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口老龄化,为何成为医生们的噩梦?

0
分享至


作者: 李 老 白

首发:老白读书

01/

老龄化的来临,会对医生群体产生什么影响?

依照供需理论推断,很容易得出届时好的医生将“一医难求”的结论,怎么看医生都应该是香饽饽。

然而如果回看当年日本的历史会发现, 人口老龄化非但没有使医生的地位和收入一飞冲天,反而成为了他们的噩梦

其间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失去的十年”,也是日本医疗史上的黑色10年。

据统计,有3000名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曾经医疗界的掌上明珠——外科手术医生们。

从1993年到2003年,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10年,也是遭受老龄化冲击最严重的10年。

10年前,医生曾经是日本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他们与老师、律师一起,被称为“先生”;

10年后,随着日本医疗体系的崩溃,医生一度成为社会指责的对象 ,沦为社会戾气的牺牲品。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看看日本的医疗体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坏的。

这个过程,总的来说分为4个阶段。


02/

第一阶段:突如其来的老龄化与医生不足

客观来说,日本是为老龄化的到来做了准备的。

早在80年代中期,日本内阁就确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将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即便如此,当老龄化狂潮真正来袭时,他们才发现之前所做的种种准备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1992年是日本医疗崩坏的第一年。

崩坏源于两个原因:

1)老年患者急剧攀升

随着老龄化加速,老年患者数量开始急剧攀升,仅5年时间,全国65岁以上的患者数就从不足200万暴涨至360万,是原来的1.8倍!

患者数量翻倍了,医院的床位数和医生数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简单地翻倍。

尤其是后者,上半年的“协和4+4”事件中,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培养一个医生的不容易。

培养一名医生差不多需要10年。

医生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2)老年患者对医疗资源的消耗程度远非年轻人可比

老年患者大多是基础疾病,属于慢性病需长期住院,他们所消耗的医疗资源跟年轻人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据统计,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所消耗的医疗资源是青年人的4倍。

这就导致当时14%的老龄人口竟然占据了60%的病床资源,其中20%的老年患者住院超过一年,医院相当于变相承担了养老院的职责。

所以这就更加大医生的缺口。

1994年统计,当年医师缺口达到9.4万,要知道当时全日本的医生总数也才23万人,缺口率超过40%。

这就导致医生们不得不一个人当两个人用,超负荷工作。

当时的统计是, 有四成医生每周工作超80小时,平均每天11.4小时,超过劳死危险线。

这轮医生不足还催生出另一个社会矛盾。

由于医疗资源被老龄人口占领,青年患者反而得不到及时救治;

加上当时代际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两者叠加后催生了日本人独特的“恨老文化”。

比如我之前文章举例子的《失控的照护》一书,讲的就是一个年轻护工不断杀死老年人,并理所当然地称为他和他的家人解脱的故事。


前段时间郑智化事件中,我一直强调如何对待老人、弱者,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的“恨老文化”可以称得上是文明的退步。

03/

第二阶段:医疗控费改革

1994年日本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负担进一步加重。

如果你读过我前面几期文章你会发现,这个时间点差不多也是日本财政改革的时间。

简单来说,政府没钱了。

从1992年到1995年3年间,日本医疗财政支出就多了近5万亿,增幅超20%。

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不节制费用,按照老龄化速度计算,日本财政将在15年内破产。

这就是90年代著名的“医疗费亡国危机”。

在此情况下, 日本医疗体系转向以控制成本为导向。

1995年,厚生省提出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的新医师评审制度,考核的重点就是降低住院支出和药品费用。

此后 患者支出直接与医生收入晋升挂钩,倒逼医生主动减少患者费用。

效果当然立竿见影。

从1996年至2003年,医疗费年均增长被控制在2%以内,是以前增幅的30%。


然而一切皆有代价。

日本 成功控制住了医疗费用的同时,也摧毁了曾经优质的医疗体系。

医生为了降低患者费用,不得不频繁使用廉价药物;

而同期的药品行业控费改革,对13000款药物实行全面集采,药企为了生存只能采用廉价原料,药品治疗效果一落千丈。

医生即使知道药品质量很低也无能为力,大量病人沦为低成本医疗的牺牲品。

2000年,全日本发生了620起医疗事故,其中60%与过度控费相关。

1997年,日本千亿营收的巨头 津村顺天堂更是被查出因造假致22人死亡,而宣告破产。

医疗事故频发造成了国民对医疗体系的不信任。


04/

第三阶段:医疗不信任与巨大的医患矛盾

随着医疗控费的展开,日本的医患纠纷数量开始暴涨。

1995年政策刚推出时,全国医患纠纷为300起;

仅仅5年时间,全国的医患纠纷数就超过了3000起,翻了10倍以上。

患者可以真实感受到医疗质量的下滑,却难以理解其背后复杂的政策逻辑。

于是 医患矛盾飙升,大量患者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执行政策的医生身上。

面对如此剧烈的社会矛盾,政府并没有清楚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反而认为医患矛盾的核心,是因为医生的不尽责而带来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因此 政府修改了《过失医疗惩罚条例》,以加大对医生的刑事处罚力度。


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数迅速上升。

患者稍有不满就会向警方提出控诉,而不良媒体更是将逮捕医生的警察视为英雄,称他们是实现医疗正义的代表。

由于医疗事故的高度专业性导致警察其实没有深度调查医疗事故的能力,其判罚很容易被社会舆论所左右。

结果使得所谓的医疗过失标准被一再放宽,形成“滚雪球”效应。

2003年上映的《白色巨塔》中著名的佐佐木庸平案,作为全局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部分,即反映了上面所说的问题。

对于医生误诊的判断本应是专业机构决定的,但却成了一场社会媒体对大学教授的审判。


一个错误的判例,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日本对医生道德要求极高,医生一旦被法院控诉,不论是否有错,其职业生涯与口碑都将荡然无存。

为了避免被逮捕, 医生们 不再选择合适患者的方案,而是主动选择被起诉风险最小的方案。

甚至连手术前的谈话都如临大敌,用词谨慎。

我们都知道,风险最小往往意味着方案最保守,效果也最差,这种对待患者的消极态度,又进一步刺激了医患矛盾的加深。


05/

第四阶段:医患伤害时期

当医患矛盾不断加深,超过一个临界值后,往往会升级为对医生群体的伤害。

2000年,日本进入超级就业冰河期,社会失业率与自杀率达到历史最高值。

民众对医生的仇恨也从指责上升至肉体伤害,社会频繁出现杀害医生的案件。

而更令人心寒的是,案件发生后民众反而拍手称快,认为是医疗正义的审判。

在这种环境下,医生人人自危,宁愿辞职也不愿意继续再上手术台。

最终, 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与巨大的医患矛盾下,日本社会迎来了一波大面积的医生辞职浪潮。

仅2003年就有近3000名医生从医院辞职, 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手术一线的临床医生。


06/

回顾这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

老年化迅速到来造成医生紧缺,一线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加班状态;

泡沫破灭后的财政紧缩带来医疗控费,控费带来医疗质量的下滑,医疗质量下滑带来医患纠纷问题,医生为避免纠纷又会偏向于保守治疗更加降低医疗质量;

社会将医疗质量下滑归因为医德,鼓励患者诉讼,医患矛盾加深后伤害医生案件频发;

超负荷工作+医患纠纷+伤医事件频发,三个点加起来引发一波医生辞职浪潮。

最终,使日本医生从受人尊重的优质职业,逐渐沦为不受人待见的二流职业。

而最终的最终,受伤的依然是民众。

在这整个链条中我们会发现, 药品质量的下降是带来医疗质量下降的主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走进日本药品改革的故事一探究竟。

所以下期我们讲这个。

全文完,欢迎 在留言区写下您的看法 ,谢谢阅读!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炸裂!又冒出1人!长沙医生事件,网传是汤医生拍的视频

太炸裂!又冒出1人!长沙医生事件,网传是汤医生拍的视频

小李睡不醒了
2025-11-11 11:54:30
1955年,毛主席看到枪决名单后,拍案大怒:她可是咱全党的恩人!

1955年,毛主席看到枪决名单后,拍案大怒:她可是咱全党的恩人!

芊芊子吟
2025-11-08 21:45:03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橄榄油被打假!12款网购橄榄油送检结果:全部掺假或虚标

南方都市报
2025-11-11 16:58:11
你错过了哪些异性对你的暗示?网友:果然单身都是有理由的!

你错过了哪些异性对你的暗示?网友:果然单身都是有理由的!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8 17:33:23
终于对网贷动手了!五大措施构筑金融防火墙,违规平台迎来生死劫

终于对网贷动手了!五大措施构筑金融防火墙,违规平台迎来生死劫

呼呼历史论
2025-11-11 10:33:22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宅家伍菇凉
2025-11-06 10:05:03
全运会开幕式落幕:四大惊喜、三大感动、两大遗憾,刘德华赢麻了

全运会开幕式落幕:四大惊喜、三大感动、两大遗憾,刘德华赢麻了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0 17:12:25
我国有上千万人做肺部CT!院士:做一次肺部CT,或管五年无碍

我国有上千万人做肺部CT!院士:做一次肺部CT,或管五年无碍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0 12:41:57
快船连败哈登独木难支,9+7内线尽显低效,37岁前锋廉颇老矣

快船连败哈登独木难支,9+7内线尽显低效,37岁前锋廉颇老矣

谢说篮球
2025-11-11 16:41:38
81岁徐根宝无奈!申花3红星全运坑惨上海队:空门踢飞+压哨送点球

81岁徐根宝无奈!申花3红星全运坑惨上海队:空门踢飞+压哨送点球

我爱英超
2025-11-10 22:42:21
赖清德准备大清洗,支持统一面临封杀,台湾名嘴被迫移居大陆?

赖清德准备大清洗,支持统一面临封杀,台湾名嘴被迫移居大陆?

时时有聊
2025-11-11 15:15:31
异性之间一旦睡过了,就算做不了夫妻,这辈子也很难再忘记

异性之间一旦睡过了,就算做不了夫妻,这辈子也很难再忘记

加油丁小文
2025-10-25 09:00:10
韩鹏:不可能让依木兰和陈泽仕踢全场,再受伤会影响国青集训

韩鹏:不可能让依木兰和陈泽仕踢全场,再受伤会影响国青集训

懂球帝
2025-11-11 08:40:06
怪不得杨志刚能这么火,看看他妻子是谁就知道了,娶个贤妻旺三代

怪不得杨志刚能这么火,看看他妻子是谁就知道了,娶个贤妻旺三代

枫尘余往逝
2025-11-10 16:32:29
全运乒乓:王曼昱艰难晋级,有两个关键问题,陈梦下轮对手确定!

全运乒乓:王曼昱艰难晋级,有两个关键问题,陈梦下轮对手确定!

探源历史
2025-11-11 16:40:44
俄国防部:俄军解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格纳托夫卡村及扎波罗热州的诺沃耶村和斯拉德科耶村

俄国防部:俄军解放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格纳托夫卡村及扎波罗热州的诺沃耶村和斯拉德科耶村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11-11 15:47:26
四火哥回应魏桥俱乐部签约孙颖莎,球迷不离深圳大学需避嫌

四火哥回应魏桥俱乐部签约孙颖莎,球迷不离深圳大学需避嫌

月亮的麦片
2025-11-11 15:58:08
首例5胞胎长大了,父亲已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如能重来一个也不要

首例5胞胎长大了,父亲已劳累去世,母亲直言:如能重来一个也不要

柳絮忆史
2025-07-22 07:15:03
吉林省信访局副局长(正厅长级)盛美军出任省信访局局长

吉林省信访局副局长(正厅长级)盛美军出任省信访局局长

澎湃新闻
2025-11-11 16:26:27
8500万欧先生水土不服!曼联有意前蜜蜂神锋,身价4000万英镑

8500万欧先生水土不服!曼联有意前蜜蜂神锋,身价4000万英镑

体育世界
2025-11-11 17:26:20
2025-11-11 18:04:49
老白读书 incentive-icons
老白读书
读书、思考、分享,一个有趣的灵魂
175文章数 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12岁女孩手脚遭绑关厕所17天被虐亡 继母二审维持死刑

头条要闻

12岁女孩手脚遭绑关厕所17天被虐亡 继母二审维持死刑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亲子
旅游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国美学子 打造筑梦空间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亲子要闻

宝蓝洗手忘记关水了,家里变成大水池。

旅游要闻

大湾区商旅&酒店资源集结完毕,精准拓客不用愁!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