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晚报
新能源车厂家破产,之前售出的车辆沦为“孤儿车”。这些“孤儿车”将面对怎样的命运?近日,众多哪吒汽车车主收到通知,称车机将强制“断网”,若想恢复远程控制等基本车机功能,需要自行前往某公众号购买流量。其实,有此遭遇的并非哪吒车主,还有威马、高合、极越等相继退出市场的品牌用户。如今,他们驾乘的“孤儿车”在维修保养、车辆质保、续保等方面屡屡碰壁。
![]()
AI制图
困局1 维保难
一个小配件复刻两个月
“以前离家3公里就有一家威马汽车服务中心,买车的时候觉得后续维保都方便,谁承想品牌倒闭了,官方门店不仅大幅缩水,而且零配件还不全。”家住朝阳区的威马车主王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开了不到4年的车修起来竟这么费劲。
今年7月,王女士驾车遭遇了一次追尾事故。车辆受损不算严重,但后续维修却一波三折。在朝阳北路仅剩的一家威马北京官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她,由于车企破产,配件供应渠道出现问题,修车所需的一款配件暂时无货,“要修的话只能等,但什么时候能到货很难确定,建议到小配件厂定制一个复刻配件。”
无奈之下,王女士只能接受了复刻配件的方案。由于是定制,周期较长,她苦等了两个月配件才制作完成。“一次小事故,两个月用不了车,真是太难了。”王女士感叹。
除了修车不便,买车时销售人员承诺的种种智能化功能也随之消失,智能变成了“智障”。“车机系统早就成了一块‘板砖’,别说自动驾驶、娱乐功能了,就连远程控制、充电显示也没了。”王女士自嘲道,“就当老款燃油车来开吧”。
类似的维保难还发生在哪吒汽车车主身上。今年夏天,一场冰雹突袭京城,杨先生的哪吒车身布满凹痕。他原想着就近找家修理店维修,但接连问了几家门店,得到的答复都是因配件或技术问题,无法承接哪吒汽车的维修工作,建议去找官方4S店。
“破产后,哪吒汽车在北京已经没有几家官方门店了。”最终,杨先生选择了哪吒汽车亦庄店。虽然门店承接了维修,但维修进度却很缓慢,“先是某些配件缺货等了一个月,之后维修起来也很敷衍,两次去提车都发现一些凹痕没修好,拖拖拉拉弄了两个多月。”杨先生不敢想,以后一旦车辆再出现状况,这样的维保服务该多么令人头疼。
❙求证❙官方售后门店大幅缩水
记者走访发现,新能源车品牌破产退市后,官方售后门店大幅缩水是普遍现象。截至发稿时,威马汽车在北京仅保留一家官方授权门店,高合汽车也仅保留一家服务中心,哪吒汽车还剩三家官方门店,分别在亦庄、密云、平谷,均位于城六区之外。
困局2 没质保
从“厂家管”到“自费修”
车企破产后,质保也成为一纸空文。质保期内出现的车辆问题,车主也不得不从“厂家管”变成“自费修”。
今年8月,哪吒汽车车主张先生突然遭遇方向盘上按键失灵的情况:不仅按喇叭不响,方向盘气囊故障灯还亮起。一检查,是车辆气囊游丝损坏。车刚买了两年,根据相关规定,气囊游丝仍在车辆质保期内。他尝试联系车企客服,但客服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在线客服也是半个月没有回复。最终,张先生只好自掏腰包,花了近千元把车修了。“质保期内无质保,真的太坑了。”他说。
另一位哪吒汽车车主刘先生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今年6月,他的车空调压缩机出现故障,尽管车辆仍在质保期内,但数度联系厂家客服却无人回复。他试图联系购车的4S店,发现门店已经关闭。最终,刘先生只能自己支付2600元更换了空调压缩机。“零配件还好,要是赶上电机、电池这些大件出问题,换一下就得数万元。”想到用车的前景,刘先生不禁忧心忡忡。
❙求证❙客服电话能打通无人接
车辆质保期内找不到客服的情况是个案吗?记者在一周内先后多次拨打威马、哪吒、高合等品牌的客服电话,几家的客服电话虽然可以打通,但转至质保服务内容后却无人应答,到时自动挂断。
线上渠道同样无果。此前,威马汽车APP已暂停运营。记者下载哪吒汽车APP尝试联系在线客服,对方仅能够自动回复“如何重启车机网络”“如何查询附近服务点”等一些固定问题。随后,记者输入“转人工客服”,回复为“建议拨打客服电话”。
困局3 续保贵
上保险请求被拒续保须绑高额险
除了维修、质保,不少“孤儿车”车主在续保、走保险修车时也碰到了尴尬。
最近,哪吒汽车车主王先生为车辆续保,结果原保险公司告知保费价格翻了一倍,缘由是该车企已破产,车辆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均有所增加,需要强制绑定一些更高额度的保险才能出保,因而保费自然上涨。随后,王先生又询问了其他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上保险请求均被婉言拒绝。一位业务员对他说:“由于破产车企原厂配件断供,即使花费高价续了保,理赔定损也可能有困难。”多次碰壁后,王先生最终只给车辆上了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
威马汽车车主罗先生的续保经历更惊险。“原本到了续保期,会有不少代理主动联系我,但是自从威马陷入经营困难后,就很少有人主动联系我了。”他告诉记者,正规保险代理没了音信,打着车辆统筹险的推销电话却多了起来。幸亏自己警惕性强,查询资料发现统筹险并不是保险,更像是一种内部互助方式,这才没有上当。
罗先生也曾尝试联系了一些保险公司,但只有一些小型保险公司愿意给上保险,而且价格很昂贵。权衡再三后,他最终也只上了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没有购买商业险。
❙求证❙车险代理婉拒续保请求
记者尝试联系了平安、太平洋、人寿等车险代理,发现除非是此前一直续保的优质客户,否则给这类车辆上保险往往价格都很高,有些车险代理甚至还拒绝了上保险请求。“这些破产品牌车辆出险定损难度也较高,有时候可能因原厂配件缺失难以定损。”一位保险业务员表示。
呼吁
搭建第三方平台保障车主权益
维修、质保、续保等方面的售后难题,也导致破产新能源品牌二手车残值降至“冰点”。
不久前,罗先生以3万元的价格卖掉了开了5年的威马汽车。“当初20多万元买的车,现在根本卖不出价。想到后续维修、质保等问题,我还是决定尽早‘下车’。”他说。
记者走访二手车市场发现,威马、哪吒等破产品牌车辆收车报价很低。记者以车主身份,咨询了多家二手车商,不论是哪个品牌,不论车辆年限和行驶公里数有何不同,得到的收购价均在2万元到6万元之间。比如:车龄3年的威马W6,行驶约6万公里,收购报价在6万元;车龄2年的哪吒V,行驶约3万公里,收购报价在3万元。
也有不少二手车商明确表示,即便价格这么低,也不愿收购新能源“孤儿车”。“这类车买来没有质保,要转手只能超低价尽快出,时间久了一旦出毛病,就砸手里了。”二手车商罗先生表示。
记者了解到,面对新能源“孤儿车”的售后困境,不少车主自发建立了车主群,在群里分享维修车辆、如何续保、购买配件等办法,以此“抱团取暖”。部分车主呼吁,希望新能源车企能加强共性化技术推广、共享,同时在市场中催生出正规的第三方维保平台。这样,即使车企破产,车辆售后也能得到保障。
此外,也有专家认为,当前新能源车行业仍处于优胜劣汰阶段,应建立相关机制为可能出现的车企破产形成售后兜底,而不应让消费者完全承担车企淘汰所带来的风险。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建议,在每辆新能源车售出时,车企可拿出少量收益存放于第三方监管平台,用于车辆的全生命周期质保。一旦车企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也能给车主形成一定的兜底作用,保障车主的权益。本报记者 赵语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