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篇章中,有一位统治者的名字几乎被历史彻底抹去。
他年少掌权,二十岁便夺位称王,统治中原长达六十年,却因手段狠辣、名声败坏,被后世的文人和史官骂得一无是处,连三代窃国的司马氏名声都比他好。
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
公然弑君,天下震动
寒浞,夏朝伯明氏之后,约生于公元前2013年,距今四千多年。
他在十六岁时便担任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的相国,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掌握政务大权。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后羿和神话后羿射日里的后羿并不是同一个人,有穷氏首领可没有本事射下九个太阳。
在华夏的上古时期,各个部落之间通常以血缘为纽带,寒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东漂”青年,能够获得其他部落首领的看重,足以证明他的确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可寒浞并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当个部落相国,他自小就信奉实力为尊,他深知唯有掌握最高权力,才能真正主宰命运。
于是,他开始暗中布局,目标直指他的主君——后羿。
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昏君,他沉迷享乐,疏于政事,后羿趁机夺权,史称“太康失国”。
![]()
可是后羿在掌控政权,并没有吸取太康的教训,反而同样沉迷狩猎游玩,将国事一股脑地交由寒浞等人处理。
于是寒浞的势力在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
表面上他依然是后羿的好相国,可在暗地里却培植党羽,最终在自己二十岁那年发动政变,杀死后羿,夺取有穷氏统治权。
当初后羿即便篡夺了太康的君主之位,但是最起码还有点底线,至少没有要了他的命。
而寒浞不仅杀了后羿,甚至还把他做成肉羹,分给他的儿子吃。
后羿的儿子不肯吃,他就又把后羿的儿子公然处决。
他的行为让天下震动,弑君之举即使在上古时代也为人不齿,尤其是背叛当初提拔自己的恩人,还杀了恩人的儿子,更令世人唾弃。
![]()
可寒浞却毫不在意这些道德谴责,他的眼里只有权力。
铁腕统治,身败名裂
夺权后,寒浞展开扩张,逐步吞并夏朝残余势力。寒浞二十八年,他击败斟鄩的夏王相,结束了太康失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中原地区统一。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寒浞以强硬手段维持秩序,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不在乎原来繁琐的礼制,这反而让他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寒浞几十年的稳定统治,反而为后来的“少康中兴”奠定了基础。
在寒浞的励精图治之下,华夏文明再度焕发出了生机。
然而,讽刺的是,随着权力稳固,寒浞也犯了之前的老领导们的错误,他开始沉迷享乐,政事荒废,晚年与太康和后羿如出一辙。
寒浞的腐化堕落为夏朝遗臣提供了机会。
![]()
夏王相之子少康在夏朝旧贵族支持下积聚力量,最终在公元前1933年发动复国战争,寒浞被擒并处死,夏朝得以恢复,史称“少康复国”。
寒浞的统治虽然长达整整六十年,却未被后世史书列入帝王谱系。
自从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儒家强调德治与仁政,寒浞的弑君行为与其理念格格不入。
因为他既非夏朝正统继承人,也没有通过合法途径登基,缺乏“天命”和血统。
因此,后世史书都将其排除在外,曹操虽然因为自己的儿子篡汉被后世丑化,后世好歹认他的庙号魏武帝。
司马懿家族三代窃国,名声实在不好,可再怎么说晋朝的存在也是个客观事实。
可是到了寒浞这,却完全不提他统一中原的功绩,甚至他连君王都不算。
寒浞的故事给后来的君主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做事应该有底线,更应该讲究个名正言顺。
![]()
如果他选择正道,选择克制自己的欲望,或许能成为不亚于尧舜的一代明君。
但他选择了背叛与谋杀,最终身死族灭,名声尽毁,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结语
历史书是人书写的,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观。
儒家思想虽然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他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判实在是太过苛刻,寒浞的确有其可恶之处,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是不可否认的。
将他完全排除在君主谱系之外,其实是一种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参考:
寒浞杀羿与“少康中兴” --洛阳日报
太康失国 - 维基百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