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学校的各类考试政策也在发生着诸多变化。下周周二即将迎来传统意义上的期中考试,然而就在今天,学校紧急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这一会议的召开显得颇为急切,仿佛是为了赶在考试来临之前,将新的要求和规定迅速传达下去。
![]()
在这次会议上,学校领导反复强调了一系列关于考试的要求。不允许公布学生的分数,哪怕是私下里的告知也不被允许;不允许给学生进行排名,无论是班级排名、年级排名,任何形式的排名都被禁止。
并且着重强调要弱化分数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重要性,弱化名次所带来的竞争意识,甚至要弱化考试本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学校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希望减轻学生的压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
会议结束后,老师们回到办公室,原本安静的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皱着眉头,满脸无奈地说道:“天天不许排名,不许公布分数,那干脆别考试了。考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吗?如果分数和排名都不能体现,那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好比一场比赛,不公布成绩和名次,选手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又怎么能有进步的动力呢?”
另一位年轻教师也跟着附和:“是啊,既要我们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允许我们用分数和排名这种最直观的方式,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成绩和排名来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现在这样让我们怎么开展工作呢?”
![]()
还有老师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允许给学生排名,那为什么要给老师排队呢?学校每个月都会根据班级的整体成绩对老师进行排名,还会与绩效挂钩。如果不给老师压力,老师又怎么会给学生压力呢?老师也是人,也需要在这种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老师们的这些抱怨并非没有道理,他们处于教育的第一线,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政策带来的矛盾和困惑。
现在的教育真的让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曾经大大方方的“期中考试”,这个在教育领域沿用多年的名称,如今却成了一个需要不断避讳的词汇。一开始,它被改名叫“期中质量监测”,似乎这样就能淡化考试的紧张氛围,让学生和家长不那么看重结果。
![]()
然而,这还不够,现在更绝,又叫“阶段性知识整理”了。从教育的历史角度来看,考试一直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期中考试”这个名称已经深入人心,学生和家长都对其有着明确的认知。而如今频繁地更换名称,就像是在玩一场文字游戏。
这种文字游戏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搞得学生和家长晕头转向。学生们原本对考试有着清晰的概念,知道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现在突然变成了“阶段性知识整理”,他们都不知道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是像平时的作业一样,还是和考试有什么区别。家长们也感到十分困惑,他们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到底如何,没有了分数和排名的参考,他们无法准确地了解孩子在班级和年级中的位置,也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是否存在问题。
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种文字游戏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是通过改变名称来逃避问题。学校应该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而不是仅仅在名称上做文章。
![]()
如果只是一味地玩这种文字游戏,而不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只会越来越多,教育改革也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种看似巧妙的文字游戏,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混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