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艾滋病感染人数达132.9万!携带者难辨,遇到“5种人”建议远离

0
分享至

周阿姨一直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前些天,小区里传出一位邻居因为体检发现HIV抗体阳性,消息让大家议论纷纷。有人焦虑地问:“我平时根本没接触什么风险人群,真的有这么容易感染吗?”周阿姨不解,艾滋病不是年轻人、特殊职业或高危群体才容易得的吗?可邻居不过是个普通退休工人,怎么会“中招”?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报告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已高达132.9万,不少患者在体检或住院意外发现,完全没有任何征兆。这样的“隐形携带者”正在悄悄地扩散风险,每个人都被置于无形的暴露中。到底我们身边有哪些“高风险人群”,哪些细节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第3类,你可能根本想不到。今天,我们就用权威数据和实例,为你揭开艾滋病传播的真相,教你早预防、少恐慌,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艾滋病真的离你很远吗?这些事实你必须警惕

很多人误以为,艾滋病只在“特定圈层”流行,普通人很难感染。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年轻人、老年人、女性和体检人群的感染率明显上升。

艾滋病病毒(HIV)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是无保护性行为、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令人警惕的是,近年来“无明显高危行为但偶有暴露”的普通人感染比例正在上升。原因在于:

许多携带者无症状,自身无法及时察觉。

网络交友、临时性伴侣等隐蔽风险增多。

医疗操作不当、非法采供血等事件依然存在。

部分老年人对艾滋病知识认知不足,防范意识低。

社会对艾滋病带有污名化倾向,导致不少感染者不愿主动检测。

相关研究显示,艾滋病感染者在初期常无明显症状,约30%的人只在出现免疫力急剧下降、反复发热、口腔白斑等状况时才就医。这就意味着很多感染者在未意识到感染前,已无意中成为“传播者”。



坚持警惕日常5类高风险人群,抓住早期防护黄金期

随着疫情泛化,医学界归纳了应重点提防的5类高风险人群:

高危性行为人群

如拥有多名性伴侣或频繁更换伴侣的人群。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70%以上新发HIV感染者与无保护的性行为有关。部分年轻人和部分离退休老人,因缺乏防范意识而无保护性行为,成为感染“潜力股”。

输入性血液受者及非法采供血群体

尽管正规医疗机构严格把控,但非法采供血、私下输血、纹身穿耳等非正规操作依然有传播风险。专题分析发现,部分乡村非法卖血事件仍然存在。

共用注射器的药物使用者

有吸毒史,尤其是共用注射器的人群感染率极高。数据显示,这类人群HIV阳性率可高达11.8%,远超普通人。



异地流动、跨区务工及外来人口

跨省务工、频繁流动人口,生活与社交环境复杂,感染风险显著高于定居人群。相关调研显示,部分劳务工人感染率比本地常住居民高约2倍

不明原因反复感染及免疫低下人群

医生发现,一些人因身体免疫长期较差、反复患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等,后查出与艾滋病毒感染相关。尤其是长期慢性病患者、接受长期输血的人群。

特别提醒——不是只有“看上去不健康”的人才感染

很多人以为“看得见的异常”才值得担心,其实艾滋病病毒感染初期绝大多数无任何异样。第3类群体——共用针头的药物使用者——最易被忽视,因为部分患者生活表面正常,却在无意识中自身及身边人暴露高风险。



研究回顾,2022年我国新报告HIV感染病例中,约33%无典型高危职业或暴露史。这意味着:只要有一次疏忽,人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感染链条上的环节。

预防才是真正的“解药”:这样做远离风险

与其等“中招”后痛哭自责,不如提前预防。专家建议:

科学普及知识,破除恐惧与偏见

多向正规渠道学习HIV知识,不信江湖偏方和网络谣言。积极参加社区讲座,提高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青少年防护意识。

规范医疗行为、选择正规机构

无论输液、献血、纹身、穿耳洞等,务必到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不贪图便宜和快捷。

杜绝所有形式的共用注射器具

口腔清洁、扎耳钉等操作,使用一次性用品,绝不与他人共用刀具针头。

持续推广安全性行为,主动检测

主动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尤其是在有可疑暴露史、出现不明原因症状时。医生建议,无症状人群如有高危行为史应每半年检测一次。



关注自身健康状态,早做筛查

出现发热、盗汗、淋巴肿大、反复口腔溃疡等,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排查,不抱侥幸心理。

健康科普提示:艾滋病不可怕,怕的是无知与大意。只要遵循科学方法,保持理性,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起,警惕身边风险人群,关心自己与家人的健康,主动学习、主动防护、主动检测,为自己的健康加一道最坚实的防线。

特别提醒: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本文相关建议主要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自我防护和早期预防,最终能否完全避免风险还需因人而异,切勿大意。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刘涛想不到!42岁“未婚未育”王凯,竟悄然走上了下坡路?

刘涛想不到!42岁“未婚未育”王凯,竟悄然走上了下坡路?

策略剖析
2025-11-02 12:40:22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古书记史
2025-10-30 16:12:43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01 12:39:18
利雅得胜利2-1逆转费哈,C罗双响+补时第14分钟点射绝杀

利雅得胜利2-1逆转费哈,C罗双响+补时第14分钟点射绝杀

懂球帝
2025-11-02 03:45:24
17万俄军猛攻红军城:谁占优势?胜负关键竟不在战场

17万俄军猛攻红军城:谁占优势?胜负关键竟不在战场

高博新视野
2025-11-01 21:49:46
1957年,章士钊说共产党不能学宋太祖杀功臣,毛主席:他没有恶意

1957年,章士钊说共产党不能学宋太祖杀功臣,毛主席:他没有恶意

帝哥说史
2025-11-01 06:35:03
保持上行趋势!11月金股出炉,来看券商最新研判

保持上行趋势!11月金股出炉,来看券商最新研判

证券时报
2025-11-02 07:52:04
不愿用印度人生产汽车!美国Jeep宣布关闭加拿大工厂

不愿用印度人生产汽车!美国Jeep宣布关闭加拿大工厂

帅真商业
2025-10-20 18:16:14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临终紧着一张''红中'',刑警盯着牌笑了:破案了

独居老人家中猝死,临终紧着一张''红中'',刑警盯着牌笑了:破案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31 14:56:40
黄奕CEO身份出席韩国APCE,展现女总裁风采,魅力十足!

黄奕CEO身份出席韩国APCE,展现女总裁风采,魅力十足!

君笙的拂兮
2025-11-01 10:20:22
《问政山东》玩得有多大,这是能播的么?难怪山东人都爱考编

《问政山东》玩得有多大,这是能播的么?难怪山东人都爱考编

蒂蒂茱家
2025-11-01 15:03:53
曝北京富豪李春平去世,赠送他268亿的美国老太身份被扒出

曝北京富豪李春平去世,赠送他268亿的美国老太身份被扒出

吃瓜盟主
2025-10-30 19:55:14
6比0!刘诚宇帽子戏法!

6比0!刘诚宇帽子戏法!

五星体育
2025-11-01 20:00:35
神奇!迪亚洛在曼联的10个英超进球,竟然全部来源于下半时

神奇!迪亚洛在曼联的10个英超进球,竟然全部来源于下半时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15
发小变 灭门恶魔?郑州男子妻儿 3 人遇害,痛斥:恨死这个畜生

发小变 灭门恶魔?郑州男子妻儿 3 人遇害,痛斥:恨死这个畜生

老猫观点
2025-11-01 08:31:50
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朝鲜师回国参战,战后为何有1万人重回东北?

朝鲜战争前,四野3个朝鲜师回国参战,战后为何有1万人重回东北?

诺言卿史录
2025-10-31 10:03:19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去学技术,而是选择送外卖、跑滴滴?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去学技术,而是选择送外卖、跑滴滴?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01 09:05:03
荒唐!韩国刚对中国免签,就有人脱团!澳洲20人团全逃,20万押金都不要了!

荒唐!韩国刚对中国免签,就有人脱团!澳洲20人团全逃,20万押金都不要了!

最英国
2025-10-28 19:35:46
48岁曾黎回老家种地!满脸褶头发花白断崖衰老,徒手摘黄瓜像农妇

48岁曾黎回老家种地!满脸褶头发花白断崖衰老,徒手摘黄瓜像农妇

心静物娱
2025-11-02 10:23:42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好意思说胜利吗?金将军这样回答

中国人死亡19万,比美军多5倍,好意思说胜利吗?金将军这样回答

混沌录
2025-10-29 20:22:14
2025-11-02 14:15:00
泠泠说史 incentive-icons
泠泠说史
煮一壶茶,折一支白梅花,撑一把青伞听泠泠雨落下……
2589文章数 6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上台后 中国作出第一次强烈抗议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旅游
游戏
亲子
健康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北京银杏观赏指南:11月1日-10日为城区和近郊最佳观赏期

《战地6》逆天BUG不修气晕玩家:直接卸载游戏!

亲子要闻

孕期低糖控糖指南:科学饮食守护母婴健康的甜蜜平衡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