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刚接触“芯片设计”时容易把它和“画电路板(PCB)”或者“写软件”混为一谈。
一、芯片设计到底在做什么?
一句话总结:
芯片设计是把逻辑和算法变成可以在硅片上运行的电路结构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
从一个功能需求(例如“我要能跑AI模型”“我要能解码视频”)出发,
通过一系列硬件描述、仿真、验证和物理实现步骤,
最终输出可以交给台积电、中芯国际这类晶圆厂去生产的“光罩文件(Mask)”。
这不是“画电路板”,而是“画出电路板上每个晶体管和金属连线在芯片内部的几何结构”——精度以纳米计。
二、芯片设计的主要流程(简化理解)
我们通常把芯片设计分为两个大阶段:
(1)前端设计(Front-End Design)
主要关心逻辑和功能:
架构设计:确定芯片的功能模块(CPU核、AI引擎、存储控制器、IO接口等)。
RTL设计:用硬件描述语言(如 Verilog / VHDL / SystemVerilog)编写模块逻辑。
功能仿真与验证:用软件工具(如 ModelSim, VCS)确认逻辑是否正确。
综合(Synthesis):把逻辑电路转换成可在实际工艺中实现的“门级网表(Gate-level Netlist)”。
这一步相当于你在编写一款“硬件程序”,它不是跑在CPU上,而是将来被固化到硅片中。
(2)后端设计(Back-End Design)
主要关心物理实现:
布局布线(Place & Route):把数百万个晶体管在芯片上排布,连接所有金属线。
时序分析(Timing Analysis):确保信号传输延迟符合频率要求。
功耗与热分析:降低功耗、避免过热。
物理验证(DRC/LVS):检查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设计规则。
流片(Tape-out):最终输出 GDSII 文件,交给晶圆厂。
这一步相当于把“逻辑电路”转化成可以“在硅上打印”的真实图样。
三、芯片设计≠画PCB,区别非常大!
项目
芯片设计
PCB设计
尺度
纳米级(10⁻⁹ m)
毫米级(10⁻³ m)
元件
晶体管、电阻、电容
芯片、电阻、电容等封装器件
工具
EDA软件(Synopsys、Cadence、Mentor)
Altium Designer、Cadence Allegro
输出物
GDSII文件(光罩)
Gerber文件(电路板)
制造方
晶圆厂(台积电、中芯国际)
PCB厂
成本
数百万~上亿美元
数百~数千元
PCB设计是“组装房子”(买来的砖块堆起来);
芯片设计是“设计砖头内部结构”(砖头内部原子怎么排列)。
维度
研究生阶段
企业工作阶段
目标
掌握原理、研究新架构、发表论文
实现可量产、性能/功耗/成本最优的芯片
内容
算法到电路的映射(比如神经网络加速器、FFT电路)
完整设计链路(RTL→后端→验证→流片)
工具使用
可能主要用开源EDA(如Yosys、Magic、OpenROAD)
使用商业EDA(Synopsys、Cadence)
规模
几万晶体管
数十亿晶体管
结果形式
仿真结果或FPGA验证
真芯片流片(ASIC)
在研究生阶段你更多是在“验证一个想法”,
而在工作阶段,你要“把想法做成可量产的产品”,这涉及功耗、面积、时序、成本、良率等复杂约束。
五、举个具体例子
假设你要设计一颗AI推理芯片:
阶段
你要做的事
工具
架构
决定每秒能跑多少次MAC运算
Excel + Python模型
RTL
用Verilog写MAC阵列逻辑
Synopsys VCS
验证
用测试向量验证正确性
UVM环境
综合
将RTL转成门级电路
Design Compiler
布局布线
在芯片上摆放单元
Innovus
流片
生成GDS文件交台积电
Calibre验证后输出
六、总结一句话
芯片设计是用电子语言去“编写硬件”的工程,目标是让逻辑在硅上高效、可靠、可量产地运行。
它不是画电路板,更不是简单的计算机仿真,而是一整套跨学科、跨物理层次的系统工程。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备注岗位+公司,请联系老虎说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