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专家给出答案:是这些因素导致的

0
分享至

2022年,我国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形势,所谓人口负增长,就是人口死亡率高于人口生育率。

此后,2023、2024年,我国皆为人口负增长形势,去年全国新出生954万人,而死亡人数高达1093万。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震教授和中国社科院的李强研究员表示: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而这死亡高峰则是三个因素造成的。

那么,这三个因素究竟是什么?



婴儿潮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我们迎来了两次的婴儿潮。

第一次是从1949年到1958年,年均出生人口就高达约2100万。

而紧接着的第二次,从1962年持续到1975年,势头更猛,年均出生超过2600万,在1963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954万。

这两波浪潮,共同塑造了一个超过4亿人的庞大人口基数。



如今,第一波婴儿潮出生的人已经76到84岁了,正好踏入了高死亡风险的年龄段。

更关键的是,第二波婴儿潮的人群也已经50到63岁,正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迈入老年。

不仅如此,这种“队列效应”还会持续发酵,复旦大学的预测就很直白:到2061年,死亡人数会达到1900万的峰值,是现在的1.7倍。



说白了,这就是当年那批“扎堆出生”的人,如今正“扎堆”走向生命的末端,是躲不开的历史必然。

复旦大学的预测更直白:2061年死亡人数将达1900万峰值,是当前规模的1.7倍。

这意味着,现在的死亡高峰只是序幕,本质是历史出生队列进入生命周期末端的必然结果。



首波婴儿潮人群已76-84岁,进入高死亡风险期,次波50-63岁人群正以每年2000万人规模迈入老年,基数效应愈发明显。

但推动死亡人数持续攀升的,并不是不断增长的人口基数,而医疗技术的进步在其中起到的“延迟效应”。



医疗进步的死亡延迟效应

建国初期,我国的人均寿命还不足35岁,婴儿死亡率更是高达200‰,很多人根本活不到老年。

可随着医疗水平的突飞猛进,情况彻底变了:疫苗普及让脊髓灰质炎、麻疹这些传染病几乎绝迹,婴儿死亡率降到了如今的6.1‰以下。

慢性病管理也越来越完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及时控住病情,青壮年期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这么一来,死亡年龄就集中到了60到90岁这个区间,相当于把“死亡时间”往后推了几十年。

2023年,全国人均寿命已经升到78.6岁,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2.17亿,占全国人口的15.4%。

虽然现在每个年龄段的死亡率降了,但架不住老年人口多啊,这就导致总死亡人数从2022年的1041万涨到了2023年的1110万。



低生育率

然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医疗进步带来的长寿红利。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时,出生人口还短暂回升到1786万,可到了2023年就跌到了902万,总和生育率直接跌破1.2,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

为啥大家不愿生孩子了?说到底还是现实的压力。



育儿成本高,托育服务跟不上,很多女性还得面临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这些因素就直接导致育龄妇女减少了6700万,年轻人口越来越少。

2024年,全国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了139万,这就意味着“少子化加速老龄化,老龄化又让生育意愿更低”的负向循环已经形成。



死亡高峰下的连锁压力困境

更何况,劳动人口越来越少,每4个多劳动人口就要养1个老人,养老负担加重又进一步挤压了生育空间,让整个局面更难逆转。

全国养老床位缺口达200万张,一线城市公立养老院排队周期长达5年,而私立养老院确实有床位,但是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北京朝阳区的一家私立养老院,基础床位每月要一万二,要是想要全护理的话,价格就涨到了3万。

而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才3500元,这点钱连私立机构的零头都不够,只能靠子女贴钱,可子女自己还有房贷车贷,根本没有那么多钱。

除此之外,养老服务的缺口更大。



全国的护理员缺口高达550万人,专业人才流失率超40%,很多养老院陷入“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

苏州某养老院的院长就吐槽,他们去年招了10个护理员,现在只剩3个。

“每天要给失能老人擦身、喂饭、处理大小便,工作强度大不说,月薪才4500元,比月嫂少一半,谁愿意干?”



除了养老服务,医疗资源的挤兑同样严峻。

现在医院的老年病门诊占比超40%,基层医疗资源更是被慢性病管理“占满”。



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上午的门诊号里,有80%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生从8点忙到12点。

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既要给老人测血压、调药,还要解答家属的疑问,有时候还要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随访。

据统计,全国基层医疗资源有60%都用在了慢性病管理上,导致感冒、发烧这些常见病患者都要排队等很久,年轻人想挂个号都得早起抢。



更让人担心的是医保基金的压力。

2023年全国医保基金支出增速8%,远超5%的收入增速,照这个趋势,2035年可能面临“穿底”风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某省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他们省的医保基金支出比2022年多了90亿元,收入只增加了40亿元,缺口比前年扩大了50亿元。

要是未来医保基金不够用,老人看病报销比例可能会降,慢性病用药可能会受限,到时候家庭的医疗负担又会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更何况,连“身后事”都开始变得棘手,殡葬领域的压力也在慢慢显现。



一线城市的墓地价格已经涨到了“离谱”的地步。

上海青浦区的墓地,1平米左右的墓穴均价超10万元,比当地的房价还贵;北京昌平的生态葬虽然便宜,但名额有限,需要排队申请。



除了墓地贵,火化也开始排队,广州某殡仪馆在春节前后的旺季,火化需要排3-7天,有的家属为了让老人早点“入土为安”,只能托人找关系。

按照规划,2030年前全国要新增300家殡仪馆和5000台火化设备,可这事儿推进起来并不容易:



建殡仪馆需要土地,可很多地方的居民都反对“家门口建殡仪馆”,觉得不吉利,去年杭州某区想在郊区建殡仪馆,结果周边居民集体抗议,最后只能暂停。

还有火化设备的采购、人员培训,都需要时间,短期内殡葬压力根本缓解不了。

中国的“死亡高峰期”从来不是单纯的人口问题,而是社会从“人口红利”向“长寿红利+人才红利”转型的必经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华人圈最红女优”被全网“开盒”荡妇羞辱,她却用恶评赚6000万

诗意世界
2025-11-07 10:23:31
丈夫在单位28年还是科员,调离当天,局长问我:你爱人的背景是?

丈夫在单位28年还是科员,调离当天,局长问我:你爱人的背景是?

荔枝人物记
2025-11-04 17:01:38
他们,害怕“双11”

他们,害怕“双11”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10 07:37:03
首夺WTA总决赛冠军,哈萨克斯坦总统授予莱巴金娜三级巴雷斯勋章

首夺WTA总决赛冠军,哈萨克斯坦总统授予莱巴金娜三级巴雷斯勋章

懂球帝
2025-11-09 10:02:18
活久见!这年头,还有人把高铁当公交车了,居然在高铁上要求让座

活久见!这年头,还有人把高铁当公交车了,居然在高铁上要求让座

西莫的艺术宫殿
2025-11-07 12:21:26
情报显示以军内部有证据表明其可能构成战争罪

情报显示以军内部有证据表明其可能构成战争罪

新京报
2025-11-09 08:07:17
大嫂怒怼小叔子跟小姑子:明年别再回来了,我出钱出力累得半死。

大嫂怒怼小叔子跟小姑子:明年别再回来了,我出钱出力累得半死。

广西秦胖胖
2025-11-09 07:17:21
犯单位行贿罪,董事长被判刑后上诉并辞职,180亿市值上市公司更换董事长:另一位创始人接棒

犯单位行贿罪,董事长被判刑后上诉并辞职,180亿市值上市公司更换董事长:另一位创始人接棒

鲁中晨报
2025-11-10 07:19:23
李鸿章嫁女陪嫁旧木箱,穷女婿用了十年未换,箱底脱落才见夹层

李鸿章嫁女陪嫁旧木箱,穷女婿用了十年未换,箱底脱落才见夹层

张道陵秘话
2025-10-24 10:10:59
杨振宁院士临终留下的10个字,值得每个人思考!是哪10字?

杨振宁院士临终留下的10个字,值得每个人思考!是哪10字?

凡人侃史
2025-10-20 16:14:55
中国艺术家指控“鹰眼”演员性骚扰并遭威胁举报移民局,“鹰眼”团队否认指控

中国艺术家指控“鹰眼”演员性骚扰并遭威胁举报移民局,“鹰眼”团队否认指控

红星新闻
2025-11-08 17:25:14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陈意小可爱
2025-11-08 05:49:47
副院长和女主任值班室“加班”,监控全拍下来了!

副院长和女主任值班室“加班”,监控全拍下来了!

听风听你
2025-11-06 18:53:41
深度 | 【锂电+储能】产业链最核心的 10 家上市公司

深度 | 【锂电+储能】产业链最核心的 10 家上市公司

飞跑的鹿
2025-11-09 20:38:18
突击清查“三非”人员,印度人这事闹大后,深圳的反应速度封神!

突击清查“三非”人员,印度人这事闹大后,深圳的反应速度封神!

华史谈
2025-11-09 12:32:00
打疯了!松岛辉空轰11-1、11-2,世界亚军1-4出局,决赛对阵出炉

打疯了!松岛辉空轰11-1、11-2,世界亚军1-4出局,决赛对阵出炉

知轩体育
2025-11-09 23:37:47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上海父母状告儿子儿媳,小夫妻崩溃落泪!儿媳:早知如此,我不会嫁!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4 14:45:37
河南全运2胜竟被1胜山东挤出八强 比赛非同时打存暗箱操作?

河南全运2胜竟被1胜山东挤出八强 比赛非同时打存暗箱操作?

大嘴爵爷侃球
2025-11-09 21:27:38
终于来了!积压5年,谍战剧《隐锋》上星央视,让人等得望眼欲穿

终于来了!积压5年,谍战剧《隐锋》上星央视,让人等得望眼欲穿

贵州小娟
2025-11-09 16:10:44
蒋万安被问到对郑丽文祭拜吴石一事的看法时,彻底撕下伪装

蒋万安被问到对郑丽文祭拜吴石一事的看法时,彻底撕下伪装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8 22:35:20
2025-11-10 09:07:00
法老不说教 incentive-icons
法老不说教
法老不说教,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
1406文章数 2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他们,害怕“双1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小黑靴”今年冬天又火了!这4组搭配照着搭就很时髦

艺术要闻

Kelly Birkenruth: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