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内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权力重组和洗牌,在这个过程中,原本作为降将的姜维,却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最终成为蜀汉后期的军事统帅,姜维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逆袭的?
![]()
诸葛亮去世前,没有将权力交给一个人,而是设计了一套分权制衡的方案,军事上由杨仪统帅前线部队撤退,行政上由蒋琬接替自己的位置,而费祎则作为蒋琬的副手,至于姜维,诸葛亮仅安排他断后,负责掩护全军撤退。
诸葛亮的安排,显然不希望自己去世后权力过于集中,同时也没有一开始就将姜维摆在核心位置,毕竟姜维是魏国降将,在蜀汉朝廷中根基尚浅。
撤回成都后,权力格局开始重新洗牌,杨仪因与魏延内斗并被排挤出权力中心,蒋琬接任尚书令、益州刺史,成为蜀汉行政首脑,蒋琬对姜维一再提拔重用。
蒋琬执政时期,姜维的晋升可谓神速,从中央禁军的统领到镇西大将军,再到凉州刺史,这一安排颇有深意,蒋琬自己屯驻涪城,费祎驻守成都,而姜维则被派往西北方向,三人形成了新的权力三角。
蒋琬去世后,费祎接掌大权,姜维成为军事上的二把手,这段时期,姜维屡次想大举北伐,但都受到费祎的制约,史书记载,费祎每次拨给姜维的兵力都不超过万人,这种制约固然有国力考量,但也反映了费祎对姜维的防范。
尽管如此,姜维在有限的兵力下,不断对魏国用兵,积累了相当的战功和威望。
![]()
费祎遇刺身亡,成为蜀汉权力格局的又一个转折点,随着这个最大的制约因素消失,姜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举北伐,从253年到262年,姜维先后五次出兵伐魏,史称九伐中原。
这段时期,姜维在军中的威望和权力达到顶峰,他不仅是大将军,还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
但姜维的专权也引发了朝野不满,特别是他与宦官黄皓的矛盾公开化,一度被迫远离权力中心,到沓中屯田避祸,这种权力斗争严重消耗了蜀汉本已衰弱的国力。
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姜维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无力回天。
![]()
回看姜维的崛起之路,诸葛亮的赏识和栽培为他打开了进入蜀汉权力圈的大门,蒋琬的重用和提拔让他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费祎的意外死亡使他得以独揽大权。
但更深层次看,姜维能够执掌大权,也与蜀汉人才凋零的大环境有关,随着荆州集团、东州集团人才的逐渐衰落,蜀汉不得不依靠姜维这样的外来人才,但是姜维接手的摊子也太烂,以至于他最终无力回天,只能与蜀汉一同走向命运的终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