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中国新闻网亲自发文批判某些学校走火入魔的发型禁令,以前是长发不行、染发不行、奇异发型不行,现在是要求前不遮眉、侧不盖耳、后不超领,长度精确到毫米级,甚至就连女孩子的长发都要求统一管理,必须按照特定标准扎起来,拒绝个性。
![]()
看到这样的现象,全网舆论一片沸腾,根据我的观察,舆论主要分成了两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是以广大的家长为主,他们强烈支持学校的决定,批评中国新闻网吃得太饱、管得太宽,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发型管理从90年代就已经开始,如今已经实施了整整30年,凭什么你们这代学生就要搞特殊?他们拒绝黄毛,拒绝一切非主流发型,所以认为学校做的是正确的,他们还奉劝央媒不要多管闲事。
![]()
第二大阵营是以年轻群体为主,他们支持央媒的发声,抵制学校的决定,因为他们认为学校这是在随意扩大自己的权限,丝毫没有考虑学生的尊严,以前是不让染发烫发还可以理解,现在直接精确到了毫米级,按照这样的趋势,估计再过两年,很多学校恐怕就要向监狱看齐了,到时候留发不留人,人人是寸头肯定会变成现实。
![]()
双方各持己见,在网上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对方,今天我就好好聊下这个问题。
其实管控发型这个事情,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案例,在中国汉朝的时候就有一个束发受书的礼教规训,当时的儒家学说规定,想要读书,必须把头发给束起来,否则你就没有读书的资格,这个规定在千年的历史里饱受质疑,很多名人都曾经反问过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不是不把头发给束起来,就读不好书?
后来到了清朝的时候,清政府为了方便管理,又提出了留发不留头的魔幻规定,他们要求所有汉人必须留辫子,把前额部分全部剃成光头,这个规定出台之后,在中国民间引发了一场热议,很多进步人士就逐渐认识到了发型管理这件事的本质。
![]()
其实不管是儒家也好,清政府也罢,他们都没那么在乎你到底留什么发型,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是否能通过身体改造的方式去进行服从性测试。
也就是说,表面看这是一个发型之争,实际上这是在争夺话语权,现在很多学校之所以强制要求执行剃发令,就是为了告诉所有学生一个基本的道理——到了这里,你们就必须老老实实的听我的安排!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其实都没有对学生的发型提出过任何要求,你看下历史纪录片,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很多男学生都是留的时髦的长发造型,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发型看起来像艺术家,很有个性,当时没有人认为这种展示个性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1994年,那一年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里面,首次将头发整齐写入条文,从那以后,穿校服,留清爽的发型就成为了中国学生的基本搭配。
那为什么会在1994年出现这样的转变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90年代有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二流子,他们经常混进学校里闹事,为了进行简单的区分,所以很多学校才在发型上面提出了要求。
另一个原因是90年代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的工厂急缺劳动力,在这个阶段,社会急缺的是各种标准化的“螺丝钉”,工业化的教育模式,同质化、统一化、标准化就开始成为教育的固定方向。
说白了,在那个阶段,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特立独行的人,社会需要是听话办事的流水线工人。
![]()
当社会需求倒逼教育系统,就会让学校不断强化自己的内部管理,这就是为什么进入21世纪之后,学校的管理会越来越严的真正原因。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另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以前的学生很少去抗议学校的过度管理,而现在的学生对于强制理发这件事却强烈抵制?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Z世代,也就是21世纪出生的人,他们成长在一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个性解放和思想解放的程度超过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发型、服饰这些东西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是进行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特征,你去强制打压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会触发他们反抗强权的心理机制。
![]()
第二个原因,教育系统和就业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绑定的供给关系,前面我说了,因为社会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学校就会刻意的培养螺丝钉,这就是供给关系。
那同样的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就业市场主要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劳动力呢?是在工厂打螺丝的流水线工人?还是在工地重复搬砖的农民工兄弟?
都不是,在中国产业升级,和中美科技博弈的大潮之中,如今这个社会,“螺丝钉人才”将会处处碰壁,社会优待的是那些思维开阔,有创新能力的理工科人才,无论是华为的实验室,还是宁德时代的研究所,他们中拿高薪的人,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人。
![]()
当社会的就业需求发生转变,就会传导到教育领域,再说明白点就是,当学生们清清楚楚的看到,被培养成一个“螺丝钉”之后,在社会就业会举步维艰,他们就会质疑现在的教育模式,从而去抵制学校粗暴的管理方式。
剃发令引发的争议只是学校和学生矛盾的冰山一角,放大来看,还有如今的大学高中化运动,学校管得越严,学生越抵触,因为他们会反问一个问题——就你们教的这些东西,能帮我找到一个好工作吗?如果不行,凭什么我们要听你的!
所以这次中国新闻网说的其实是正确的,学校的管理方式应该和社会的发展相匹配,不能拿着一套老方法一直用下去。
我们与其去强制管理学生的发型,把发型精确到毫米,倒还不如去认真研究,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才是学生成绩能否提高的根本因素。
为什么我个人会反对剃发令?就是因为剃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不仅没有拉动作用,可能还会打击学生的尊严,扼杀学生的个性。
![]()
就拿现在很多大学正在考核的抬头率一样,这就是一个只要KPI,不要成果的形式主义举动,上面说学生成绩不好,要鼓励学生认真听课,学校立马就提出了抬头率的标准,上课的时候不仅要没收学生的手机,还要强制考核学生的抬头率,这样有人去检查的时候,一看学生齐刷刷的抬头,就说明大家都热爱学习,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当学校不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心抓考勤,当学校不去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一心抓发型,这本身就是脱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初衷不是为了进行服从性测试,也不是为了把学生都培养成标准的螺丝钉,而是为了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请一定要记住,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唤醒,而不是打压和强制,学校不是工厂,更不是监狱,我们要的是学生有精神气,而不是一副奴才样,如果学校的领导想不清楚这个问题,那恰恰证明,最需要学习的就是他们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