒我们真诚是最珍贵的社交资本,能赢得长久的信任;“以理屈之”告诫我们情绪无法解决问题,理性才是破局的关键。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这份古老的智慧依然能为我们提供指引,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与人生博弈中,保持从容与坚定,行稳致远。
![]()
《格言联璧》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