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最大医院日入6000万,全年营收218亿,院长却表示一点不赚钱

0
分享至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丨文医说

编辑丨文医说

前言

近日因为买药贵这一问题,又将医院送上了热搜,老百姓纷纷表示,有病不敢去医院啊,进去啥也没干光是检查都得花上千块,有病看不起啊。

怎么本该为人民服务的医院,为何却成了老百姓不敢跨越的枷锁?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医院真的不挣钱,甚至都在亏钱”。



这句话一出来,引起网友一片哗然,医院不挣钱?网友纷纷表示不相信啊。随即郑大一附院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仅一年的时间里,郑大一附院的收入可达218个亿,就算平均下来每天也会有6000万的入账,这样的账单刺痛了无数老百姓的眼。

有网友甚至破口大骂简直是吸血鬼,挣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救命钱。但如此多收入却不挣钱背后究竟是为何需要我们深究一下。



医院中的“巨无霸”

作为亚洲第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它承载着河南以及周边省市的医疗资源服务,在1928年它还是一个没有很大名气的河南中山大学医科院,当时的它还不如河南省人民医院。

直到2008年的飞速扩张与发展,后来合并其他医院成为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网友戏称为“宇宙第一医院”这个称呼无别的意思,就一个字“大”,是真的大。



宇宙第一大,大在哪里?

第一大就是人流量大,据郑大一附院在2017年给出的数据中显示,仅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长大一附院接待门诊数量就高达689万人次,平均到每天都有将近两万人,一年做手术次数也有36万人次,在2017年中国综合手术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更有媒体给出数据在2022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郑大一附院共接诊了4.2万人,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郑大一附院作为河南省内的顶流医院它接收的不仅只有河南地区的病人,就连周边的省市也会慕名而来。媒体更是称在这里看病就像春运的车站一样人山人海。



第二大就是医院规模大,据统计郑大一附院总占地面积达871亩,目前拥有四个院区,河医区和东北南三个院区,加上13个院中院,病区都有279个,全院职工更是有将近1.4万人,如此庞大的规模当之无愧被称为亚洲第一啊。



第三大就是医疗设施全,挣钱自然也就舍得花钱,郑大一附院斥巨资买医疗设备,花高薪聘请医学界人才,储备高层次人才,同时也在提高科研实力。

可就是这么大的医院为何还会不挣钱呢?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2022年郑州一附院给出的一张数据,数据单上清晰的可以看出郑大一附院财政拨款9.8亿元,占总收入不到5%,事业收入也就是主要收入186.06亿元,占总收入大约85%,其他收入22.92亿元,占总收入10%左右。



尽管他日入六千万,它的结余却只有10.44亿,也是郑大一附院的纯收入,换句话说,假设没有财政拨款的9.8亿,郑大一附院的一年收入仅仅只够维持它的日常运营。

这时网友开始纷纷抱不平,国内看病的费用马上都赶上国外了,有这钱为何不去国外,那里的医疗技术更高。



其实在相对情况下,中国的医疗资源已经属于很便宜的了,我们可以和老美做一下对比,2020年,全美排名第一的医疗机构,梅奥诊所,注意他是私人诊所还不是公立医院,就此仅一年整体收入就有138亿美元,但他的床位却不到郑大一附院的十分之一,职工却比郑大一附院的职工多,收入也是郑大一附院的将近五倍。



由此可见职工多患者少收入高看病还贵,这样的对比下就整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看病也不是非常贵,但也不排除个别以牟利为主的医院。

支出的208亿的钱花在了哪?

首先就是医疗器械的采购与维护,作为中原以及中国最大的医院,它的医疗设备水平肯定不能太差,每年高昂的设备引进,高昂的维修技术,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自然而然它的使用单价也会变高,仅光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额支出啊。



当然更少不了的就是医生以及护士的高人才引进,据新闻报道,每年都有大量的医生跳槽来到郑大一附院,人多当然任务更重,光是每年的手术数量就高达30万之多,在这里住院的人数就更是难以估量,甚至可以用人满为患、人山人海来形容这个医院的日人流量。



日进斗金的郑大一附院一共拥有4个院区,总床位高达12500张,如此海量的床位却依旧满足不了每天来求医的患者,如果去过这个医院的朋友们肯定看到过,那些因为没有床位而蹲在走廊里的患者,这么大的医院都满足不了每天来求病的患者更是让我们感到诧异。



一则真实案例就可以看出郑大一附院根本不是在说谎,人流量是真的大,家住在安阳的王先生,因为腰疼多年去周边的医院看不好,于是便来到了河南省最有名的医院郑大一附院。

去的第一天由于不知道要提前挂号,早上十点都到医院的王先生都没有排上当天的专家号,第二天好不容易排上了,还是在下午。也就意味着王先生看病时需要做的检查也不一定能在当天就做上。

据王先生吐槽说,光是看病检查就得花费三天,等结果出来了想住院还得等病房,医院的走廊里哪哪都是人,能等上有空床位还不知道要多久,现在的医院人真的是太多了。



其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大一附院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加床位增加病房,据2018年数据显示,郑大一附院的病床位是全国第一,比排在第二名的盛京医院多出了将近4000张床位,由此可见郑大一附院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建造病房楼建造床位上,病人多了,床位就得多,床位多了设备就得多,设备多了医生护士就得多……这样无止境的循环自然而然就会增加不少支出。



看病贵贵在哪里?

首先就是检查费用高、化验高。因为诊断需要,只要上大医院看病就免不了一顿检查,什么B超、验血、拍片等一系列的检查做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甚至有些没有必要的检查也包含在“套餐”检查中,也出现了一些“过度检查”,还会出现钱花了检查做了但却没问题,但不检查有的医生就不给看病,这也导致老百姓有苦说不出啊。



其次是吃药贵,平时连一些小感冒,虽然药品的价格不是医生定的,但医院的某些医生为了私利,也会开一些尽管药效一样但却贵很多的药,尽管有医保加持在手,在有一些重要疾病需要吃的特效药一粒都上千上万,甚至有些都不在报销范围内,这让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如何承受得起。



前段时间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那些因为吃药吃的家破人亡,因为没钱买药最终含痛去世,最后吃掉了工作、房子,吃垮了家人,还有亲戚朋友,他们都只想活着,在我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筹钱买药,在他们眼里,钱就是命,药就是命。



一颗小小的特效药就能卖到成千上万元,压垮的是一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希望我们的医药行业能够加大科研力度,让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尽早吃上便宜又有效果的药。



还有医院的运转也会导致看病的成本上升,虽然救死扶伤是医生的使命,但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也是医院对他们的要求,每年财政拨款其实满足不了医院的支出,医院的盈利还是要靠老百姓看病的钱,这也就注定要求医生的个人收入,让他不得不多“赚钱,才能养得起医院的各个部门,才能发的起自己的工资,所以这也就成了看病贵的又一大原因,有人不干好事了自然就贵了。



被骂成人民的吸血鬼的郑大一附院到底该不该?

深入思考一下像其实郑大一附院这样的大医院不断扩建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由于大量吸取人才,使得地域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只会给大医院带来更多的负担。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看病难一直都是我国的一大难题,人口多,基础医疗设施太过匮乏,高等人才不愿意去往小县城小乡镇进行就业,导致城镇医疗资源流失。



本来可以在乡镇看好的病由于没有医生没有设备,就连一些基础的小病大家都会跑到大医院去看。这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局面导致了大医院人越来越多,医院的医生设备病房供不应求,老百姓在看病时也面临着困难。



不必要的检查也越来越多“过度检查”更是普遍出现,没有检查结果医生好像看不了病,导致看病越来越贵,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我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大家都想把病看好看彻底,那就免不了一系列的细致检查,检查的更加细致也就意味着花费的成本高,所以一些医院是否可以免除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杜绝小病大治的现象发生,精进自身的医学治疗水平,让老百姓少花些钱就能看好病。



挣钱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人才引进的质量和行业腐败问题,就在天价账单公布不久,郑大一附院就出现了多名医生学术造假事件和原副院长王家祥贪污受贿事件,真的狠狠打了郑大一附院的脸,学术不端、论文造假,这是在老百姓生命上做实验啊。作为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治疗水平,学术造假只会使自己的医术下降,让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肮脏。



现状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郑大一附院是整个河南的缩影,也是中国医疗行业的现状,医院合并在如今看来好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小医院经营不下去,自然而然就由大医院进行合并,日复一日,大医院越来越大,患者越来越多,医生的水平与能力也来越强,医院的收入越来越高,大医院医生的收入也越来越高,谁还会去小医院看病。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看病难一直都是我国的一大难题,人口多,基础医疗设施太过匮乏,高等人才不愿意去往小县城小乡镇进行就业,导致城镇医疗资源流失。



结语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不断地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2018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26年的医保改革,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然存在。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大财政对科研投入的资金,将资源分配合理化,加强基层的医疗保障。



最后中国的医疗事业还需更加努力,医疗制度还需完善,郑大一附院事件带给我们的有经验也有教训,借此作为医院更应该深思如何让老百姓能看起病,能看好病,能少花钱。相关部门也要规划好医疗行业的改革,必要时还需“插手”协助,愿中国医疗行业越来越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震惊!武汉某校招会现场,必胜客招服务员月薪2000-3000元引争议

震惊!武汉某校招会现场,必胜客招服务员月薪2000-3000元引争议

火山诗话
2025-11-10 18:25:34
演都不演了?李连杰、洪金宝变化突出,疑“血液净化”,牵连成龙

演都不演了?李连杰、洪金宝变化突出,疑“血液净化”,牵连成龙

阿笎评论哥
2025-11-11 11:57:29
重磅!软银清仓英伟达,孙正义套现415亿元,向OpenAI追加投资!发生了什么?

重磅!软银清仓英伟达,孙正义套现415亿元,向OpenAI追加投资!发生了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8:10:10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7:00:06
官方回应“江苏车牌将启动新字母号段”

官方回应“江苏车牌将启动新字母号段”

鲁中晨报
2025-11-11 12:39:02
5万人紧急撤离!大暴雨!未来3天,紧急提醒→

5万人紧急撤离!大暴雨!未来3天,紧急提醒→

观威海
2025-11-11 17:26:09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0 22:50:37
绕开特朗普,美国州长来中国“另寻出路”| 京酿馆

绕开特朗普,美国州长来中国“另寻出路”| 京酿馆

新京报
2025-11-11 11:49:15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1 00:09:28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180视角
2025-11-11 13:30:42
耿直boy+1!18岁复旦学子击败潘展乐孙杨夺冠,赛后回应亮了

耿直boy+1!18岁复旦学子击败潘展乐孙杨夺冠,赛后回应亮了

青春上海
2025-11-11 11:35:14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11 13:49:47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打“第三者”耳光后,时隔8年原配再被刑拘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1 15:41:42
太突然!他于昨晚去世,多位影视圈人士痛悼:不敢相信

太突然!他于昨晚去世,多位影视圈人士痛悼:不敢相信

桑葚爱动画
2025-11-11 12:51:15
苏州警方通报骑警因操作失误擦碰观众:对涉事队员批评教育,三名伤者均已离院回家

苏州警方通报骑警因操作失误擦碰观众:对涉事队员批评教育,三名伤者均已离院回家

界面新闻
2025-11-11 16:55:19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史政先锋
2025-11-11 15:46:36
知名巴萨球迷:梅西不该偷偷的溜进诺坎普,这不是他家而是我们的

知名巴萨球迷:梅西不该偷偷的溜进诺坎普,这不是他家而是我们的

懂球帝
2025-11-11 17:07:07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懂球帝
2025-11-11 12:11:14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男子接受调查后要求民警送其回家遭拒 返回派出所刺伤民警致其轻伤 一审被判8年

红星新闻
2025-11-11 12:21:47
上海徐汇滨江一豪宅失火,消防:系小区裙房失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上海徐汇滨江一豪宅失火,消防:系小区裙房失火,已扑灭无人员伤亡

极目新闻
2025-11-11 17:12:18
2025-11-11 19:08:49
文医说 incentive-icons
文医说
「文以载道,医以济民」用文化视角拆解医学让古籍里的良方临床里的故事,都成为你看得懂用得上的健康常识。
82文章数 135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欧委会迫使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欧委会迫使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教育要闻

徐凯文:当代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的釜底抽薪之策

手机要闻

鸿蒙6加速完善生态:华为Mate 80出厂预装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