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各种观点、言论满天飞。
近期,有些人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开始在网络上大肆批判诸葛亮,说其“六出祁山,纯粹是劳民伤财,毫无意义”。
真是如此吗?
能说出这样言论者,估计十有八九都没有读懂《三国演义》,更没读过陈寿的《三国志》。
对于诸葛亮出祁山,三国志中是如何记载的呢?
![]()
原文记载,历史上诸葛亮共五次伐魏,其中只有2次出了祁山,其余三次仅到了陈仓、大散关等地。
第一次伐魏,发生在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刚开始披荆斩棘,陇右三郡望风而降。
只因后来马谡失了街亭,失去了战略要地,蜀军不得已而班师,前期战果尽失。
第二次伐魏,发生在同年冬天。
为何这么着急,一年发动两次战役?
只因那时魏国刚刚遭受吴国的“吴石亭大败”,诸葛亮审时夺度,见有机可乘才发动的行动。
用兵之道,向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最重要,精通奇门遁甲之术的诸葛亮真不会不知道。
那一战,因魏将郝昭准备充分,只坚守不出战,蜀汉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后来一方面因为粮草不济,另一方面因为魏国的援军到了,诸葛亮下令撤退,又是无功而返。
只是在撤退途中设计斩杀了魏国骁将王双,也算没有白忙活。毕竟削弱敌方的大将,也是一种胜利。
![]()
第三次伐魏,发生在公元229年。
诸葛亮遣将攻占了武都、阴平二郡,自率军至建威击退魏军援兵,成功巩固边境,净得二郡。
第四次伐魏,发生在公元231年,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交锋的对手是司马懿。
那一战原本蜀汉占主动权,后来因为蜀汉都护李严督导粮草不力,担心受到惩罚,于是假传圣旨让诸葛亮退兵,致使北伐功败垂成。
可以说,第四次北伐是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可惜的。
幸运的是,在返回途中,诸葛亮再次用计谋斩杀了魏国一员名将,他的名字叫张郃。
第五次伐魏,发生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兵斜谷,屯兵五丈原,对手依然是司马懿。
这一次,诸葛亮估计也知道来日不多了,为了解决粮草问题,因蜀道运粮实在太难,于是诸葛亮主张分兵屯田,准备长期作战。
![]()
只是天不假年,诸葛亮因为长期的过度劳累,最终积劳成疾,病逝军中,身没五丈原,留下了无限遗憾。
临终前,诸葛亮还为大军考虑,留下遗计,黯然退回成都。后司马懿行勘至蜀军营地,叹服诸葛亮“天下奇才”。
从刘备白帝城托孤(公元223年),到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诸葛亮准备了7年。
从诸葛亮首次北伐,公元228年,到诸葛亮身没五丈原,前后又是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